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不留名做公益 公益行善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玉林日报 2020-09-22 06:55 大字

范今仁(右)给五保户送上生活用品及慰问金。

采访范今仁前,记者获悉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一位硬笔书法推广者,一位资深的公益人。日前,记者如约见到他,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穿着普通,犹如邻家叔叔般热情、亲切、和蔼的人。

公益应量力而行

范今仁今年46岁,博白县英桥镇人,是玉林车务段玉林站的一名维修工。因为火车站的工作,他饱受风吹日晒,皮肤暗沉又粗糙。这位中等身材、脑门光亮的中年大叔穿着一身普通的衣服,是那种“扔”到人群里就找不着的人,任谁也想不到他做了11年的公益。

“我2009年的时候就开始做公益了,一路走来没想过回头。”范今仁说起他的第二身份,表示每一次公益他都用纯粹心态去做,从没有想过从中获得回报。

“记得2009年的一天,我在《玉林日报》上看到了一则报道,大概内容是一个小姑娘被开水大面积烫伤,家里贫困急需救助。我就按新闻里的联系方式把当月工资打过去了。”对于第一次参与公益救助的情形他记忆犹新,与后来做的公益一样,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落款只署爱心人士捐赠。

后来多次捐款后,他发现把自己全部的工资投进公益是一件不现实的事,只有量力去做,公益行动才能良性地长期做下去。范今仁开始认清自己的能力,他学会力所能及地投入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去做公益,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出现。

他后来开办了玉林市书法文化研究院,成为7家连锁培训机构的负责人,从事硬笔书法的培训工作,这让他有更多的经济支撑,他也决定拿书法培训收入的百分之十来做公益。“这样就能做更多的公益事了。”就这样,身兼“三职”的他分外忙碌,他指着自己光亮的脑门,跟记者开玩笑道:“我现在头发都快掉光了,以前我还想着尽可能保全自己的头发,现在看这个想法太难实现了,只能指望保住自己的眉毛了。”

11年助人不停歇

“他们一家特别困难,不能站起来,只能爬行着。”范今仁拿出照片给记者看他一直在关注的福绵区樟木镇一户贫困户。只见照片上,一个妈妈与儿女在爬着走路,只有父亲与最小的儿子能正常行走。他说,是通过《玉林日报》的报道发现了这户人家,他便关注和资助起来。“4年前,我把那个小儿子带出来去中医院调理,如果不带出来他也是爬行的。经过医院的调理,现在孩子可以正常走路了。”范今仁回忆第一次进他们家的场景,一股很呛人的异味袭来,要戴口罩才能进去,他把他们家的床铺衣物等全换掉,现在他们家的情况好多了。范今仁关注这一家已经有4年了,经常风雨无阻带上米面等物资去慰问他们,是目前为止关注时间最长的一户人家,他表示将会继续关注他们。

多年的付出,范今仁做公益有了不少成果,比如在兴业县龙安镇他关注了一户人家,户主人已病故,有多个孩子,孩子的母亲有精神病,帮助了4年后,现在他们帮大儿子在一个工厂就业,由于属于弱智,记不住教的东西,需要天天教,但那个厂长仁义,给了这个大儿子每月1500元工资。如今,二儿子也出来工作了,他们家后续应该没问题了,基本上脱了贫。

偶尔,范今仁还带研究院的学生去看望他关注的贫困户,培养学生们的善心,也让学生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困难的人,他们即使再困难都没有放弃生活。

坚持公益到老

“那些贫困户既需要物质上的支持,也需要精神上的温暖,而且需要我们给他们长期的爱与温暖。”范今仁表示,获取贫困户信息主要靠当地村委等人提供线索,达到要求的,他们就下去实地考察核实,核实后就会按季度资助米面油盐等。

范今仁帮助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孤寡老人;二是无经济来源的残疾人;三是交不起学费的学子。

对那些没有上进心不努力的人,范今仁表示不会盲目资助。有一次,有人介绍他去看个困难户,那个人年纪轻轻,四肢齐全还有劳动力,看着就不符合条件,当时范今仁就责备同伴不好好核实,还有许多比他困难的人家,条件更艰难。“这都是大家捐来的爱心款,是众人平时用汗水换来的,我们不能拿着这些钱来乱花。”因此,他的公益之路,不讲关系,也不给亲戚后门,只要对象条件符合,他就资助。

“公益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会一直用心做下去,直到我去世的那天,这就是我的生活态度。有钱就出钱,没钱我也要出一份力!”说起这个,他眼里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新闻推荐

分家引发房屋纠纷 大儿子强占房屋 法院执行促搬离

法官到当事人家中做思想工作。近日,申请执行人黄某辉来到博白县人民法院,兴高采烈地对刘丽金法官说:“我今天是过来结案的,我...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