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山深处的领头雁

玉林日报 2012-07-23 05:09 大字

为致富,他从大山深处闯出去;为村民,他却选择走回大山。这个人就是陆川县沙坡镇龙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刘桂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经常为群众着想,短短几年工夫,他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创业,彻底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

抓党建筑堡垒巩固基层组织

自担任龙湾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刘桂森一直把党建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培养新党员,让党组织重新焕发活力,在群众中重新树立共产党员的典范形象,成了刘桂森迫在眉睫的事。

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刘桂森将村党支部分成4个党小组,由老党员担任小组长,开始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从村“两委”日常工作开始,凡本村的重大工作、运动、涉农事项等,必须由支部会议讨论决议,交村委会讨论,再经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才实施。这样,党员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责任。群众纷纷表示:共产党才是当家人。

经过各小组的培养推荐,龙湾村的党支部迅速发展起来。从2008年8月的近30名党员,发展到2011年底的40名,并优化了党员的年龄结构。党员的分布基本上没有空白点,使该村的党组织更加牢固。创新管理方式构建平安龙湾

龙湾村人口有1400多,而且外出人口较多,村里不少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使村民安居乐业,刘桂森在村里成立了3个巡查小组,对该村片进行巡查,尽量降低或杜绝打架、斗殴、赌博、偷盗等事件发生。同时,他让在家党员每人向党支部承诺,向群众承诺,管好自己人,看好自家门。

近年来,刘桂森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努力构建了一个和谐龙湾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龙湾村社会风清气正,稳定和谐,无赌博、无吸毒、无上访、无刑事案件、无偷盗行为。2010年,该村被陆川县公安局授予“五无”村称号。发挥先锋作用建设和谐农村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刘桂森带领广大党员认真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在群众中起到表率作用,深受群众的爱戴。

要想富,先修路。刘桂森上任后“第一把火”就是修路。对于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的村民来说,连修路的启动资金都不够。刘桂森下定决心,瞒着妻子,拿出家里本想建房的20多万元,开始了他带领群众修路的艰难之旅。勘测图纸、请挖掘机、修路基,向上级请求资金,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日夜奋战在修路工地上。时间定格在2011年——一条长9.2公里的崎岖小路“变身”康庄大道。

2006年7月,陆川县连续遭到强大暴雨袭击,龙湾村受灾严重,房屋倒塌30多间,冲毁农田41亩,山崩、滑坡毁坏道路2000多米,道路中断。刘桂森又出资数万元,帮助3名倒塌房屋的五保户、特困户建砖泥结构的水泥房,解决了五保户的住房难题。

根据龙湾村山多地少的特点,刘桂森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种养业,把本村16个生产队分为10个经济发展板块,每一个经济板块都有着不同的种养模式。目前,全村已种植荔枝200多公顷、龙眼153公顷、八角林67公顷、速生桉经济林200多公顷。

在刘桂森的带领发动下,村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收入,也向汶川地震后的灾民伸出了援助之手,村民都踊跃向地震灾区募捐,刘桂森自己向党组织交纳1050元特殊党费支援灾区。

采访手记:刘桂森不是龙湾村最有钱的人,但他宁愿放弃都市里优越的生活条件,甚至把自己辛勤劳动半辈子攒下的血汗钱投放到村里。近年来,刘桂森投入各项公益事业和扶持困难群众的资金超过100万元,但他自己家住的却是20世纪70年代建的泥砖瓦房。是的,刘桂森的无私精神无法用金钱衡量,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每一个龙湾人,大家称他是“龙湾人的脊梁”,是“大山深处的领头雁”。他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新闻推荐

平山村农家党校: 田头传授育秧技术

陆川县大桥镇平山村农家党校党员在夏收夏种的关键时刻,邀请该镇农业技术人员到田头向村民传授秧苗管理和抛秧新技术,使农民掌握一至两门新知识,确保晚稻秧苗茁壮成长,为夺取...

陆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陆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