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员合一”,让韭菜成为“大经济”
陆川县珊罗镇历来有种植韭菜的传统。2010年,珊罗韭菜商标正式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使用,珊罗韭菜真正成为闻名全国的特色农产品,远销区、市内外各大城市。今年以来,在陆川县开展的“一走三问六提高”党建专题活动中,陆川县珊罗镇“136”工作队立足陆川县珊罗韭菜基地的实际,创新了“三员合一”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在珊罗韭菜基地实行党员、技术员、会员“三员合一”的发展模式,促进珊罗“韭菜经济”的发展,为菜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收益。目前,该镇共种有韭菜1100亩,是珊罗镇无公害韭菜千亩绿色菜篮子基地。
党员:引领“韭菜经济”
发展的领头雁
珊罗镇田龙村珊罗韭菜协会党支部建立于2004年8月,现已由原来的3名党员发展为13名党员。他们把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真正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协会党支部书记梁贻文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大力加强协会电子信息站建设,依托电子信息平台,积极拓宽韭菜销售渠道,增加菜农收入。目前,在梁贻文的带动下,该协会已发展成为有268多户菜农会员,建成一个千亩连片韭菜基地,年产优质韭菜12500多吨的经济组织。协会已开拓了梧州、贵阳、南宁、柳州、广州等外地蔬菜销售市场,并与梧州、贵阳、南宁的销售商订立了稳定的产品销售关系,实现了韭菜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天仅通过网上交易就实现交易4000多公斤。今年以来,该协会按照网上公布的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打响了“珊罗韭菜”的无公害品牌。成为“无公害食品”后,该村韭菜每公斤销售价格可达1.2元至2元左右,可实现亩产1万多元,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保证。
在党员“领头雁”的指引下,田龙村的韭菜生产红红火火。该村党员李裕忠,全家6口人,每年种植无公害韭菜2.5亩,年总收入6万元,扣除肥料、水费等投入3000元,年仅韭菜一项纯收5.7万元,人均纯收入0.95万元。党员会员户的言传身教,农民看得见,信得过。在党员会员户以一带十,以十带百的引领、带动下,周边农户纷纷加入协会无公害韭菜种植产业链。目前,该协会13名党员户已带动了周边1000多户农户通过种植无公害韭菜走上了致富路。
会员:助力“韭菜经济”
发展的中坚力量
陆川县珊罗韭菜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利用协会这个载体把农户组织起来,扩大种植规模,现已由2003年5月的50名会员发展为268人,拥有一个1100亩无公害韭菜生产基地。该协会会员形成了“协会帮扶,科学种植,韭菜助力农民增收”的理念,实现了韭菜种植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一体化。协会会员利用韭菜规范化生产服务网络,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架起了一座农民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架起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畅通桥”,架起了一座农民奔小康的“致富桥”,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的能力,协会会员户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2850元提高到2011年的8000元,家家户户住上干净宽敞的“韭菜”楼,装上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70%的农户购买了汽车及农用车,85%的农户有摩托车,大部分会员户装上了宽带、电脑。
技术员:促进“韭菜经济”
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陆川县开展的“一走三问六提高”党建专题活动中,珊罗“136”工作队根据陆川县珊罗韭菜基地的实际,邀请了市、县、镇农业专家为菜农上专业技术课,培训广大种植户,做到每月一小训,每季度一中训,半年一大训。经过科学管理,该镇种植的韭菜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价格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直接为种植户人均增收100元。同时,他们还加强对信息站工作人员和种植大户的培训,使管理员、信息员熟练掌握网上信息收集和发送技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术,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站服务工作的正常进行。对种植大户,则由信息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初步的电脑知识和操作技能。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特邀技术员的辅导,珊罗镇项目区100亩韭菜总产140万公斤,总产值168万元,新增产值18万元。
新闻推荐
...
陆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陆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