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为灵魂 以旅游为载体 加快榆林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榆林日报 2019-12-04 17:11 大字

白云国

在经济新常态下,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是放大榆林历史文化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最佳路径。

榆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古迹遗址众多。榆林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占全省四分之一,文物数量多、等级高、类型全。

历史名人荟萃。榆林历史上涌现出赫连勃勃、李继迁、李元昊、杨继业、韩世忠、李自成、张献忠等英雄人物,相传吕布、貂蝉为榆林市绥、米人,近现代以来,榆林的革命人士、知名人士不胜枚举,如李子洲、杜斌丞、高岗、李鼎铭、张季鸾等。

边塞文化灿烂。榆林是边关重镇,各民族在这里演绎了无数金戈铁马、强弓劲弩的故事,秦始皇长子扶苏、大将蒙恬,汉将李广,宋代杨家将都镇守于此。范仲淹“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诗句,描写的就是发生在榆林的沙场征战。镇北台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

陕北文化深厚。绥德、米脂、子洲、清涧是陕北文化的核心区,悠扬的信天游、深沉激昂的陕北说书、热情洋溢的大秧歌、精致喜庆的陕北剪纸,以及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历史景观和文化现象。

红色文化辉煌。榆林是陕北革命的策源地、红军长征的落脚地、全国解放的转折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榆林8个县33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毛泽东举世闻名的《沁园春·雪》就是在清涧袁家沟写成。

宗教文化繁盛。儒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榆林都有受众。一些宗教节日人潮似海、商贾云集,宗教活动和物资交流频繁,白云山被誉为西部“神山”,吸引着中国北方数省市人前来。

生态文化丰硕。榆林人民坚持“南治土、北治沙”,涌现出李守林、石光银、牛玉琴等全国治沙造林劳模和女子民兵治沙连等先进典型。目前,榆林的生态环境逐步实现良性循环,成为荒漠化生态文化教育基地。

榆林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认识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榆林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能源化工产业的依赖,对发展投资相对较大、建设期回收相对较长的文化旅游产业仍然重视不够,支持旅游、关心旅游、主动参与旅游的氛围不够浓。

文旅整合仍须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存在规划、住建等单位多头管理、统筹不够的问题。同时,长期以来文化与旅游产业在项目谋划、包装、策划、招商、建设等方面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文化与旅游两张皮、两条线的问题较严重。

产业融合深度不够。旅游发展仍处于满足“吃住行”需求的较低阶段,游客“游购娱”需求得不到有效激发与释放。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还远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比如唱响国内外的《东方红》《三十里铺》《兰花花》《赶牲灵》,均源自榆林市但没有深度打造。

积聚发展效应不强。旅游景区没有标志性文化娱乐项目,更缺乏集高端论坛、文化旅游、生态养生、商务休闲以及特色主题乐园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缺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行业骨干企业,未形成企业间联系紧密、拉长文化与旅游产业链的产业集群,信息、技术、劳动力共享等集群优势并不明显。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高层次的专业、管理和经营人才以及文化领军人才稀缺。旅游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足,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难以培养涵盖产业发展领域的人才。

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利用本轮机构改革的契机,发挥文化和旅游的各自优势,在发展理念、机构队伍、工作载体、保障体系等方面深度整合、有效对接,统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完善文旅等多部门协同发展机制,在发展规划、投资项目、扶持政策、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

政策先行,规划引领。进一步完善土地、税收、金融、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尽快出台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配套政策。出台科技+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创新支持政策,推动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广泛应用于文化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制定文化旅游发展人才保障规划,给予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与旅游类专业在招生、培养、就业方面更大的支持力度。出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场监管、资源利用、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深度融合,促进发展。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精确提炼文化旅游产品主题,丰富表现形式,使静态的文化活起来,把失落的文化找回来,让濒危的文化旺起来。将文化灵魂深深植入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加强历史文化研究、本土文化的梳理研究,加速研究成果向文化旅游转化运用。做好传统技艺、风情民俗、信天游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挖掘榆林景区景点文化。

推进项目,壮大市场。精心策划一批资源品位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每年重点扶持1至2个。建立重大旅游项目联合推进机制。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管理先进、技术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一批覆盖旅游投资、旅游经营、文化创意、文化娱乐、影视制作等领域的综合性文旅企业。

开掘智慧,创新引领。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文化旅游景区和企业要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与应用,普及景区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票务系统、智慧停车系统、GIS综合管理系统、GPS定位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推动旅游管理高质高效。

讲好故事,加强营销。系统策划营销方案,讲好榆林故事。培育外来游客对榆林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度、好奇心。加强与途牛、腾讯、驴妈妈等网络社交媒体、在线旅行商的合作,组建区域合作旅游营销联盟,通过立体营销,提升榆林影响力。

(作者系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新闻推荐

私设“电猫”捕野兔害人害己

本报讯(王慧勤记者张建伟)10月21日,榆林市清涧县人民法院审结了王某过失致人死亡一案。被告人王某因在玉米地里私设“电猫”...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