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同村人都说种田亏 他却一包300亩

四川日报 2013-03-25 17:05 大字

原因:用大型机械集约化经营成本减半

本报讯(杨波 记者 钟晓晴)又到春播时,宜宾市高县庆岭乡山河村的张仲军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承包本村160户村民的300余亩稻田自己来种。“大家都喊种田亏,别人承包土地都是种花种树,他却去种水稻?”3月15日,记者在山河村听到村民热议。

走到田里一看,张仲军正请人整理田地,地里还留着上一年收割后的水稻茬。

种田的亏损便从这水稻茬说起。原来在这里种水稻的李书华已75岁,子孙们都外出打工,家里的两亩田只有他和老伴种。“翻地、插秧、收割样样都需要请人,种子、地膜、农药样样都需要花钱,不算我们自己投入的人力,一亩地的成本少说也要1000元。”李书华说,“而一亩地只能打千把斤谷子,去年的谷子才1.35元一斤,左算右算都是亏。”

山河村共2720人,常年有1200余人在外打工。每到农忙时节,请人劳作便是每家每户必须面对的问题。“有时候花钱请人都还得排队等时间。”61岁的廖国文说。由于人工费过高,种田成本相应增高,算不过账的山河村人在有了基本的口粮后,大都将稻田闲置半年。

同村人都算不过的种田账,在张仲军那里有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算法——

翻地:村民们现在用的小型旋耕机每小时翻不到半亩田,而大型旋耕机每小时能翻6亩田;

插秧:小型插秧机每小时只能插2亩,而大型插秧机每小时插16亩;

收割:小型收割机每小时只能收4亩;而大型收割机每小时收割30亩。“使用大型机械不仅将时间缩短、效率提高,关键是省去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张仲军告诉记者,他之所以敢承包300亩田种水稻,关键就是通过集约化经营把种田中的人力成本大大降低。即使亩产量不能提高多少,但成本却能降低50%左右。并且,他还打算收割完水稻后继续栽种小麦和油菜等作物,让每亩田增收五六百元。“一年下来,赚十七八万应该没问题。”。

庆岭乡政府对张仲军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做法很支持,帮助他争取到一定的农机补贴费用,但条件是“集约化经营不低于10年。”40岁的张仲军从未离土离乡,在他看来,10年不是约束,反倒是给他留下了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新闻推荐

网友质疑:公招教师 为何面试评委非评委库人员

高县教育局:没有固定评委库,这次评委库面试前一天才建立□四川日报网记者余普本报记者阮长安“今年2月,宜宾高县举行的公招体育教师面试涉嫌违规。”3月31日,网友“李正道”在四川日报网《问政四川》...

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