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溪全面推进民生工程 老百姓的事儿是最大的事儿

四川日报 2013-08-12 15:22 大字

□吴晓铃 李梅

7月1日,宜宾市南溪区罗龙镇51岁的农民牟吉和终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上班族”——成为兴隆社区的一位工勤人员。他高兴地说:“我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老了还能像年轻人一样上班、领工资!”

牟吉和是南溪失地农民再就业中的一员。从2006年开始,南溪区全面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建设,本着把民生工程作为社会事业建设核心的宗旨,以及“老百姓的事儿才是最大的事儿”的服务精神,在就业促进、扶贫解困、少数民族地区帮扶、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以及文化体育工程等方面,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福利。

失地农民成了“上班族”

民生问题,最重要的莫过于就业。老百姓有了挣钱的渠道,才可能奔向小康。从今年初开始,南溪区着力扩大就业规模,主动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新增就业392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10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也受到了高度重视,10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建成,帮助了大学生顺利从校园走入社会,16位高校毕业生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了创业。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就业问题也成为重中之重。南溪一方面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展开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在就业和成为新型农民上实现升级转型。

原本是罗龙镇凉亭村农民的牟吉和说,他家因为征地拆迁,全家从农民变成了城镇居民。然而要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常年在各个工地当水泥工,工作相当辛苦。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开始力不从心。恰好这时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区上有帮助40岁以上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就业的优惠政策,他前往参加,结果顺利应聘成为工勤人员。他现在的工作十分轻松,只需要在社区工作人员上班前打扫好卫生,再帮忙做点杂事就行,剩下的时间相当自由,“想想以前常常工作到深夜12点的日子,现在的生活太安逸了!”

兴隆社区的吴德芬同样也是一名失地农民,因为懂得使用电脑,在经过短期培训后成为恒旭日间照料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她的丈夫张俊国早在2011年的夏天,就通过政府搭桥的企业招工,进入罗龙产业园区成为一名纸厂工人。吴德芬说,以前她的家庭收入主要靠种菜和丈夫打零工,但种菜起早摸黑不说,还要担心销路不好,“我记得2007年花菜丰收了,可最后只卖到5分钱一斤。不但没赚到钱,还倒贴了不少肥料钱。”而现在她的丈夫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工资,她的月收入也有1400元。家里每月稳定的收入,让她的精神压力小了不少。

低保户住进新楼房

7月15日,家住南溪区南溪镇东门社区钟灵巷4号80岁的低保户冯渐明坐在自家客厅里吹着电扇、看着新闻,他的孙女在一旁玩电脑,祖孙二人各得其所,其乐融融。“我这辈子都没想过能住到楼房,我打心底感谢党和政府!”

南溪的百姓安居工程一直推进得高效有序:农村居民的住房安全方面,把165户危房改造分解落实到户,如今已经开始建设。而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则通过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公共租赁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予以多点改善。南溪目前新建的公共租赁住房达到77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300套,已开工的有150套。

冯渐明说,他家是一处廉租房,有50多平方米。租金每平方米1元钱,一个月只要50多元。廉租房里通了水、电、气、网,有厨房和厕所。而以前他家4口人只能住在一处2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每年夏天房子漏雨厉害。如今,冯渐明的家收拾得干净整洁,老人心里乐开了花,他在2010年7月搬进新家的时候,还专门写下一首诗:“摸摸那鼓鼓的钱袋囊,瞅瞅满当当的菜篮子,说说那刚装修的楼房,品品那幸福的美好时光。短短十年的光景啊!实现了咱百姓多少梦想……”借此表达对党的感恩。

事实上,为了让百姓住得宽敞、住得干净,农村百姓的沼气建设和饮水安全也被纳入百姓安居工程。如今,南溪区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多达800口,1.4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即使生活在农村,老百姓也不用担心饮水被污染了。

看书健身有了好去处

每天傍晚,南溪新城室外运动场就热闹起来。打羽毛球、网球、篮球的,激烈的“搏杀”让这里显得生气勃勃。而南溪区图书馆内,放暑假的孩子们也把这里当成打发时光的最好去处。文化体育工程,如今已在南溪遍地开花。

据介绍,南溪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免费开放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建成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体育活动设施条件也在近年大为改善,尤其正在建设中的滨江新城文体中心,其中的户外运动场地给附近居民提供了文化娱乐的最佳去处。

