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春秋曾筑一桁瓦

南宁日报 2016-08-25 00:00 大字

在这样一个匆匆而喧嚣的年代,如果不用心去感悟,很有可能会忘了生活的本真。

但它们不会。

走过风雨沧桑,兴业的老宅院里依然有阳光洒下,照在斑驳的青石板上,如一位老者脸上写满智慧的皱纹,安静地注视着世间万事。每一条纹路都充满了故事,将那些历史湮没了的秘密娓娓道来。

这不仅仅是建筑的故事,更是建筑里那些鲜活的人们的故事,是在青砖灰瓦里包藏着的先祖留给后世子孙的一颗初心,它用时光筑就,指给我们生活的本真。

庞村的守屋人

吃过午饭后,梁廷泽习惯性地坐在客厅里看看新闻。

梁廷泽的家是庞村古建筑群的一小部分。他在这里出生、长大,如今与老伴及儿孙七人同住。梁廷泽的亲朋都搬了出去,只剩下他和堂兄还继续留在这里。“习惯了,不舍得离开。”梁廷泽说。阳光肆意炽烈,这里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凉爽。

庞村古建筑群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广西传统村落。其中将军第和梁氏宗祠是庞村保存最完好的古屋。将军第布局大气,柱础、窗门厚重端庄,处处突显出军人风格;梁氏宗祠则散发着一股书卷气。

据说,庞村古建筑群由清朝时期兴业“蓝靛大王”及其儿孙相继建造,自公元1776年第一块奠基石落定的那刻起,到晚清时期才形成了如今庞大的岭南民居群,共有民居31幢,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现存民居28幢,其中19幢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庞村建筑坐北朝南,排列齐整,布局严谨。单组建筑内门门相通、窗窗相对,相邻的建筑或共墙连体,或以两米狭巷相连,纵横交错,进得门去,犹如进入迷宫一般。 历经两百多年风吹雨打,庞村古建筑群依然保持着最原始的风貌,透露出古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的追求。两百多年后,这些“广居”被赋予了新的文化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为了保护这些古建筑,庞村专门制定了《传统建筑和文物点管理条例》,规定不准私自拆建古建筑、不准在重点保护单位和核心区新建现代建筑物,禁止破坏周边环境等,以增强村民的保护意识。为将条例落实到位,还成立了传统村落保护领导小组,还有12名治安巡防队员,对庞村的古建筑进行保护监督。

报道组到达庞村采访时,庞村党总支部书记庞振新正准备上报村文化协管员的名单。“文化协管员必须是我们的村民,而且是有文化、有热心的村民。”庞振新说,如今村民们已经有了强烈的保护意识,文化协管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宣传、保护和管理这些古建筑。

不只庞村,兴业县各个古村落、古建筑也都得到了保护。对于后世来说,这些浸润了历史文化气息的砖瓦,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乡约亭的立约人

在石南镇东山社区,有一个乡约亭。据东山社区主任何雨时介绍,乡约亭原名旌善亭,是明朝时期所建,距今已有460多年。

乡约亭改名,主要源自一个名人——何以尚。

何以尚是明朝举人,官至太卜寺卿,赐进士出身。相传,何以尚中举后,东山村乡民在村中旌善亭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庆贺仪式。何以尚便在此时提出订立村规民约的建议,于是在其父亲何世锦的主持下拟定“乡约十条”挂列于亭中,亭子改名“乡约亭”。该亭历经460多年,一直完整地保留至今。悠悠数百年的历史长河里,乡约亭一直是村民惩恶扬善、弘扬文明、律己戒人的场所。

在何以尚故居里,还悬挂有“非仁毋为,非义毋行,夙夜匪懈,无忝尔所生”的训辞匾额,是其父所题,并力诫后人:“若曹异日拜一命,但为天子官,勿为私家官,但为庶民官,勿为子孙官。”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何以尚一生为官清廉、忠诚。一代名臣海瑞被冤枉遭入狱问斩时,何以尚以八品之微官(户部司务)孤身闯宫勇救清官海瑞。万历十八年,64岁的何以尚辞官回乡,只带了一辆马车、几箱书卷。据《四库全书》记载,何以尚告老还乡时,朝廷封赐玺书曰“承家节操,澡行诗书;宏猷末试,终养归休;教子以孝,而作之忠”,对“以孝作忠”的岭南何氏家风,极尽肯定。

