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榆协作以来,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口帮扶清涧县,当地群众 脱贫干劲足 致富有奔头

榆林日报 2019-11-05 05:58 大字

依山而列的现代农业园区大棚

文图/本报记者 陈静仁

扬榆协作对口帮扶以来,清涧县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姻”,在加强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基础上,双方积极探索,着力打造扬榆协作典范。

数据统计显示,三年来共利用苏陕协作资金5855万元,安排项目29个,共带动贫困户2038户5414人,增加收入762.64万元。

晒着太阳把钱拿

走进位于清涧县宽州镇刘家湾村的3.8兆瓦多村联建光伏发电站,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整齐划一分外夺目。

“这个多村联建发电站占地156亩,总投资2655.53万元,其中使用苏陕扶贫协作产业资金605万元,于去年12月27日并网发电后,惠及18个贫困村的690户、1586名贫困人口,不仅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这些贫困村发展产业夯实基础。”负责此项目具体实施的清涧县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刘艳玲告诉记者,据初步预算,该项目每年可发电约546万千瓦时,产值约为410万元,能让这1586名贫困村民每人每年获得1000元的收益补助,连续25年。

“阳光越充足,发的电越多,村集体的收入就越高,贫困户的分红也就越多。光伏发电可以说真正解决了我们村的脱贫难题!”刘家湾村村支书刘建伟高兴地说。

此外,刘艳玲还告诉记者,除了光伏发电分红这一项收益之外,在刘家湾3.8兆瓦多村联建光伏扶贫示范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还流转了刘家湾村46户村民的土地。按照所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这46户村民每年每亩地可获得200元的土地流转收益。村民惠雄雄说:“一个项目,我们两次收益,用不了多久,我家就能彻底摆脱贫困了。”

农业大棚“钱”景足

清涧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峁梁多,平地少。虽不适宜大面积发展传统农业,却不影响现代农业大棚种植。位于该县高杰村镇的高杰村现代农业园区就是一个有力探索。

高杰村镇党委书记白娟娟告诉记者,去年9月份,镇上组织部分村民前往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几天的考察学习后,大家充分认识到资源利用率低、科技含量低严重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回来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抓住政策机遇,发展好村集体经济,最终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白娟娟说。

说干就干。流转土地,修建大棚,积极协调各方资金900万元(其中苏陕协作资金300万元),66座塑料大棚和9座日光温棚拔地而起。大棚由村集体成立公司统一经营,采用“公司+贫困户+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确定种植品种,提供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其中生产资料、技术等种植成本及蔬菜销售利润均为2:8比例,公司占2,贫困户占8,让利于贫困户,让贫困户从中受益,而贫困户只需负责棚内日常管理。贫困户白侯旺说:“今年我承包了3个拱棚,收益四万多,脱贫没问题。”

白娟娟告诉记者,下一步在继续扩大大棚种植规模的同时,他们还将建立自己的品牌,拓展销售市场。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种植、管护技术培训,持续增加他们的收入。

群众吃上“旅游饭”

清涧有着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曾荣获“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扬榆协作以来,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清涧当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投资280万元,扶持高家坬塬北国风光景区项目,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发展旅游。

景区建成后,内部的农家乐和商铺等优先租赁给周边贫困户,并对他们给予减免半年房租的优惠。同时,把建成的停车场交由村委会或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对经营得到的利润,除停车场工作人员工资以外的利润部分,分给村贫困户。

截至目前,高家坬塬北国风光景区在服务区项目建设阶段,通过参与投劳等方式帮扶贫困户19户,贫困户共增加收入10.1万元,人均增收1500多元;预计景区全部完工后,将带动周边贫困户400多户,贫困人口1000多人,通过经营农家乐和红枣、粉条等地方特产、旅游纪念品等,年可创收10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道路交通事故救援 榆林首次实现空地一体化 平常3小时地面运转时间缩短至1小时

开展救援本报记者白永林通讯员黄京京摄影报道9月18日,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接清涧交警大队紧急请求称:“清涧县9月...

清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涧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