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玉林远古生物溯源

玉林晚报 2016-10-23 00:00 大字

更新世巨獏牙化石更新世剑齿象上臼齿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距今48亿年—1万年)的生物遗体和遗迹,是经受石化作用而保留于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是自然产物,不论其形成或保存均不受人的力量所左右。”正因为其特殊的自然属性,为我们保留了最为原始、最为真实的远古生物信息,而这对于我们研究远古生物及其生活的地质、气候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玉林发现的最古老的化石是距今三亿五千万年前的海生生物化石。其发现地点位于北流市城北郊约4公里处,由于其丰富的腕足类、珊瑚类、瓣鳃类、鱼类等珍贵古生物化石的存在,为研究当地古地理环境及古代气象、地质、生物、地貌等学科提供了重要线索,反映出北流在距今三亿五千万年前是一个西北向陆、东南向海的环境。1982年该化石发现地被正式确定为中国海相泥盆纪地层标准剖面,是全国7条泥盆系标准剖面之一。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北流剖面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海生生物化石,玉林亦发现了一些陆生生物化石。玉林市博物馆是玉林化石的重要收藏机构,目前共收藏有化石23件(套),有海生生物化石,也有陆生生物化石,其中有15件(套)陆生生物化石为玉林当地发现。发现地点主要为兴业县葵阳镇立石村、玉州区城西街道永上村温塘、兴业县城隍镇龙潭村喇叭洞。其中在兴业县葵阳镇立石村发现化石1件,玉州区南江街道永上村温塘发现化石2件,其余为在兴业县城隍镇龙潭村喇叭洞发现。这些本地发现的陆生生物化石,年代属于更新世晚期,大约为距今1万8千年前。

15件陆生生物化石

说明远古时玉林有剑齿象、犀牛等动物生活

更新世属于地质年代,区别于考古学年代(如旧石器时代)和中国历史学纪年(如夏商周)。更新世属于地质年代里的第四纪,约开始于170万年前,结束于约1万年前。可划分为更新世早期、中期和晚期。“更新世早期哺乳动物界与晚第三纪类似,以偶蹄类、长鼻类和新食肉类等的繁盛、发展为特征,真马、真牛和真象的出现为更新世的标志。晚更新世时,哺乳动物中的一些类别和不少属种衰亡和灭绝。”

玉林市发现的这15件陆生生物化石分别为更新世野牛股头骨化石、剑齿象上臼齿化石、鹿角化石、鬣狗牙化石、豪猪牙化石、羊牙化石、野猪牙化石、巨貘牙化石、大熊猫牙化石、猩猩牙化石、牛牙化石、鹿牙化石、剑齿象碎片化石、犀牛化石。这些不同属种、不同身体部位化石的发现说明在大约距今1万8千年前的玉林,就已经有剑齿象、犀牛、熊猫、鹿、貘、羊、豪猪、野牛等动物在此生活,证明了当时的玉林气候适宜,食物资源丰富,是早期人类较为理想的生活区域。在玉林地区,目前发现的大部分化石,其原物种在今天的玉林已经难以找到,而其中一些在全国其他省市也已绝迹,例如剑齿象、貘等。本期对这两种业已消失的动物化石做一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更新世剑齿象、巨獏牙化石

为推断玉林远古气候及环境提供依据

更新世剑齿象上臼齿化石,长12.2厘米,重709克,于1981年2月发现于玉州区城西街道永上村李杂屯温塘。剑齿象属古代哺乳动物的长鼻目。化石主要发现于亚洲和非洲距今530万年至1万年的地层中。剑齿象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一般说来,大象出没的地方很可能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剑齿象牙齿化石的发现恰好说明远古时期的玉林具有适合人类生存的良好气候条件。

更新世巨獏牙化石,长3.2厘米,重6克,1981年4月发现于兴业县城隍镇龙潭村喇叭垌。巨貘是一种古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在距今100万年到1万年之间潮湿的亚热带、热带森林里,个头较大,身长达2米,肩高1米左右,平均体重500千克,食草动物,习性类似河马,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

目前,玉林市博物馆、文物管理所虽然收藏了一些化石,但总体数量并不多,对于研究玉林地区远古气候、地质变动情况依然不够。另外对于化石,民间收藏量亦不大,仅有少量在造型上具有独特美感的化石成为民间收藏家的藏品。但其实化石最重要的价值并不在于其艺术性,而在于其科学性,在于其出土地点、地层所反映的一些历史信息。例如我们玉林发现的剑齿象、巨獏化石就可以为我们推断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状况提供依据。而如果在化石发现的地层中再发现有人类化石,那将是一项更加重要的发现,甚至可以将玉林的早期历史向前推进好多年。目前,在玉林地区还没有这样的发现。(玉林市博物馆于少波供稿)

新闻推荐

耄耋老兵再聚首,不忘峥嵘岁月

对抗战老兵而言,每次相聚都是一次集结(由博白微笑爱心协会提供)昨日上午,来自玉林、北流、兴业、福绵等地的25名抗战老兵相聚北流市永顺酒店,参加由“中国力量”爱国志愿者北流服务队、援助抗战老兵玉...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