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韩占山:科技致富领头人

榆林日报 2010-12-07 12:55 大字

本报记者王丹

刚进入冬季,塞上大地寒气逼人。靖边县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站长韩占山,走进了海则滩乡柳树湾村村民思旺虎家,对沼气池进行例行监测和检查。“建造和使用新型沼气池的农户,每年可节约605公斤左右的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5至1.6吨、二氧化硫13.6公斤,为农户提供有机肥料10至12吨,沼气池的缺氧环境可有效杀灭病菌和虫卵,减少农村疾病的发生,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韩占山笑着对记者说。

1981年,韩占山毕业于榆林市农业学校后,一直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他在田间地头和简陋的实验室里,坚持科学实验,苦心钻研,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题。1981至1985年,他参与推广了该县旱作农业栽培技术草田轮作;1985年,他在三岔渠乡试点引进地膜玉米种植技术获得成功,打破了该县中部涧地不能种植杂交玉米禁区;1985至1992年间,他通过8年的实践,成功总结出成套荞麦规范化栽培模式;1992至1996年,他选育提纯出了花兰柿甜瓜品种;1998至2003年,他参加了陕西省科技

厅滩水地区优质高效辣椒、洋葱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研究。截至2010年,他共参与和主持过多项农技项目,为靖边县农民累计增收近6亿元。

2004年,靖边县全面推广沼气新能源建设。面对一个全新的、从未涉足过的领域,韩占山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来到靖边县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担任站长一职,负责指导全县农民“四位一体”“一池三改”标准化沼气池建设工作。韩占山说:“我这一辈子都在和农民打交道,以前主要是在大田里搞农业技术,这几年又忙活上了农民家里的沼气池。”

从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到沼气池的建设,韩占山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在沼气池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建筑学、物理学、微生物学等完全陌生的学科,他迎难而上,不断进行刻苦学习和研究。为了打消农户们的顾虑,也为了尽快熟悉、掌握沼气池建设的基本流程和技术,他长期蹲守在试点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指导农民如何建沼气池以及科学安全地使用沼气,并对标准化沼气池进行改造、升级。在对沼气设备检修过程中,他

常常被喷上垃圾、粪便,从来没有半点怨言,只是淡淡一笑说:“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对于这样的情况,农技工作者早就有思想准备了。”

2004至2010年,靖边县共推广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11331个,占全县宜建沼气农户总户数的28.4%,完成中型沼气工程35处、大型沼气工程1处,推广太阳能热电利用产品16343台、风光互补发电产品35台,拉动了种养业的全面增收,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这些已建成的沼气池,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000多吨,减排二氧化碳1.7万吨、二氧化硫150余吨,提供有机肥料近13万吨,有力推动了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专心做事、诚信做人,不求所得、但求所为,我愿为群众献出全部的光和热。”他用这样的人生信条鞭策着自己。2010年,韩占山被评为“靖边县首届敬业奉献模范”。

新闻推荐

市检察院办理督促起诉支持起诉案件23件

本报通讯员刘小民王晓艳报道市检察机关不断拓宽民行检察监督领域,大力开展了督促起诉、支持起诉工作收到良好成效。目前,共办理督促起诉和支持起诉案件23件,法院已采纳9件。绥德县监察院在办案中发...

靖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