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陈强陈强:辛勤酿出生活好味道辛勤酿出生活好味道

玉林日报 2012-01-17 04:45 大字

在陆川县乌石镇,有一位叫陈强的年青人,从1998年至今,坚持把传承传统的乌石酱油作为事业来经营,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酿造出的乌石酱油产品供不应求,成为当地一名享有声望的青年企业家——

 父子上阵,办起了酱油厂

1995年,陈强从玉林技工学校毕业,刚好碰上了有工作安排的末班车,他被分配到了陆川大米厂。不料,那时候大米厂已经没班可上。在家人的资助下,他在街上开了一家小小服装店。经营了5个月,他觉得这项工作太简单了,于是关了店,跟随朋友跑到广东打工。打工的日子更不好过,他于是辞工又回到老家。这时,他终于尝到生活的艰辛了。

在没有事情干的日子里,陈强经常和朋友们聚集在一起探讨什么生意好做。结果,大家都把眼光瞄准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上,并且一致认定,老家的乌石酱油远近闻名,肯定不愁销路。陈强小时候就听家里人说过,他的祖上原来就是做酱油的,到了爷爷这一辈就中断了。陈强听朋友这一说,又想起祖业,顿时热血沸腾:不管怎么说,如果自己做起酱油生意,优势应该还是有的。

陈强把想法跟家里人一说,刚好其父亲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家里就决定筹资开办酱油厂,并决定采用乌石传统酱油的生产工艺。为此,陈强和父亲到处拜访制作乌石酱油的老师傅,学到了乌石酱油从蒸化到发酵的酿造精湛工艺。

艰难起步,站稳市场扬名声

人的一生总要面临各种困境的挑战。陈强和父亲办厂之时,小小的乌石镇已有30多家酱油厂。尽管父子俩到处拜师,酿出了味道正宗的乌石酱油,但如何打开销路,困难重重。因为,他们的厂是新厂,又是年轻人酿造的酱油,根本无法取信于人,甚至有人说:“正宗乌石酱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他酿造出的酱油,送给自己还嫌味道不够地道呢。”就这样,办厂第一年,亏本了!

亏本生意还做吗?做!为什么一样的酱油,一样的产地,别家销售得红红火火,自己就得亏本?陈强不服这口气。他冷静分析了亏本原因,针对市场制定销售计划,开始了新一年的酱油酿造。

陈强加强了服务意识。连续三年,他为了推销自家生产的酱油,踩着三轮车挨家挨户上门送货。从乌石镇到陆川县城,春夏秋冬,他数不清多少次往返这段路程了,只记得为送酱油,他踩烂了3辆三轮车。凭着这样的执着与坚持,酱料厂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回头客越来越多,还有了一批固定客户。

2004年,陈强抓住了一个重要的商机:陈强生产的酱油作为乌石酱油的唯一代表,参展玉博会。从此,他的产品名声在外。2005年,他生产的酱油被陆川县政府指定为接待专用酱油,同年成为玉林市第一家通过国家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的酱油生产企业。从此,陈强生产的酱油供不应求。

去年12月,在南宁举办的首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上,陈强原来只准备了30多件酱油作为样品进行宣传,不料交易会第一天产品就被抢购一空。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些外地商家要求与他签订销售协议,却被他拒绝了。原来,他的酱油在本乡本土从来都是“皇帝女不愁嫁”的,眼下又临近春节,市场需求量大,酱料厂已没有大量存货。如今的陈强有一个愿望,希望有更多的支持和资金投入,把酱料厂做强做大,让乌石酱油美名天下扬!

新闻推荐

审视和彰显玉林文化 □赵彦行

如何审视和彰显、弘扬玉林文化,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要认真审视这种文化。我们知道,玉林文化是玉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陆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陆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