家住金鸿客运站附近的陈润透露,自从文体中心室外运动场开放以后,他每天傍晚都会去打羽毛球。运动场设施很好,临江的环境又很舒适,因此去晚了,偶尔还会抢不到位置。

据悉,体育活动设施条件的改善,体育场馆的免费开放,今年享受到免费体育锻炼的人数已多达4万人次。文体中心今年年底全面竣工以后,将建成综合文娱馆、文化综合馆、博物馆等多项文体设施,成为南溪百姓文化休闲的最佳去处。

在农村,地面数字电视的“村村通”,如今已对960户进行了改造;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切实推进,1285场坝坝电影让214个行政村百姓免费享受到了看电影的乐趣;214个行政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罗龙镇长江村村民谢华每周都会抽时间到离家不远的“农家书屋”看看书或农业远程电视,“现在家里的种菜收入稳定,这都要归功于看书和远程教育。”

南溪区文广新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南溪未来还将建成1个市级示范综合文化站,目前已完成了征地建设。而35个社区书屋的前期建设工作已正在进行,届时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有地方看书了。

制度成民生工程“保护神”

事实上,南溪区的民生工程建设也存在点多面广、要求高、任务重等诸多现实困难。但是在2013年宜宾下发了全市的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以后,南溪区领导重视到位、责任分解到位、协调推进到位,促进了各项工程的快速实施。而优先安排预算、优先拨付资金、优化资金管理,做到每一份财政资金都用在工程上,确保了群众受益不缩水。在工程建设中,南溪强化制度保障,规范管理、规范工作、规范推进,确保了民生工程项目的早规划、早设计和早建设。

如今,南溪区在扶贫解困、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减少贫困人口4730人;义务教育的营养改善计划完成任务的105%;城市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达到218.4元;新农合制度覆盖涉农区继续保持在100%……

【看点】

日间照料 让空巢老人快乐生活

“打饭了!打饭了!”7月20日11点半,南溪区南溪镇紫云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传来一阵吆喝。在附近打麻将的75岁老太太廖显成拿着饭盒,到窗口打了回锅肉、青椒肉丝和两个时令蔬菜,付了2块钱,满意地坐到一旁的饭桌上,边吃边和老人们闲聊起来,“现在的政策硬是好哦,我简直没想到70多岁了还有人煮饭给我吃!”

这是南溪区以养老“八有”为目标建立的3家日间照料中心的一个缩影。从2011年10月开始,南溪区分别在紫云社区、凤溪社区等地建立了3家日间照料中心,为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有偿、低偿、无偿三类日间托养服务。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当地老人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社会关爱。

在这里耍一天都行

紫云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约有两百余平方米。这里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有专门为老人做饭的食堂、午后休息室、医务室、多功能活动中心,还有可以喝茶打麻将的活动间,甚至健身房里还有一把舒适的按摩椅。

廖显成是社区低保户。一年多以前中心建成后,她便一直在这里搭伙。言及在这里度过的时光,老人赞不绝口,“安逸哦,一天热闹得很。可以看电视,也可以打麻将。天热了还有风扇,吃饱了还可以到休息室睡午觉,腰腿疼痛还可以去按摩椅上按摩,吃饭还专门有人喊。”她最满意的是这里饭菜物美价廉,“菜不辣,饭也煮得很软,还有米汤可以喝。”

70岁的罗方书老人是空巢老人。他住的地方离中心还有两条街,每天仍然会到中心来开饭。后来,干脆还在中心谋了个看大门的差事。白天,他在这里和老人们一起喝喝茶,晚上就在门卫室搭个铺睡觉。罗方书说:“这里比家里安逸,耍一天都可以。”他尤其满意这里的伙食,“碗筷是消了毒放在消毒柜里的,每天的菜都要变花样,我们40多个空巢老人还没有不满意的!”

2012年11月26日,紫云社区的陈金庭老人在中心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当天,社区干部悄悄为老人定做了一个大蛋糕,还特别吩咐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多加了几个可口的饭菜。看到桌上丰盛的午餐和温暖的烛光,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连称“这是我90年来最热闹的一个生日!没想到孤寡老人也能过上这么热闹的生日!”

