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居家养老:“一碗汤的距离”受青睐帮助购物、社区食堂、家政服务等生活需求最迫切

南国今报 2015-10-20 01:07 大字

柳州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图为10月18日中午,在锦绣白沙路口休闲娱乐的老人。

今报记者刘山 文/图

柳州同全国一样,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据早前柳州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透露,柳州市正以每年净增2.1万名老年人的速度在增长,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58万人,人口老龄化比例达到14.43%以上。“银发潮”来临,晚年如何安度?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关注“养老”等身边话题,为解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困难、精神文化诉求等,进行积极的探索。

柳州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重大话题。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多个社区发现,“空巢”现象越来越普遍。不少老年人选择与子女分开生活,既有主观上的因素,也有客观上的无奈,而“一碗汤距离”的两代人生活方式则颇受青睐。

现象1

跟着子女仍感孤独

在柳州从事汽配销售的廖先生始终认为,按照中国传统,作为子女理当担负起侍奉父母的主要责任。廖早年成家后,便把父母接来同住。七八年前,廖父中风瘫痪,一些亲友提议将老人送到颐养机构。廖担心父亲孤独,没有同意。

廖为父亲专门腾出一间房,请了看护工24小时陪同、照料。平常忙完生意回到家,他也经常帮父亲擦澡、喂饭,尽一份孝心。不过,廖告诉记者,年近80岁的母亲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差,他和妻子同时侍奉两位生病的老人,慢慢感到有些吃不消了。

覃女士在鱼峰区某社区工作,去年买了一套三居室新房后,她和丈夫为接哪方父母来养老争论不休。“我爸妈就我这么一个女儿,现在我们条件好了,肯定是让我爸妈来!”“我是家里大儿子,我不接爸妈谁接?”最终,夫妇俩达成一致,双方老人轮流来住半年,而老人们无奈之下也成了“候鸟”。

如何为父母养老尽孝,同样困扰着不少新柳州人。阿彦从福建来柳州开美发店多年,前阵子妻子怀孕,他把母亲从家乡接到身边。以前在老家,母亲每天早晚都要出门跳广场舞,有时约上老邻居打打麻将。来到柳州,老人和其他老人语言不通,总是把自己关在家里看电视。看到母亲越来越孤独,他有些后悔将老人接过来。

和华社区主任余映丽点评:现代商住小区中,老人与子女同住的并不多见,一般都是老人患病需要人照顾,或者父母从外地来柳州跟随子女居住。这种情况下,作为子女应对老人多一份耐心和细心,多迁就和陪伴老人,让父母安享晚年。

现象2

选择“空巢”多是“自愿”

家住三中路的古老奶刚过完84岁大寿。自打前些年老伴去世后,古便过上独居生活。几个子女都想接她一起住,但她考虑过后还是回绝了。老人说,最主要的原因是跟子女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现在我还能自理,尽量不去打扰孩子们吧。”

古喜欢吃清淡、软烂的饭菜,子女不能接受。另外,老年人习惯早睡,年轻人经常熬夜,作息时间的差异难免引起家庭矛盾;儿子、媳妇朋友多,经常来家里喝茶、聚会,让爱清静的古难以接受,因而她认为还是分开住更方便。

鸣翠社区居民陈老汉只有一个儿子,在广州做生意。早些年,陈与老伴曾到广州随儿子一家生活。后来,两位老人先后中风留下后遗症,因为在外地看病医保不能报销,医疗费负担太重,只好一同回到柳州养老。

不过不少老人告诉记者,跟子女分开住,生活空间虽然相对独立,但随着年纪变老,自理能力下降,很多问题显现出来。其中吃饭问题最麻烦,“一抓米、两棵青菜、几片肉,都不知道怎么下锅。”古老奶说,有时懒得煮了,就干脆下楼吃碗米粉打发。另外,电视打不开、电灯不亮、煤气打不起火等,这些居家常见问题不知如何解决,也让老人犯难。

白云小区社区主任周小英点评:老人选择“空巢”原因各不相同,尽孝与尽职难以两全,给现代人增添了新的烦恼。子女不能因为无法陪伴,而忽视了老人的精神和生活需求。建议每天与老人通通电话、聊聊天,及时发现和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现象3

“同吃不同住”较普遍

每天下午4点半,家住景秀园小区的刘伯与老伴便开始忙碌了。两位老人要先去附近幼儿园接回孙女,然后准备晚饭,等待儿子、媳妇下班回来吃饭。其实,刘伯二老和儿子一家并不住在一起,但由于儿子、媳妇都要上班,他们便代为照顾孙女。每天晚饭后,儿子、媳妇回到位于河东的住处,差不多天天都能见到儿子一家,还能帮照看孙女,刘伯和老伴对于两代人目前的生活方式挺满意。

