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角狮风光已不再怎保今后灵动舞 ——博白县角狮制作行业发展现状调查

玉林日报 2012-12-26 04:10 大字

舞狮,自古以来是炎黄子孙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它在中国民间传统的拜年、婚礼、祭祀、庆典、娱乐等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舞狮门派众多,造型五花八门,在博白县及其周边的一些地区,有一种“角狮”与影视作品中常见的舞狮不同,属于本土特有的舞狮,然而,虽然舞狮表演业兴盛不衰,但该舞狮制作的前景却很不乐观,为此,记者对博白舞狮制作的现状进行了一番调查。

 记者调查:本土特色,濒临失传

博白有两种舞狮,一种是近年来才从外地引进的,因为其全身布满了绒毛,当地人称之为“毛狮”;而博白千百年来一直在本土流传的是另一种舞狮,除了眼睛上的眉毛之外再无其他绒毛,表面光滑,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当数其头顶上的大角了,故此得名为“角狮”。又因为在表演的过程中,博白本地舞狮动作更加遒劲有力,舞狮人也更累,所以博白角狮也被当地业内人士称之为“武狮”,与之相对应的外来毛狮则被称为“文狮”。不仅如此,从外表上看,毛狮显得可爱一些,角狮则稍显狰狞,不怒而威,霸气十足。

虽然习惯上一直被老百姓俗称为“狮子”,但实际上,角狮的原型并不是狮子,与龙、凤凰、麒麟等动物一样,角狮也是前人凭空创作出来的一种神兽——“犭西”(作者注:属方言生僻字,音同“西”)。它的颜色五彩斑斓,额头犹如传说中的寿星一般饱满、圆润,鼻子同样如此,一双黑眼睛既大又圆,除了头顶处的大角之外,其四周环绕着四只小角,大角光滑、稍弯曲,而小角尖锐、突兀。

角狮是博白及其周边地区所独有的,玉林市外就难觅其踪影。作为中国众多舞狮中的一个品种,角狮尽管并不起眼,但它在博白千百年来却得到了代代承传,生生不息,极大地丰富了本地百姓的生活。而与其相对应的角狮制作工艺,无疑是博白的一笔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好好保护与传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角狮的制作工艺却面临着失传的窘境,令人唏嘘。

改革开放开始后,各地的民间传统工艺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春天,博白的舞狮制作业也快速复苏,并于上世纪80年代达到了顶峰。现年56岁的杨熙成是博白新兴街上一家经营舞狮、乐器、彩旗等商品的店铺老板,他从事角狮制作已近30年。他告诉记者,博白当时有近20家作坊从事角狮制作,仅在新兴街上就有13家之多,盛况空前。可是,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不断涌动,角狮制作业却日渐萎缩。据杨熙成介绍,目前博白经营角狮的店铺仅有几家而已,其中能够制作生产角狮的仅有两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学习角狮制作,角狮制作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杨熙成无奈地说:“连我自己的儿子都不愿意学习,我还能把我的手艺传给谁?”杨熙成的这种情况,在已经倒闭的角狮生产作坊中屡见不鲜。而在博白新兴街,当年也有一家叫“彩文楼”的店铺,其制作生产的舞狮远近闻名,但由于无人传承,在老师傅过世之后,该店铺业已转行,不再经营舞狮,成为行业内的一大损失。

衰落原因:制作繁琐,外狮冲击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舞狮表演其实在博白还是很有市场的。许多乡镇的农村都成立有舞狮队,农民们在农闲时期训练,逢年过节或庆典活动时就进行表演,这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经济收入,并且有不少青壮年乐意学习舞狮表演。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角狮的制作生产业却鲜有人问津,这又是何故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角狮的制作生产流程众多,工序繁杂,技术琐碎,其中主体部分即狮头的制作就大致需要经过制作雏形、晾晒风干、着色、装饰等几个阶段,这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角狮制作的主要原材料是博白当地作坊生产的一种名为“福纸”的粗制纸。制作角狮时,首先制作角狮的大角,用福纸混合糨糊在事先做好的角模上制作出狮头的大角,然后将其晾晒风干。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利用另外一个模具将狮头的主体部分制作完成,在其晾晒之前,将已经晾干的大角黏合在狮头之上,再将狮头整体晾晒风干。此道工序一般需要数日,即使是在酷暑高温时节也需要四五天。如果遭遇阴雨天气,将一个狮头完全晾干则需要长达十天甚至接近一个月。

