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发明和创造 带病坚持在一线
开栏语
近日,本报将陆续刊发第五届“感动枣庄”十佳人物候选人的感人故事。他们或几十年默默地帮助他人,或在年幼的时候撑起一个家,或冒着生命危险把他人从死神手里拉回来……他们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
走进滕州供电鲁班工作室,门口的几个金色大字——是金子总会发光,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工作人员小朱说,“这也是我们工作室的精神,这个团队所有的成员都来自一线,都想着像金子一样,到哪里都会发光。”鲁班工作室从2005年成立以来,总共产生了120个专利,12项发明,带来5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用鲁班工作室的带头人李强的话说,这个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奉献的过程。
小改小革37项 成为有名的“能人”
李强是变电检修岗位上的一名普通员工,但在平时的工作中,李强曾带领大家多次攻克技术难题。常见鱼口钳,经他改良,就成了控制电缆无专用剥皮钳;普通扳手,经他加长把柄,就能在高压开关柜中大展身手……工作30年来,他小改小革37项,成为有名的“能人”。
“我们这个团队共29人,大家建了一个公众号,有什么问题都在微信里及时反馈,然后利用休息时间聚到一起,通过学习、交流,用自己的所学,多发明创造新东西,争取在检修的过程中,尽量少停电不停电,让客户满意。”李强说。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李强清楚的记得,他们发明绝缘机油壶的时候,遭遇的种种困难。“那时候,我就想发明一个东西,既能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润滑,又不用对客户停电。”李强回忆说。他首先想到了绝缘棒加油管的方式,为了寻找材料他跑遍了滕州的10多家生产厂家和材料市场,可选来选去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实在不行,自己做。”李强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但对材料一窍不通咋办?大家纷纷上网学习、查资料,单位家属有学材料学的,他赶紧去请教。最后,大家达成了个理论设计方案。通过方案做出样品后,同样也遇到了问题。“前方如果反馈的效果不行,大家还得再回到理论原点,再重新学习、讨论,再重新返工,就是这样一个循环过程,直到最后反馈效果满意为止。”工作人员小朱说。
加班加点搞创新 身体不好仍坚持工作
常年的超负荷工作使李强患上了心脏病,至今心脏里还有4个支架,随身带药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妻子为了不让他加班,曾多次和他发生过争吵。工作室的李显达对此也深有感触,“在我眼中,我认为李师傅对待创新工作可以用痴迷来形容。为了创新工作,他可以废寝忘食到晚上九点十点。家里人担心李师傅的身体,经常陪着他一起加班。”
在单位他工作积极,在家里也不断充电学习。熟悉李强的人都知道,他的家里没有电视、收音机,有的只是电脑、书籍。在家休息的时候,李强喜欢给自己充充电,学学供电相关的知识,对于有些弄不明白的问题也会求助互联网。用李强妻子的话说,“在单位工作,在家也工作。”
有人不明白,说他图的啥?李强说,“不图啥,就是为了不停电,让我们的服务做得更好,让百姓舒舒服服的用电。”可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让李强付出了太多太多,有人粗略算过,李强一个星期至少有六天呆在工作岗位上,而且经常加班到9点以后,节假日基本与他绝缘。有时候,太忙就顾不上吃饭;有时候,身体不舒服了,吃点药接着干;有时候,遇到太棘手的问题,干脆就吃住在工作室里。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鲁班工作室的很多年轻人也都成了工作狂,业余时间不休息,不是“混在”工作室就是“混在”工地上。
“我们这个团队没有一个人怕苦怕累,大家因为兴趣聚在一起,都是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不图名、不图利,这种精神很让我感动。”对于大家的默默奉献,李强也有一番感触。现在鲁班工作室正在扩建,工作室的“发明家们”将有更大的施展空间。而未来,将有更多的“鲁班造”应用在祖国各地的供电场所。
(记者 王正)
新闻推荐
火车票预售期“缩水”到30天 本月最远只能买到12月29日的票
晚报讯(记者王龙飞)10月31日,京沪高铁枣庄站和枣庄西站透露,因部分新线即将开通运营,铁路部门将调整列车运行图。受此影响,12月30日之后车票预售期调整为30天,12月29日及之前的车票正常发售。车站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