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宜宾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长时间的伏旱连秋干至
去年,宜宾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长时间的伏旱连秋干,至今旱情仍未缓解。
2月初,本报记者连续四天走了四个旱区县,在严峻旱情背后看到了大旱之年需要重视的一些问题。
□本报记者 钟晓晴
稳定种粮信心迫在眉睫
【采访现场】
无论是高县来复镇的小河村、九缸村,还是长宁县梅白乡的白虎村,抑或南溪区仙临镇的五星村,成片干涸的田是这些村庄共同的特点。另外,还有两个共同点:三犁三耙翻整过的田地已极少见到,田野里劳作的人们年龄在40岁以下的也少见。
采访中,村民跟记者简单算了两笔账:一亩水田一年的产量如果到750公斤稻谷算是高产。按稻谷现在的价格计算,每公斤卖价3元也算高价。也就是说产量和卖价都往高计算的话,一亩水田一年的产值也就是2250元。如果风调雨顺还好,除去种子、化肥、人工费等,一亩田一年的产值不超过1000元。如果遇到病虫害、遇到晒谷子时阴雨连绵,那一年的劳作损失就大。但到城市打工就不同,即便是在工地上打一天的小工也能挣回百来块钱,也就是说在城里务工一个月就跟在家劳作一年的收入差不多。
高县来复镇九缸村村主任蒋大贵告诉记者,去年大旱,他辛辛苦苦种的半亩稻田到头来只收了0.5公斤谷子,而且还不饱满。今年大春,田都干了,蒋大贵对种粮食已不太有信心。
【记者思考】
大旱背后有危机,当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的时候,农村大片农田却可能因旱而生憾。
打工与种地是丘区农民两条主要的谋生之路。一半左右的人口外出打工是这些丘区村组一个共同的特点,且多为年轻力壮的人。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愿意留在农村种地的人已越来越少。这样的问题在大旱之年显得更为突出。由于田地缺水,从秧苗的培育及栽插开始,无论是劳动力成本还是提水灌溉的成本都将大大增加,辛苦劳作到底能换来几许收入是村民们现在普遍担心的问题。
大旱烤干了成片的田土,也考验着农民种田的信心。如果更多的农民经受不住考验,选择弃农务工,那么损失的不仅是这一年的收成。如何有效提振农民种粮信心,我们期待旱区党委、政府以及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等给出精彩解答。
工程见效 断流小河积水上百万方
【采访现场】
在南溪区仙临镇,严重缺水迫使大家想方设法找水。该镇有一条贯穿全镇的小河,年年都干,大旱之年干得更严重。去年9月,仙临镇就在这个干涸的小河上分段做起围堰,用以堵溪截流。虽然从去年8月至今,南溪区都没下过透雨,但小河里不知从何时开始已积水成潭了。现在,光小河里就积了100万立方米的水,这部分水对该镇当下育秧很管用。
为了利用好这些好不容易积蓄起来的水,仙临镇从区里借来了抽水机,源源不断地将小河里的水提灌到山平塘里,等小河水再积蓄一些又再把水提走。如此反复。
在长宁县梅白乡白虎村,今年59岁的侯良芝务农一辈子,今年大年初一也闲不住,依然到田里挖沟。他告诉记者,由于干旱时间持续太久,田里冰口开裂太大,如果不在田坎边挖沟的话,即便天上下大雨,田里也很难留住水。
从去年12月底开始,侯良芝就和妻子开始挖沟了,挖了一个半月,他俩已为两亩田挖出了沟,田里的土也开始慢慢滋润。目前,侯良芝对大春播种已有了一些信心。
【记者思考】
降雨量是多年平均值的一半左右,塘、库、堰蓄水量只占计划目标的一半左右,这是宜宾旱情让大春生产变得异常严峻的重要因素。下的雨不形成径流,塘、库、堰里就无法蓄水,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可是,事情却也有不一样的时候—— 一个小小的举措,并不需要多大的投入,却为整个乡镇积蓄出100万立方米的水。在大旱之年,用心的人似乎离水更近。
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必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节约用水、综合利用好水资源的清醒意识。相比于修好塘、库、堰干,等雨水流成潭的做法,无论是未雨绸缪地堵溪截流,还是勤勤恳恳地挖沟保水都更有效。
新闻推荐
崛起的川南新高地——南溪发展启示录(一)□陈四四周仁树俞南/文罗平/图“公司将向林纸一体化发展,这样不仅能解决企业生产原料的来源,还能带动当地老百姓发展农业。”10月初,宜宾蓝天纸业股...
南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溪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