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美味入梦来:读肖孟《舌尖上的乡愁》

贵港日报 2020-07-24 10:42 大字
潘大林

肖孟是个文心炽热、矢志恒久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多年来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尽量不参加那些不必要的应酬,潜心读书写作。十数年间,他已出版著作9部,其真诚为文之态,比许多有作家之称的人还来得热切。这不,一不小心,他又一本新著出来了——《舌尖上的乡愁》,便是他的新书。

打开目录,我似乎看到许多美食一一摆列在我眼前,新鲜热辣,香气四溢。我闻到了从童年就开始稔熟的气息,浓郁的乡思一时间澎湃而起且不能自已。.

我和肖孟是老乡,按官场习惯,我本应称呼他的官位以示尊重,但那样做,似乎显得见外,缺少了我们之间那份乡情,于是在这里,我还是不揣冒昧,直呼其名,显得更亲切些。他自己也常以兄辈称我,中国乡村的传统伦理和人们相互间的情感因素,便尽现于这一来一往的称谓之上了。

这本书,写了40多种美食,但都不是皇家官府或城里人家所享用的那些山八珍、水八珍,而是桂东南乡下泥腿子们都可吃到的日常食品,有山间菜肴,有野味河鲜,有时令小吃,也有故土特产,一般都难见之于酬宾宴客的酒席上,只有在合适的节令里,在乡间的私人小厨中,才偶尔能觅到它们的身影。细看全书,我发自内心地敬佩作者的用心,他提到的那些食品,我基本都享用过,只是在一番狼吞虎咽、大快朵颐之后,没有加以细致的观察和详尽的了解罢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肖孟不但是个食客,更是个心细如丝的美食家,他不但观察到食品的形状、色泽、香味和口感,还详尽地了解到食品的制作过程和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源头、使用秘技和文化意义,由此再引发出深厚而浓郁的故土故人之思。正如作者在《簸箕炊》一文中所概叹的:“这可能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记忆,因为有时我们吃的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习惯;我们品的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乡愁。只有妈妈做的味道,才是最好的味道,所以,儿时的味道,是永远也找不回来的味道。”

同是从乡下出来的人,我们也上树捉过鸟,下河摸过鱼,因而对肖孟书中描写的许多场景都十分熟悉,比如河蚬,我们也都知道那是一种最无反抗能力和脱逃手段的美味,但我却不知道它们对生存环境有那么多的讲究,肖孟注意到了:“河蚬对水质的要求非常严格,在稍有污染的水域都难以生存。即使在洁净的水域里,贝壳的颜色也全因沙泥的比例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纯洁干净的沙子里,河蚬的颜色是棕黄色的,如果沙子里杂有泥土,颜色就变成了黄绿色,而在淤泥为主的环境中,颜色就变成了黑褐色。它们有点像陆地上的变色龙,调整着自己贝壳的组成元素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哈哈,这种随着不同环境而变换颜色的河蚬,我还是从肖孟的笔下才知道,这玩意儿也实在是太神奇了,真想马上去实地验证一下!

那年冬天下乡,住某公社教育组,窗外北风呼呼,冷雨飘飘,人们整天缩手缩脚的,干活都打不起精神来。为了御寒,教育组的厨师那天天一亮,给大家端上了好大一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淡菜粥,打起来呷一口,热辣辣的粥水滑进食道中,一股浓郁的阳光海洋味和泥土姜葱味,顿时将体内的寒意驱散得一干二净,整个人便神清气爽、精神饱满起来,干活的效率马上提高了。当时我曾询问厨师那粥的制作之法,厨师也曾详细作答,但时过境迁,岁月磨洗,我基本已不复记起。如今我读到肖孟写下的《淡菜》篇,才终于知道淡菜粥原来是这样“炼”成的:“母亲用热水把干淡菜泡开,沥干后剁碎,用姜、糖、酒腌制后,再用大火炒熟炒香。她还会买上一两根猪骨头,熬成骨头汤后。放进大米煮粥,米快熟时,放进炒香的淡菜,再煮一会,就有一大锅肉香浓郁的淡菜粥给我们享用了。”——这段文字,介绍了淡菜粥的制作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那份浓浓的粥香味,更萦绕着一往情深的母爱,可谓深得我心!正如作者所言:“这是一种伟大而平凡的爱,大部分的时间,是体现在柴米油盐间的琐碎细腻,舌尖上的味道,点点滴滴,全是母亲的恩泽。”

其实,人的口味总是千差万别的,你自己喜欢的美食,不喜欢的人会轻易给出差评甚至恶评。我们容县人喜欢的一道菜肴是苦瓜,甚至将端午节过成了苦瓜节。苦瓜的苦是吃后有余甘的苦,家乡人甚至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豪言壮语,戏言为“吃苦瓜不怕苦,吃大肠不怕‘屎’”。到外地工作,我才知道,外面的苦瓜都是青色的,但我老家苦瓜是白色的,我一直觉得,只有我家乡那种白玉苦瓜,才是真正的苦瓜中的极品,那味道,也许只有我们家乡人才能深微体察。正如肖孟在《苦瓜》一文中所说:“一直怀念母亲苦瓜酿给我们带来苦尽甘来的味觉感受,更怀念苦味背后蕴涵着的人生哲理和亲情,故乡的味道,母爱的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都说美食是最后的乡愁,因为味觉里牵连着你童年绵长的回忆和长辈深情的关爱,那份久违了的味道一旦进入你的味蕾,就会马上唤醒沉睡在你心底的念想,哪怕它辣得别的人根本受不了,哪怕它酸得别人牙根欲断,哪怕它苦得令人皱头皱面,哪怕别人千方百计要躲避它,但它就是你的味道,是你一直心心念念、纵令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它乡,闻到它也会勃然而起的美食!

我国古代美食大师,那位历经磨难却又初心不改的食神苏东坡有一首很有名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诗中,别人读到的是春天到来的气息,我读到的却是春天到来,多种美食开始上桌了,新养成的鸭子固然肥美,但那鲜嫩的河豚,才更是食客们最为钟情的至味。可惜的是我们家乡还没有河豚,或者还没有享用河豚的习惯,要不,肖孟也会将它写进书里来的!

新闻推荐

容县:林下掘金 致富有路

本报容县讯(记者/周映通讯员/秦崇广)“我家5亩半野生红菇,今年已收入3.2万元,全年收入不会少于7万元,我这个脱贫户富起来喽。...

容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