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战老兵!谢谢,关爱老兵志愿者!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向抗战老兵致敬公益活动上,志愿者向抗战老兵送上鲜花和慰问金(记者刘赛摄)▲广东狮子会和玉林抗战老兵后援会的志愿者冒雨来到兴业县看望抗战老兵。(记者刘赛摄)▲本报刊发的部分抗战老兵报道。(记者庞献摄)2015年,不少人以自己的特质给我们留下回忆,他们的身影在时光的摩挲中愈发清晰:“9·3”阅兵典礼上,当抗战老兵方队作为首个地面方队经过天安门,当镜头聚焦于那些依然坚毅的军礼及婆娑的泪眼,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站在2015年岁末,我们想重温那一个个带有温度的抗战记忆,向老兵们庄重地敬礼,向关爱老兵的志愿者们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既是为志愿者们的付出,也是为“老兵精神”的薪火相传。
曾经
无数老兵用血肉之躯保家卫国
在“9·3”阅兵典礼上,容县籍抗战老兵陈佐刚受邀到现场见证阅兵盛宴。他在天安门西侧临时观礼台2台前四排,距阅兵现场的长安街仅20余米。
在玉林,像陈老一样,曾在抗日战场上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老兵数不胜数。据民间志愿者统计,目前玉林市在册、健在的抗战老兵有110多位,是目前国内发现抗战老兵人数较多的地级市。
陈孟贤,1922年出生于福绵新桥镇,1939年参加广西学生军三团,后加入南宁抗日游击队,在十万大山打游击战,曾两次立功受奖,多次死里逃生,躲过俯冲投弹的日机轰炸。
黄才,容县松山镇沙田村冲斗队人,16岁就上了战场,参加桂林保卫战,和战友匍匐前进,一个人推着另一个人的脚后跟往前挪,挪到日寇碉堡前,黄才扔手榴弹炸碉堡,手持机关抢扫射,歼敌七八人,立一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杨文柱,1925年出生于兴业县山心镇,怀着满腔热血,两次入伍:1942年瞒着家人从军,才当了2天兵,就被哥哥“领”回家;1945年正式入伍抗日,在46军188师炮兵连当兵,曾炮歼敌军。抗战胜利后,他随部队渡过琼州海峡到达海南岛,亲历日军投降。
苏祖元、李毓娥、李明、许振昌、张锡异、李国成、梁廷柱、武敬义、张洪顺……每一位老兵,都有一段难忘的抗战经历,每一位老兵的回忆,都带着热血与温度。记者一一拜访、认真聆听,记录老兵们亲历的枪林弹雨、目睹的日军投降。
现在
众多志愿者用行动守护抗战老兵
“曾经,你们浴血奋战,捍卫家园;现在,我们薪火相传,致敬老兵。”每次采访抗战老兵,记者都深深地感受到,每一位老兵背后,都有志愿者在竭力守护。
抗战胜利后,许多老兵复员回乡。随着岁月流逝,有的老兵定居在偏远山村,渐渐“隐没”。他们是如何被发现的呢?除了民政部门的登记,民间有一批关爱老兵志愿者在不求回报的付出。
“只要听说有老兵,不管有多远、多难,我们都会去寻找、核实。”志愿者小梁说,2011年,援助广西抗战老兵玉林行动组的志愿者们开始在玉林发起寻找、关爱老兵的活动。他们走村串巷地寻找老兵,老人有的居住在半山腰,汽车无法通达,他们借来摩托车,或步行,忍饥挨饿、风雨兼程,凌晨到家是家常便饭。正因如此,许多志愿者参加过一次活动便退缩了。
收集、整理老兵的资料,上传网站,为老兵庆生,组织老兵聚会,为去世老兵送行……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温暖老兵的晚年,他们深有体会,哪怕只是口头上对老兵们说:“我知道你们当年的付出,我承认!”对老人来说也是莫大的安慰。
实际上,志愿者的付出不仅仅这些。为了核实老人所述的信息,他们成了“战史通”;为帮助祖籍揭阳、定居玉林的老兵黄俞鸣完成重回故里的心愿,他们出钱出力,志愿者“三得”一路相伴,两地志愿者接力护送,让老人热热闹闹地重回祖屋;北流市清湾镇98岁老兵黄开著意外摔断股骨头,无钱医治,志愿者奔头呼号,四处“化缘”,老人得以手术康复,将住进新房……
祖辈、父辈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身体力行,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深植于心底。
新闻推荐
...
兴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