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静谧小山村 铺开美丽宜居新画卷

玉林日报 2017-03-25 15:12 大字
有山、有水、有大树、有田园……这是许多人向往的山水田园生活。走进兴业县山心镇龙江村,只见房屋整齐划一、道路宽阔平坦、路旁绿树成荫,绿水青山相依相偎,簇簇繁花竟相争艳,呈现出一幅静谧和谐的美丽宜居乡村景象。

生态资源+美丽乡村建设

小山村彰显宜居之美

龙江村距离山心镇圩镇约5公里,辖4个自然村,全村人口3200多人。“我们村最大的特点就是村民集中居住,青山、绿树、田园围绕着村庄。”在龙江村村支书李毓奎,村主任赵海的带领下,笔者绕村漫步。笔者了解到,该村有两条江,都是从村后山峰上蜿蜒而成,故而江水四季澄碧。江的两旁是青翠秀丽的原始生态景色,有古老的秋枫树和大榕树,有村民后来栽种的柳树、桂花树等,郁郁葱葱,秀色无限。

龙江村没有浪费这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深入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和“宜居乡村”建设活动,建立了保洁制度,聘请了4名环卫工人对村庄进行日常清洁,在村主要道路种植了各种绿树,为古树建好围圃、挂上树牌,将鱼塘洁净并在旁建造了凉亭,切实改善村容村貌。

同时,该村还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村中水泥硬化道路已通向家家户户;村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先后建好了村委办公大楼、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敬老院、卫生室和小公园等;通过城乡风貌改造惠民工程,全村约100户村民的房屋墙面得到了统一装修,处处彰显绿色、生态、和谐的宜居之美。

勤劳苦干+特色产业种植

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阳春三月,在龙江村的田间地头,勤劳的农民开始了新一轮的春播春种。该村多年来都是以种植水稻、玉米、竹笋、木薯等为主,近年来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立足本村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为支撑,推进农业农村转型发展,逐步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双赢局面。

在村民陈忠的番石榴基地里,只见一个个套着白色保护网套的番石榴垂压枝头,随手摘下一个青白色的番石榴,阵阵香味扑面而来,让人垂涎欲滴。由于该基地的番石榴品种好,每到收获季节,收购商都会直接到基地里进行收购。

“你看,那边开辟出来的山就是村民准备用来种植中药材牛大力的。”刚走出番石榴基地,村支书李毓奎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山岭说道。他告诉笔者,由于牛大力可药食两用、市场价格稳定、低风险高回报,近年来不少村民瞄准市场,大胆种植牛大力,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目前,该村牛大力种植面积有6.67多公顷,牛大力种植已经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特色产业。

目前,该村种植有0.67多公顷番石榴、6.67多公顷中药材牛大力、6.67多公顷花生、2公顷多糖蔗以及2公顷多砂糖桔、百香果、柑橘,同时还有一家棉厂和一家窑厂。产业发展不但带动了该村经济的发展,也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2016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7860元。

凸显特色+精心描绘蓝图

乡村发展前景广阔

龙江村有一座“姑娘庙”,近年来,该村筹集资金为“姑娘庙”前的近10棵古树建好了围圃并在树上挂上树牌,同时还在古树旁砌建了水泥桌椅,硬化了道路,打造成了生态公园。每年农历九月初十的“姑娘诞”,村里都会举行热闹的庆典活动。

“庆典活动丰富多彩,有打篮球、唱戏、歌舞表演等,比过年还要热闹呢。”村支书李毓奎笑着说道,该村计划加大对“姑娘庙”生态公园的建设,并将“姑娘诞”这一地方民俗特色活动进行延伸,除了开展更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还要结合本村实际,引导果农开发农家乐,将民俗特色活动和农家乐结合,做成乡村旅游的品牌。

“下一步,我们村要继续做好‘水文章\’,一是继续加大对两条江的清洁力度,保护好江河生态环境;二是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为农业增产提供良好的水利保障。”谈起龙江村发展的美好蓝图,村支书李毓奎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11年坚持,“莫老爷”有一颗公益心

"莫老爷"(右二)与志愿者采摘蔬果,送给蒲公英之家的困境儿童在玉林公益界,“莫老爷”的名字如雷贯耳。“莫老爷”真名叫莫功伟,是市内一家公司的老板,也是一名志愿者。11年来,“莫老爷”坚持走在公益路上...

兴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业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