在兴业,何以尚的故事广为传颂,何以尚故居也成为玉林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廉政教育基地。“千百年来,东山人一直遵从‘文章报国,忠孝传家\’的祖训,秉承先辈的‘清廉、忠孝\’品德和精神。”何雨时告诉记者。东山村中人才辈出,其中明清两代便出亚元3人,举人57人,秀才139人。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全村共有博士生3人,教授10多人。在祖训鞭策下,东山人不论文治武功,抑或渔樵耕读,始终遵法纪守规矩,为民者鲜有违法犯罪,为官者清廉正义。

门卫室的写诗人

报道组的脚步来到石南镇谭村。谭村成村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村里有古建筑祠堂、古民宅20多座。自古以来,村里文风鼎盛,曾开办有兴业第二大书院龙江书院。据不完全统计,仅明清两代,通过科举考试考上进士1名,钦赐进士5名,举人56名,秀才142名。可以说,龙江书院是一处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成就了谭村“兴业第一进士村”的名望。去年9月27日,新的龙江书院正式宣布挂牌成立,地址选定在谭村的谭氏宗祠。书院院长谭冠鸿告诉报道组,这里将成为村里的多功能文化中心。“谭氏家训是清白传家、耕读为民、忠君爱国。我们把书院设在这里,不仅是教大家读书写字,还要教育大家传承家训,清白做人。”

对于兴业的读书人来说,石嶷文塔是除龙江书院之外,另一处神圣的所在。

石嶷文塔建在兴业县城西郊石嶷山上,为空心八角形的砖塔,原来叫石嶷塔,为镇风水所建。据说,清人封高万路过此地时为石嶷文塔作诗曰:“一支文笔插城西,秀拔高尖与天齐。当日蒙恬开象郡,倥偬军务未曾携。”此后,石嶷文塔又叫文笔塔,成为文化传承的象征。

与石嶷文塔紧邻着的是兴业高中,登上塔楼便可见校园全貌。宋朝庆历年中,这里是兴业县学所在地,时人称之为“兴业学宫”。乾隆四十三年,兴业知县王寻泰建立石南书院,“为养育人才之地,而磨砺风俗之源也”,成为玉林五属有名的书院之一,也成为兴业人才汇聚之地。

在兴业高中一间特殊的教室里,报道组看到了一份特殊的课程表——从周一到周日,每天的课程均与诗词有关,诗词格律、诗词鉴赏、诗词写作等课程不一而足。教室四周的墙上、中间的课桌上全是学生的原创作品。兴业高中办公室主任黎勤告诉记者,这里是兴业高中校园诗社——文塔诗社,每天都开设诗词写作课程,有专门的老师授课。

令人称奇的是,兴业高中的门卫彭显航是文塔诗社的教学顾问。彭显航今年59岁,在兴业高中做了十几年的门卫。黎勤告诉记者,彭显航几乎每天都用诗句迎接师生上下学,很多学生毕业多年后都还记得这个兴业高中的“扫地僧”。“写诗是自学的,没别的原因,就是出于热爱,出于对诗词的执着。”彭显航说。

“是厚重的传统文化让兴业高中‘国学文化进校园\’开展起来如鱼得水。”黎勤说。去年11月,兴业高中被中华诗词学会评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 (据《玉林日报》)

新闻推荐

兴业地税启用标准POS机实时缴税系统

兴业县地税局办税服务厅近日开始启用标准POS机银行卡实时缴税系统。标准POS机银行卡实时缴税系统区别于普通POS机之处,在于其依托金税三期征管系统,在税、库、银三方之间传递电子数据,具有刷卡后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春秋曾筑一桁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