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色锁住百万亩流沙——横山县林业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马蕊
横山,位于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接壤处。这里曾是西夏王国的缔造者李元昊的故乡,这里也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生身之地,这里更是汉武帝屯兵蓄锐的牧马场。两千年前,这里曾经“沃野千里,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然而经历千年战火洗礼和人为垦殖,到明清时期,这里已是“四望黄沙,不产五谷”的不毛之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横山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长期坚持治沙造林。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如今横山43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10万亩,乔、灌、草相结合的生物防护林体系已经建成,100万亩流沙得到治理,50万亩农田得以保护,200万亩土地的水土流失实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期的0.4%提升到32.3%,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
养殖:
由散牧到舍饲的转变
1998年8月,横山县被列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1999年,横山县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及“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这些工程涉及到全县18个乡镇和4个国营林场。
为实施好各项工程,严格的封山禁牧措施在横山县推行,圈舍饲养牛羊的养殖方式开始在全县推广。
横山县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林业链条的延伸,他们把畜牧业的发展和林业建设投资紧密结合起来,在广大的治沙造林区域内引进了先进的物质循环经济理念,走林牧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在沙区和黄土丘陵地带推广种植柠条、紫穗槐等蛋白含量高的灌丛,在一些村镇建立示范点,从牛羊的品种改良、圈舍建设、疫病防治以及草场建设、饲草加工等方面,向广大农民推广一种新型的治沙及圈养牛羊的模式。通过生物技术的大量采用,从而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覆盖率:
从0.4%到32.3%的跨越
新中国成立初期,横山西北部横亘着140多万亩的流动沙地,“风起沙尘扬,种田不产粮”,沙区处于“人缺粮、畜缺草、地缺肥”的极端贫困状况。但勇敢的横山人民在沙漠面前没有退缩,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沙造林活动。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上世纪80年代,横山的植被覆盖率达到了20%左右,大面积的流沙得到了初步治理。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接力,60年来横山人终于把林草覆盖率从0.4%的比例提升到了32.3%。横山曾经一穷二白的版图上,如今有了星火燎原般的绿色森林植被,肆虐的黄沙在逐渐消退,绿色如水墨一样在贫瘠的大地上浸染开来。治住了黄沙,无定河也变成了清流,流域两岸生机盎然,连片的稻田闪烁着迷人的光彩,一幅甜美的田园风光已经在横山展开。
版图:
绿色与黄色的博弈
从1998年到2009年,横山的造林面积一路攀升,目前治沙造林的保存面积为210万亩,几乎达到了几何增长的态势。仅1998年到2008年10年间,横山县完成了人工造林110万亩,是前50年的造林面积总和。
在横山县增加绿色版图的过程中,樟子松当立头功。它和紫穗槐组成混交林,成为横山人围剿黄色的最稳固的绿色版块,横山林业人用它们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缔造了一个沙漠治理的奇迹。
该县对樟子松寄予了厚望,他们将全县樟子松人工造林的保存面积扩大到50万亩,从而实现把横山建成全国樟子松栽培示范基地的目标。
为追求四季常青的绿色,从2001年开始,县林业局决定营造400亩侧柏纯林,并大胆采取承包造林的方式。一年之后,这些林木几乎全部成活,它们在荒凉的冬天,成了横山难得一见的绿荫。截至目前,横山县采用承包方式,已成功实施造林工程15万亩,其中常绿树种樟子松、侧柏造林就达到了8.6万亩、430万株,造林的平均成活率均在85%以上。这种新的造林体制,吸引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林业工程中来,造林事业不再是横山林业局一家的事情,它和道路、城建等基建工程一样,成为横山拉动内需的产业之一。如今,15万亩樟子松、紫穗槐混交林已经牢牢地盘踞在沙漠中,它们已经成为横山森林版图上的一个绿色标志。
2008年,国家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横山县又承担了15万亩、总投资为1500万元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建设任务。这项造林工程,为横山林业产业化链条的全面展开铺平了道路,也为横山打响全面围歼黄色的战役拉开了序幕。
从城市到乡村,从庙宇、景点到矿区,从北部的沙区到中部的无定河及其支流各流域,再到南部的黄土丘陵区,所有荒漠化的贫瘠土地,都被纳入横山县的整体绿化工程中。横山几乎是全民动员,天上飞机播种,地上人工栽植,大型机械轰鸣,一切都为绿色让步。该县15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成功实施,赢得了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的高度评价:“横山县樟子松造林规模大、效果好,横山的造林成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
生态:
从对抗走向和谐
昔日沙进人退的局面,变成了林进沙退。有了人造森林的屏障,无定河畔的横山,已经变成了陕北高原上的米粮川。横山县也因此先后受到国家林业局、三北林业局、陕西省林业厅及榆林市的嘉奖。横山的治沙造林成果,还吸引了非洲14个国家的农林专家和官员前来考察取经。
更为难得的是,昔日灾害频繁的无定河,如今已经成为一条风光旖旎的沙漠清流,那里成了动植物的避难所和栖息的天堂。冬季,那里是天鹅及各种雁鸭类水禽及涉禽过境补充食物的重要水域;夏秋时节,翠鸟、戴胜、东方大苇莺等许多南方鸟类也翩翩而至,它们已经喜欢上了这片沙漠中的湿地绿洲。
2009年,横山县开始筹建无定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他们将在未来几年中把无定河湿地建设成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横山人把大片的天然湿地还给了自然,让那里成为动植物的家园和避难所。可以说,筹建无定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横山建设生态文明的标志,它意味着横山林业发展已经从治理生态上升到了建立生态文明。
横山县哈兔湾樟子松人工造林示范区。马蕊摄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刘亚斌报道为纪念横山起义64周年,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历史,横山县将于近期举办以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为主题的大型书画作品、民间艺术和历史图片展。本次活动以横山游击队为背景,以书画为...
横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横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