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水稻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关于榆林市水稻产业的调查
高立荣
榆林市种植水稻不仅可获得高产、稳产,而且还可提高地表水的利用率,使榆溪河、无定河水不再白流,用来改造、利用盐碱地生产粮食。水稻田属于湿地的范畴,水层薄,蒸发面积大,能够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当地降雨量。此外,稻渠流水潺潺,稻田荡漾似湖泊,有利于动植物、微生物生存和繁衍,无不显现蛙叫虫鸣,鸟语稻花香的生态景象,其生态效益不低于经济效益。
塞上水稻胜江南
榆林市在无定河、榆溪河流域种水稻历史悠久,据《榆林府志》记载有500多年历史。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种植区域由横山县、榆阳区,扩展到靖边、神木、米脂等县,种植面积最多达到13万亩。榆林市科技人员引进推广了国内、外先进的水稻生产技术,由直播种植——卷秧育苗移栽——旱育稀植——节水栽培等,使水稻亩产量由直播时期的近100公斤提高到亩产600公斤。横山县2002年种植水稻8万亩,成为本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榆阳区2005年牛家梁镇2300亩丰产示范水稻样板田平均亩产686公斤,示范户马子祥1.8亩示范田亩产达832.2公斤。榆林市的水稻单产水平跃居全国水稻高产行列,有“塞上水稻胜江南”的美誉。1997年李鹏总理在听取了日本水稻专家关于榆林市水稻生产情况汇报后说:“沙地能种水稻,真了不起!”
水稻种植大面积减少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榆林市水稻种植面积从2003年开始不断减少,截至2010年,全市种植面积只有2万多亩。其原因:一是因为种水稻劳动强度大,人们不愿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二是投工多、投资大,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三是从事其它行业的工资比从事农业的高,部分劳力转向其它行业,弃农打工。然而,水稻不同其它作物,很多地都是由盐碱地改良的,一旦不种水稻,盐碱上升集聚表层,其它作物便不能生长,只能荒芜。目前,在210国道鱼河——镇川段两侧,过去的水稻田现在成了大片的盐碱地,在无定河围河造田的地块上很少看到水稻了,看到的是一人高的蒲草和盐碱滩,这就意味着弃耕的稻田将会有6万亩变成盐碱地,真是让人痛心。
机械化作业赚大钱
然而,就在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下降、生产低弥之际,出现了水稻千亩种植大户——横山县响水镇驼燕沟村乔俊宏。他由卖稻草帘、蒲草帘起家,积累资金买回2台联合收割机,为当地农民收割水稻赚取劳务费和水稻秆,后来又有了自己的水稻田,既卖大米,又卖秸秆草帘。2004年,在水稻专家叶庆忠的指导下,他租地250亩,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模式进行水稻种植生产。他购买的插秧机每天可插秧100亩,相当于300个壮劳力一天的劳动;收割机每天可收割稻谷50亩,相当于150个劳力的一天劳动;育苗机需要10人操作,每天能育100亩秧苗,而人工育苗,每人每天只能育1亩的秧苗,功效提高10倍。机械化作业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他收割1亩水稻只收80元费用,而人工收1亩水稻需要2个劳力,运回脱粒需要1个劳力,共3劳力。按目前市场价格每个劳力70元计算是210元,这样就降低了130元的生产成本。2008年,他发展稻田800亩,每亩投入700元,亩产稻谷500公斤,稻米350公斤,每公斤2.4元,亩收入840元,减去每亩投资700元,每亩利润140元,年纯利润11.2万元。预计2010年纯利润可达12.6万元。由此可见,水稻生产实施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样能够赚大钱。实践证明,靠人工插秧、镰刀收割种植水稻已成为历史。乔俊宏全程机械化作业,为榆林市发展水稻产业指明了方向。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但是,目前榆林市发展水稻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归家庭所有,面积小而分散,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土地流转难度大,种田能手得不到足量的土地,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缺少适合家庭作业的小型水稻插秧机和收割机;水利等设施陈旧,单家独户种水稻投资太大。建议政府出台更有利于土地流转的政策,让种田能手有地可种,实现规模化经营,并确保水稻生产的公共设施完好;加快土地复垦、中低产田改造;研制和生产、引进适合家庭作业的小型水稻收割机、插秧机;鼓励更多的企业家投资水稻产业,实施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鼓励成立更多的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统一购置机械,发展水稻产业。
(作者系榆林农校高级农艺师、省管专家)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魏丽娟实习生刘娜报道2001年,畜牧大县横山抓早动快,在全市率先开始封山禁牧舍饲养羊。10年来,该县通过政策的扶持,草羊同步发展,推行舍饲养羊,打造陕北白绒山羊品牌,横山羊子舍饲养殖实现多“丰...
横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横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