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口”夺粮 □新华社记者 周 楠

右江日报 2020-07-29 09:07 大字

刚过大暑,洞庭湖平原上,高洪压境,烈日炙烤,波浪拍岸,蝉叫不停。

晏美军带着村民沿长江大堤巡险,仔细查看,一步一步,走得很慢。水位超警戒20多天,堤防接连发生险情,广袤的洞庭湖平原上,人们走到防汛一线,查找每一处隐患,保卫自己的家园。

作为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柳林洲街道黄泥套村的村支书,晏美军肩上的责任更重。从7月4日开始,他吃住都在堤上,组织村民24小时不断巡堤,确保险情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以免小险酿成大险。

往西北走约10公里,是晏美军家的稻田。金黄色的稻浪随风摇荡,晏美军的妻子站在田中间,指挥着收割机作业,抓紧把早稻收进粮仓。“收完早稻,田里灌满水,放3天,就要赶紧种晚稻,这些事情最迟要在月底完成。”半个月前,晏美军愁得睡不好觉,洪水导致村里用工紧张,不仅怕早稻收不上来,更怕晚稻生产受影响。

黄泥套村户籍人口约1860人,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可用劳动力只有210余人。从7月4日开始,这些人既要负责1200米长江大堤和一个涵闸的巡查值守,还面临一年中最紧张的农忙时段——“双抢”。抢收早稻,再抢种晚稻,一个“双抢”忙下来,个个累得快要脱层皮,何况今年还增加了繁重的抗洪工作。

“不能让洪水把田里的收成‘吃’掉。”作为村支书和村里优质稻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晏美军在大堤上召集开会,又请了半天假回村商量,确定了“洪口”夺粮的方案:实行劳动力使用错峰,部分妇女上堤,部分男人回村,大家互帮互助尽快把“双抢”搞完。

堤上有条不紊,每天18个人巡查,24小时不间断,守护大堤和涵闸安全。

田里热火朝天,收割机轰鸣,拖拉机来往,合作社的早稻在24日接近收割完毕。

祖祖辈辈与洪水打交道,洞庭湖平原的劳动人民既有与洪水相处的智慧,也有与灾害搏斗的坚韧。

对华容县万庾镇的农民来说,他们从“洪口”中夺粮的智慧是“以晚补早”。万庾镇因粮而闻名,“庾”本意就是露天粮仓。6月底以来,持续大风暴雨,全镇5.4万余亩早稻,近一半受灾。

当其他产粮区还在忙着收割早稻,万庾镇的晚稻栽种已进入尾声。“早稻已经受灾,必须抓紧收割,做到颗粒归仓。但更重要的是补救,以晚稻补早稻,我们的农技人员起早贪黑,天天在田里,帮助农民尽快种下优质晚稻,种好优质稻。”万庾镇镇长黎翳告诉记者。

“现在就希望把晚稻种早点,避过寒露风,产量更高,种优质品种,价格更好,争取把早稻的损失补回来。”这些天,万庾镇塌西湖村的种粮大户徐树清每天只睡5个小时,到24日已经完成80亩晚稻的栽种,进度比往年早了一个星期。老徐的眼皮浮肿起来,但心里的石头正在慢慢落下。

浩浩汤汤洞庭湖,波浪拍击着堤岸,水位依旧很高。广袤平原上,人们众志成城,与洪水相抗,在“洪口”夺粮。

(新华社长沙7月24日电)

新闻推荐

故园美味入梦来:读肖孟《舌尖上的乡愁》

潘大林肖孟是个文心炽热、矢志恒久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多年来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尽量不参加那些不必要的...

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