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这样的日间照料中心在南溪区不止一个。去年,四川省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确保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此背景下,南溪区启动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南溪镇紫云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680余人,超过社区总人口的10%。为此,紫云社区在全区率先成立了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队。去年又成立了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留守、孤寡老人筑起了一个没有围墙的爱心家园。

很快,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的兴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也建成投入使用,中心的专职服务人员和20余名爱心志愿者,能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护理陪伴、配餐送餐、医疗保健、文体健身等综合性服务。中心居住、就餐制度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为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在凤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留言本上,一位名叫郭通华的老人写下了“热情周到,服务贴心,卫生很好,如到家一样,很好,很巴适”的感言。

据介绍,南溪镇目前的12个社区,除了在紫云社区、凤溪社区等建了3个日间照料中心外,今后还将在别的社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实现日间照料中心把场镇老人全覆盖。

撑向贫困生的帮扶大伞

7月18日,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周洪,专门回到南溪一中母校看望当年的老师。这位来自南溪农村的孩子成绩优异,却家庭贫困。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申请到了国家助学金,终于顺利完成中学学业考上大学。

自2007年国家全面推进助学金以及在2008年启动六类中职生免除学费等政策以来,南溪数百万学生享受到了教育助学带来的实惠,许多贫困学生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据南溪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仁树介绍,南溪区各类学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形式多样,“南溪一中每年对贫困生的资助达到100多万元。很多成绩优秀的贫困生正是在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并且提供了精神上的鼓舞。”而南溪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则享受到了国家去年资助政策的调整:2012年秋期共有5025名学生免除学费、1835名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国家下拨资金达500余万元。在南溪三中,“关爱留守学生 构建和谐校园”则被作为特色化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南溪三中现有1072名学生,“留守儿童”就有723人。面对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举行留守学生优秀作品展等主题活动,倾注更多的关爱,也帮助学生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也让南溪广大农村学生受益匪浅。周仁树说,南溪区现已实施计划的学校共102所,受益学生达到了26694人。目前,实行课间餐蛋奶模式的学校74所,学生10912人;实行午餐模式学校28所,学生15782人。而2013年,南溪区财政安排的膳食补助资金预算额度中,营养膳食补助经费已达到1079.88万元,让农村家庭的负担相对减小。

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南溪马家乡,万亩绿竹基地郁郁葱葱,大片新种植的红豆杉也早已成活。放眼望去,四处绿意盎然。这是南溪生态天然林建设的一个缩影。

最近几年,南溪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发展现代林业经济、带动林业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南溪区现有林业用地19066公顷,森林覆盖率31.8%。

作为曾经的“万里长江第一县”,南溪区的生态建设不仅事关当地百姓,对长江中下游也具有极大影响。因此南溪区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生态天然林建设也放到了重要位置。

南溪区森林资源主要以松树和竹子为主,经过10多年退耕还林,如今马尾松、湿地松等已经大片成林,面积达到了17.4万亩,而连续起伏的竹林也相当壮观,达到了15万余亩。新增加的退耕还林地达到6.7万亩,尤其去年底,南溪在坡下耕地、江河沿岸地、道路两侧、高塝田等地块打造了1000亩竹柳示范林,在技术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如今已显出勃勃生机。

茂盛生长的森林,和经济的发展并不相悖。退耕还林后农民增收怎么办?南溪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树林下养鸡鸭牛羊,种植中药材。如今马家乡的“跑跑鸡”,大坪乡的林下栀子花、金银花,长兴镇的林下竹荪已经小有名气,林下经济搞得风生水起。据悉,仅是林下栀子花、竹笋等种植这一块,产值就接近3000万元,这还不包括正在兴起的生态旅游。

2013年,南溪区还提出了打造10万亩纸浆原料林的目标,推进区域绿化,实现生态南溪。如今,不仅在农村,城市的绿化体系也早已勾勒完成:全区乡村道路的绿化多达329公里,快速通道两侧的生态绿化景观带长17.5公里。滨江新城的绿化景观带上,绿化苗木多达70余种,丰富的色彩为城市增添不少魅力。

南溪还格外重视江河防护林带建设。在长江沿岸,大力栽竹种树,江河的防护林已有6万余亩。如今,南溪把创建“滨江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县”作为目标,并准备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新闻推荐

万人吃“龙肉” 祈福新年吉祥

2月15日,农历正月十六,宜宾市南溪区江南镇自由村热闹非凡,上万群众齐聚该镇,同吃“龙肉”,祈福新一年吉祥如意。正月十六吃“龙肉”,是自由村流传了百年的风俗,所谓的“吃龙肉”,就是用在农历正月期间耍...

南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溪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