狮头晾干之后,需要对狮头做进一步的修改、调整,把多余的边缘部分去除,把制作、搬运过程中损毁、变形的部分加工调整。与此同时,需要在其底部钻孔,用细绳捆绑上两条直径约55cm~60cm、宽约3cm的竹篾,内外各一条,以方便舞狮表演者操纵。上述步骤完成之后进入着色阶段,先在打磨光滑的狮头表面涂上一层白颜色的底色,然后再涂上红、黄、蓝、绿、黑、白等数种颜色,并在表面涂上起到光滑且防止掉色作用的光油。最后进入到装饰步骤,在狮头的额头、面部等处粘贴上数张比硬币略大的反光纸,在眼睛上部粘贴上眉毛。至此,狮头部分的制作基本完成。

一只狮头的制作,全程都是纯手工制作,人工操作的时间就需要10多个小时,加上晾晒风干,前后所需的时间长达数天到一个月不等。除了狮头,一条狮尾的制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将大红、粉红、黄、绿、青等颜色的布匹裁剪、缝合、装饰,制成长约6米、宽约1.5米的狮尾,借助缝纫机大约需要3小时。

一只角狮狮头目前的市价大约是80元,全套角狮则需要180元,由于其制作材料是福纸、糨糊、竹篾、布料等,成本并不高,其中包含更多的是“辛苦费”。可是,面对着辛苦、繁杂的制作工艺,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角狮制作。一位姓梁的80后女青年,曾经帮人给角狮着色,在持续了半年之后,她还是放弃了这份工作,她说:“画一只狮子头要两个多钟头,而我这还算是熟练的了,一天也画不了几个,而且一天坐下来累得腰酸背痛的。还有,颜料是有点气味的,闻久了会觉得不舒服,也不知道有没有毒。”在杨熙成的作坊中,除了夫妇俩一起制作之外,杨熙成手下唯一的工人是一个40多岁的妇女,她从事的是熬煮糨糊、制作狮头大角、着色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工序。

博白角狮制作业难以维系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是受到外来毛狮的冲击。近年来,相对于本地角狮的“土气”,毛狮显得更加新鲜、时尚,深受已经处于“审美疲劳”状态的人们的青睐。博白本地的毛狮大多来自“狮王”黄飞鸿的故乡广东佛山,当地的舞狮制作业发达,工厂众多,普通工厂的工人也有100人左右,每天可以生产二三十只舞狮,博白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制作与之相比可谓“小打小闹”。

  未来出路:保护传承,加强创新

角狮制作属于博白乃至玉林特有的地方特色手工艺,然而,它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亟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角狮制作目前处于后继无人的严峻局面,年青一代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项地方手工艺保护、抢救与弘扬的重大任务,要将其文化精髓发扬光大;有关文化部门也应当及时出手,制定措施进行挖掘、抢救与保护,必要时还必须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任何一项传统手工艺想要传承下去,必须要不断进行创新,但令人遗憾的是,博白角狮制作行业在创新这一方面的举措是有所欠缺的,沿用的依然是前人留下的传统工艺,几乎全程纯手工打造,在社会工业化全面发达的今天,这不能不说是制约角狮制作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对角狮制作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记者就曾对杨熙成师傅提出为何不引进机械制作,比如在晾晒风干这一工序中使用烘干设备是否可行时,他说此举会增加制作成本,这是他们所承担不起的。再比如,在制作狮头雏形的时候,倘若引进机械制作,亦可减轻制作者的负担和提高制作效率。所以,角狮工艺的创新技术同样迫切需要技术人员的介入与参与,打造出一项既实用又经济的新技术对于角狮制作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对于角狮制作的保护与传承,我们还应当拓宽思路,使角狮的功用更加时尚化、多样化。角狮现在只是用于表演,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种极具本土特色的精美艺术品,如果可以使其完成“华丽转身”,成为室内装饰品,或者成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儿童的玩具等,甚至升格成为博白以及周边地区的文化“土特产”,势必对角狮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新闻推荐

博白实现村村通硬化路

...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