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网友愚公摄枋子三层穿过檐柱成为斗拱以承托上层檐区内

梧州日报 2012-04-29 07:11 大字

网友“愚公”摄 枋子三层穿过檐柱成为斗拱以承托上层檐。

■ 区内游

吴家宁  文/摄(除署名外)

小的时候,父亲就多次跟我讲过玉林市容县的真武阁很出名,被人们赞誉为“天下一绝”、“天南奇观”、“古建明珠”等,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然而多年来,容县真武阁虽然近在咫尺,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无缘前往,心底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近日,我和友人来到了容县,总算如愿以偿看到了向往已久的真武阁,领略了这座江南名楼的风采。

真武阁位于容县城东的县人民公园之内、绣江北岸的古经略台遗迹之上。进入容县人民公园,沿着相思古木遮天蔽日的石道而行,道路两旁分列着“面面亭”和“望江亭”以及多个石桌石凳。经过三个九十度的转弯后,我们登上了一块南面临江的平整而高旷之地———古经略台。真武阁建在经略台的北端,其东南约6米处,竖立着一块巨碑,上面刻有“真武阁”三个雄浑劲遒的大字。

导游介绍说,唐乾元大历年间,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就任容州都督府经略使,针对当时容州一带战乱不已、民不聊生的状况,他不避艰险,深入少数民族山区进行抚谕,很快就稳定了局势,百废俱兴。对于经略台的兴建,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元结收复容州后所建,用于练兵、议事和观景;二说元结离任后,当地百姓为了感念他的功德而建。相传真武帝君是北方水神,能够镇火、镇灾和解难,于是,当地老百姓就在经略台遗迹上,先后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和明万历元年(1573年)建起了玄武宫和真武阁,以奉祀和纪念真武帝君。玄武宫早已损毁,而真武阁却完好无损、留存至今。

真武阁建有三层,碧瓦金脊,飞檐墨柱,雄伟壮观。它呈四方状,高13.2米,全阁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整体。进入眼帘的楼阁一楼四面无壁,通光透气,显得格外简约、古朴、明亮,由20根巨柱支撑着全阁的重量。柱脚建在白石圆墩上,石墩又根植在2米深的沙土之中。导游说,真武阁最为奇特、最为精巧的部份是在二楼。

登上二楼,只见二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真可谓是“头顶千斤,脚不落地”,柱脚离楼板面约2厘米至3厘米。

上到三楼,悬空柱柱头上还承托着大梁一道,上面还架有二梁,更上则立“脊瓜柱”以承托着巨大的脊檩。三楼同样和二楼一样,也伸出三层枋子,穿过檐柱成为斗拱以承托上层檐。如此巨大的沉重荷载压在这四根柱上,让这四根悬空柱更显得“神乎其神了”,我不由得惊叹:“天下一绝”的称号果然是名不虚传。

从一楼到二楼再到三楼,层层相扣,浑为一体。远望整座楼阁,底层平面比二层大出很多,不像是一座三层建筑,倒很像是一座单层建筑而有三重屋檐,气势既强烈又有韵律感,显得那样的清新飘逸。据说,43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5次地震,3次强台风,仍安然无恙,是目前江南四大名楼阁中唯一没有进行重修而完整保留至今的一座。

站在三楼,俯首可见绣江水波潋滟,轻舟点点;远眺,都峤山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此刻,我觉得一切尘世间的喧嚣顿然销声匿迹,心旷神怡,感觉真好。

新闻推荐

玩“***”诈骗43万

...

容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