“我们也想父母能搬来住,但房子就只有60多平米,住一起不现实。”市民李先生颇有些无奈。去年儿子考上大学、到外地读书后,李先生和妻子生活节奏一下变慢了。为了减轻年迈父母的孤独感,他和妻子每天下班后便到父母家吃顿饭,陪二老聊聊天再回去。李先生说,他和妻子负责买菜,父母只管煮好,“有时周末,两位老人也上我们家吃饭,感觉还算轻松。”

跟刘伯和李先生一家不同,今年76岁的郑婆婆则是间隔到两个女儿家吃饭。“一般一、三、五到大女儿家吃饭,周六到小女儿家,平时自己做点。”郑婆婆说,到女儿家吃饭要坐几站公交车,她当成是一种锻炼,而且跟女儿一家热闹闹吃个饭,心情也变开朗了。

柳依社区党委书记刘玉林点评:同吃不同住缓解了老年人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的矛盾,但子女应注意不要过度依赖父母、给老人增加太多负担,反而应当主动承担家务事,让父母真正享受到亲情的温暖。

现象4

“一碗汤的距离”兴起

记者采访时也发现,“与父母住在同一个小区,但不住同一户”日渐成为两代人的共识。

“加班晚了不担心孩子没人接,快递到了有人帮忙收,不想做饭了可以去蹭饭,相互照应,挺好!”家住锦绣路的孔女士说,她结婚5年,有个4岁的孩子,现在和父母住一个小区、不同楼栋。她说,当时买房子时,就已经考虑到了,身边不少朋友也都采用这种模式。

在柳州一家银行工作的刘女士原先和母亲同住,最近她在保利大江郡小区购买了一套住房后,又说服母亲卖掉原先住的房子,在同个小区买了一套“小户型”。上个月,刘女士与母亲同时搬进各自新居,过上了“同小区不同住”的生活。

“太近了容易产生矛盾,太远了感情又容易疏远,不近不远最好。”刘母对女儿的安排很是满意,她说自己有一帮要好的老姐妹,过去不便邀请到家里玩,有了独立的居住空间后,隔三差五在自家搞聚会,不用担心影响女儿一家的生活了。

和华社区主任余映丽点评:社会上把“同小区不同住”称为“一碗汤的距离”,这碗“汤”如果煲得好,老人与子女自然是“两头热”。然而,父母与子女有了各自的空间,仍然别忘了相互过问,不要因为距离近了,关心反而少了。

居家养老任重道远

子孙满堂,儿女尽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理想的养老状态。但随着子女们工作紧张程度和压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老人家庭处于一种“空巢”状态。走进养老院,老人们难离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家庭养老,老人们又面临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如何探索一种更适合老人生活的养老方式,成为近年来政府、社会、民众关注的话题。

2010年,荣军街道白云小区社区成为柳州市首批“居家养老”试点社区。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办了社区食堂,建立起党员、居民义务服务队,针对辖区老年人开展了一系列帮扶、关爱活动。回顾5年来试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白云小区社区主任周小英认为,柳州目前仍然存在服务体系不够完整、缺少具体操作标准等现状,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全面展开。

周小英介绍,白云小区社区60岁以上老人大约有1000人,其中空巢老人占到四分之一。目前柳州市居家养老场所建设和管理,主要在各个社区成立老年活动中心,根据社区情况设置棋牌室、阅览室、日间照料室等,给老年人带来精神慰藉。

然而,进入老年阶段后,老人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下降,提供帮助购物、社区用餐、家电维修、身体护理、房屋清扫等,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已然成为这一特殊群体最大的生活需求。对此,周小英认为,社区作为居民自治组织,难以承担这一重大责任。

据介绍,目前柳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大多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存在较大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还要承担其他工作,任务繁重;服务志愿者年龄偏大、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依靠这样的队伍很难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周小英介绍。

“期望柳州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居家养老新模式,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专项基金,由专业机构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和医疗急救等服务,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社区居家养老政策的红利。”周小英说。

新闻推荐

“普及十五年基本教育”提法引来各方热议:幼儿园或高中免费是否有戏?

今报记者孙妮 吕海锋 实习生 庞翰雯教育话题永远牵动民心。广西“两会”期间公布的我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普及十五年...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