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丹 土地流转催生“家庭农场”

甘肃日报 2013-03-25 22:26 大字

走基层看变化 山丹 土地流转催生“家庭农场”

本报记者 张学明

眼下,正值河西走廊春耕备耕时期。近日记者在山丹县采访时发现,农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土地流转和兴建“家庭农场”的事。

刚刚把全村1900亩土地转包到手的山丹县清泉镇双桥村致富能人李全国兴奋地说:“我打算聘请技术指导,扩大种植、养殖规模。”他还在邻村包了300亩地,这些地连成一片,成了附近几个村子里最大的“家庭农场”。

和李全国一样,大马营乡城南村的李明在位奇镇二十里村转包了1200多亩地,也准备办 “家庭农场”……

据了解,山丹县有9万农民,常年外出打工的就达6万之多。“谁来种地”一度成为县上的“头痛事”,可像李全国这样的种田能手却苦于土地太少不能一展所长。

在山丹县,一方面,越来越多有实力的致富能人、种田能手盼望转包农村土地,实行大规模经营;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民也愿意甩开土地的羁绊,拿上“转包费”,出门打工,赚“第二份”钱,有些人甚至直接在家门口的“家庭农场”打工赚钱。

为了引导农民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早在2009年,山丹县委就提出能人带动战略,规划建设能人创业长廊和农民创业园区,搭建创业平台。同时,制定出台相关奖励办法,对连片规模经营的流转户,流转3年以上、连片流转土地在500亩、1000亩、1000亩以上的,县财政一次性分别给予每亩20元、40元、60元的奖励。对流转土地发展设施现代农业的,由政府协调,提供为期3年的贷款贴息,有力地促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一时间,外出务工的农村致富能人纷纷回乡创业。

“以前,一家三口守着3.2亩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去年,我包了1300亩地,主要种洋葱、土豆、油葵等经济作物,除去成本,一年收入了20多万元。”李全国介绍说,“种植面积扩大后,大型机械操作便利,种地成本反而下降了,还能有地方实验新品种。”

同时,陈户乡东门村致富能手徐逢林投资创办了规模达5000亩的“家庭农场”,今年,他的农场被县上命名为1号农民创业园。位奇镇汪庄村梁有勤投资800多万元,开发600亩土地,建设高标准综合养殖场。大马营乡村民聂成才,流转本村土地建起双孢菇大棚46座。 (转2版)

山丹 土地流转催生“家庭农场”

(接1版)

如今,共有50万亩耕地的山丹县,有20万亩土地被流转,形成大大小小的“家庭农场”440个,其中千亩以上的大农场就有28个,以农民为主的创业型私营企业有178家,注册资金超过了2亿元。

“土地流转,使农村经济一下子活了起来。”山丹县农村经营管理局局长李凤武说。

据介绍,目前,山丹县有2.6万农民出租了土地,这些农民也陆续进入建筑、旅游和餐饮等行业。去年,当地农民的年均收入达到了7300元。

新闻推荐

山丹确保矿山生产安全 依法关闭17家矿山企业

本报山丹讯(通讯员胡秉珍)日前,山丹县对17家证照不全、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依法予以关闭。近几年,山丹县矿山企业数量猛增,为确保矿山生产安全,县上在对排查出的各类生产安全隐患逐项整改的同...

山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山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