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的状元
2009年,我们村——子洲县马蹄沟镇高家沟村,出了县高考的文理科双状元。
30年前,这里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
1984年,我成了第一个大学生。和我年龄相近的学生那时都因为生活贫困失学了,我们村比我学习好的失学的就有9人。
两位状元都出在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没有什么文化,家庭也并不富裕。孩子们寒暑假回到家里可不像城里孩子那么舒服,务农干家务一样也没有少。
文理科状元出在同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真是一件喜事。二弟此前电话告诉我,我有点不大相信,他说得模糊,我听得糊涂。知道消息确实后,我内心就冲击起一种波澜般的激动。我不禁自愧起来:我在城里,我也有孩子,但我就很难有这样的成就。
他们的秘诀是什么:是孩子自己懂事吃苦!当然,家庭千方百计创造一些条件,都在县城早早就租了房,都从很早几年就当上了陪读族,孩子和大人拧成一股绳,一起向着一个目标合力前行。
我曾经考上大学时感到无上光荣,因为我的父母是农民,我的大学是父亲一镢头一镢头从土地里刨种、母亲把一口袋一口袋小米亲自扛在肩上卖了供我上的大学。我虽然考的是很普通的大学,但我能考上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初中在乡下中学,连英语这门课程的A、B、C都没有见过,上高中才第一次接触的英语字母。参加工作后没有干出什么成绩却让我感到有些羞愧。
按照农村人习惯的说法,这样的喜事归结于村里的风水好,或者老祖宗的保佑,其实我最清楚与此毫无关系。要说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偶然的。我们村是周围村庄村风最好的一个,村里人种田的即便80岁的老人照样天天辛苦着,出门打工的农历二月出去不到天寒地冻不回来,村庄的人特别勤快,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农人照样干农活,这样普遍勤劳的农人在周围村庄几乎是没有的,在陕北大地大概也是不多的,我们村庄每年夏天锄地要比别的村庄多3遍。所以,别看我们村庄在乡村里,不在川道里,我们村各项农事居前,村民总结:赌博的少,闲逛的少,好吃懒做、无聊生事的少,更没有什么吸毒、抢劫等违法乱纪的。相反,我们村庄比周围条件好的村庄都要富一些,更可喜的是川道里、甚至县城边上的女孩都嫁到我们村里了。
子女有父母的影子,村民有村庄的影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村民都将孩子早早从初中时送到县城,有的小学就送到县城上学,自然赢得先机,夯实了根基,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文理科状元就不难理解了。今年,我们村里还有孩子成为北京名校的研究生。
有趣的是其中一位状元的父亲对我说:“我经常拿你的事例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我说你看人家当时家里那么贫寒都考出去了,咱们比人家当初不知好多少倍!”
双状元的事情放在市里、省里什么也不是,但是,放在我们村里,就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社会的变化,教育的变化;它照出了家乡的变化。
新闻推荐
榆林团组织打造全国首批“希望卫生室”纪实(上接第一版)为了进一步加强“希望卫生室”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推动和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根据《陕西省希望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陕西省村卫生室管...
子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洲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