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店小二”
记者(左二)在体验卖水果。□吴成军 摄
体验角色:水果零售店店员
体验记者:陆照德
11月5日,凌晨5时许,鹅城的街道湿漉漉的,记者骑车径直往城西农贸市场奔去。记者要去与事先约好的水果零售店店主谢一禅见面,去水果店体验店员的生活。
当日,恰逢共和街水果行批发商户迁移至此的第一天。因为水果批发行入驻城西农贸市场,家住右江区百法村的谢一禅可以多睡片刻,她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自己还在路上。车来车往,石榴、橙子、葡萄、橘子、苹果……一箱一筐一篮往批发店门前的车里装,那毕村的一位黄姓老哥开着小型货车装了几百斤小橘子,他说一天准能卖完。
谢一禅到了,当天她葡萄、橘子、苹果、香蕉各进了几十斤,我们打了照面却相互不认识,她以为记者是批发行的“店小二”。记者装老练介绍水果批发店里的橘子:“玉林产的,昨晚刚到,你看这新鲜的,开业利市给你1.9元一斤。”她笑笑走开,后来又转身买了一大篮子。
早上7时许,天渐亮,谢一禅打来电话——我准备开店了,你过来吧。见面时记者和谢一禅都惊讶,原来在小橘子批发店里我们都曾见过面,她原以为记者是水果批发店的“店小二”,不过,记者马上就变成她店里的“店小二”了。
谢一禅的水果零售店在城西农贸市场大门内一侧,只有几平方米;清晨的店面很冷清,到了9时以后,才渐渐有些顾客上门,多是买菜的市民及老年人,也有少量路人。
记者观察许久,发现卖水果也有些窍门,一脸平静,匆匆直走的顾客,根本不会买,你也不用理会他们;一路东张西望,似想买点什么的,不妨热情招呼一声;走近水果摊时,眼睛盯着这家又看那家的,是重点争取对象;那种径直朝你的店面来的,你就张开塑料袋等着,近了吆喝一声——你好,买什么随便选,谈好价格,就行了。
经营水果小店,最有趣最能体现水平的莫过于争取那些摇摆不定的顾客, “阿婆,买水果呀,这葡萄很甜的,来一斤吧。”60余岁的老妇人果真看着葡萄,怎么看都嫌葡萄熟透了。“这正合适吃呢,你摸摸看,嫩着呢?”待她提提放放时,再劝她尝一两颗,老人尝后点点头,果真买了,这让记者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谢一禅并不爱吆喝,她在这里摆摊3年了,“不买的你怎么吆喝都没用”,这是她的观点,大多时候确如她所说,何况像她这样的小店主,从早上五六点到晚上七八点甚至更晚,谁能有气力、有心情一个劲地吆喝。所有小店面的生意几乎一样,有时几个小时没人问津,有时一拨一拨的,三三两两接着来。
当日上午11时许,谢一禅有了100多元的营业额,此前一天,她总收入300多元,赚了几十元。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水果生意才旺,那时节,凌晨一两点钟谢一禅就得起来去批发行抢购水果,然后回到店里旋转一整天,当然,获利也多点。很多顾客都喜欢店主能跟他们说说笑笑,记者跟一个大姐聊开之后,问她:“大姐,我这水平来卖水果能混得下去不?”她笑答,“嘴上功夫还可以,手嘛,还笨一些。”记者临走之际,问谢一禅:“你看我今天表现,能打多少分?”她笑咯咯地说:“你比我能吆喝,给80分吧。”
新闻推荐
“店里发不出工资,用珠宝来抵,我低价卖给你。”近日,玉林市民余女士途经火车站路段时,难抵低价诱惑,买了一条“玛瑙”手链。不想当晚洗澡时,戴在手上的手链串珠经水冲洗后现出原形,...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