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个小可怜”今昔大不同显示媒体力量

枣庄晚报 2016-09-27 00:00 大字

??王立雪(本报)

据《枣庄晚报》9月23日报道,峄城区古邵镇八里村的一户人家,孩子的父亲去世,母亲智障,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母女四人没有户口,生活艰难。在好心人王女士的帮助下,记者三次走进这个破碎的家庭。眼看着她们从“黑户”到如今母女四人都有了户口;从生活在“垃圾箱”一样的房间到如今换上了新窗、新桌,房间整洁。是三次报道和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使她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可以看出,“三个小可怜”今昔大不同,充分彰显了媒体力量。第一次采访,三个孩子住在“垃圾箱”里;第二次,好心人给她们捐生活费;第三次,温暖度过中秋。从这三个小标题里可以看出“三个小可怜”生活的大变样。是什么力量使这个家庭发生天翻地覆地变化,是媒体的力量,是媒体的呼唤,唤起了大家的爱心。大家觉得媒体的报道是可信的,有感染力的,于是就有人行动,一人带动更多人行动,爱心汇聚成一股暖流,让母女四人获得新生活。

在此之前,她们的生活困苦不堪:两间破屋里住着五口人,母亲有些智障,三个女儿,大的11岁,老二5岁,小的才刚满5个月,屋里可以说什么都没有。三个孩子的父亲,身体常年不好无法外出打工,一家人仅靠一小块地艰难度日,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2016年7月30日她们的父亲过世了。没有了父亲,这个家的天塌了,三个孩子连吃口饱饭都成了奢望。

可怜的娘四个的事情一经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她们一家。王女士每次回老家都想着给这母女四人带点什么,留点生活费。不少热心读者打来电话,有的读者询问这一家的具体地址想给孩子寄点日用品,有的读者想去看看她们娘四个,帮她们解决一点实际问题,还有读者给记者支招,如何才能给孩子们上户口。枣庄星火青年志愿服务队的七名志愿者们自发组织,从市中区驾车前往峄城区古邵镇八里村看望这母女四人,他们带着大米、食用油、中秋月饼和儿童书籍、学习用品等,送上了中秋祝福,并为她们打扫卫生,整理家务。八里村村民自发建立的“友情岁月”微信群,通过群里捐款,为这母女四人送去了一张新床、一套桌椅和一些食品。古邵镇派出所将她母女四人的户口已经安上。

这些变化,来自媒体的力量,爱心的力量。媒体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建议意见和呼声,更要报道群众的困难,弱势群体的需求,替百姓说话,为群众分忧。这样的媒体才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报道,群众才喜闻乐见。要搞好这种报道,需要记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怕累、不怕脏,不怕流下辛苦的汗水和同情的泪水。要搞好这种报道还需要媒体的大力支持。

《枣庄晚报》在报道一线新闻中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不但有及时的报道,还有一些系列报道。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走访抗战故地和老兵的报道,有走薛河、走运河采访沿途发展变化和风物的报道等等。这些报道都是记者深入生活,体验观察得到的东西,是“脚底板”下出的新闻。在网络时代,在新闻“屏屏相传”的环境下,记者用感情、体力、汗水去“炼”新闻,尤其难能可贵。愿《枣庄晚报》发出更多、更好为群众解决难题,受群众欢迎的好新闻。

新闻推荐

举手之劳的事能帮就帮

??戴忠群9月26日中午,薛城高新区浦东路上飘落着细雨,一辆开着银白色私家车的车主种先生正焦急地围着爱车转,一位路过的私家车主看到种先生遇到了困难,主动停车上前询问情况并提供帮助。(9月28日《枣庄...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