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杂货店变身综合服务平台, 供销社携手“三农”再出发
在烟台市农村,凡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前的人,大都对供销社有着深刻记忆。
计划经济时期是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市供销社一个个网店,担负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供给的重要使命。它们连接着城市与农民、生产商与消费者,有着辉煌过往,谱写了一段为农服务的佳话。
几十年过去,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天翻地覆变化,新型商业形态不断涌现,改变着农村物资流通格局。能否追逐潮流而变,又能否再次主导农村现代流通是供销社发展的关键。“供销社的根在农村、果也在农村,因此农村变化的流通环境改变着供销社,供销社的综合改革也在影响着农村流通环境。”市供销社副书记姜增道认为,不管农村流通环境怎么变、供销社怎么改,但有一条绝不会改变,那就是必须围绕农民的需求转,架起市场与农村的桥梁。
村里建起大超市
栖霞市翠屏街道刘家河村人口不多,但是却建有周边十里八村最大的商场———家友福超市。该超市面积2800多平方米,经营的商品多达几千种。当地人都习惯叫它的另外一个名字:供销社。“刚称了点猪肉和菠菜,准备回家做饭。”售完苹果,钱包鼓起的村民刘翠兰,特别享受现在的生活,“海鲜、蔬菜随吃随买,每天都有新鲜货,而且逢年过节,要走亲戚买礼盒等,县城有的,这里都有,不用出乡镇。”
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刘翠兰,对供销社记忆深刻。“早些年,一包咸盐、一根针线,都得从供销社买,可供销社就有一个长条柜面、一杆台秤,屋子不净、东西不多、面积不大,随着生活慢慢变好,就跟不上生活节奏了。”刘翠兰说,后来,供销社逐渐“落后”不行了,他们再购买东西,宁愿多跑远路去县城,也不愿意在家门口这处“小卖部”。
今昔对比,供销社不仅面积大了、商品多了,物流配送也早已“鸟枪换炮”。目前,栖霞市乡镇营业的家友福超市共有8处,里面所有的商品,都由栖霞市供销社物流配送中心统一负责。“以前还是记账本,翻看纸页,现在哪个点需要配送什么货,通过电脑的“后台”一查阅,直接就可以跟供货商对接。”在物流配送中心,栖霞市供销社副主任鲁德成打开电脑,查看当天的配送情况,上面明确标注了家电、日用百货、肉食等几个大类,“一些大件家电,咱们也能购销,只是需要农民朋友提前预订,然后我们再直接派送到家。”
据介绍,家友福超市还与当地的蔬菜、瓜果基地签订了采购协议。每天一辆辆配送车辆按时出门,采购符合标准的产品,运送到仓储中心,然后再赶往各网点完成交接。“回想当年的一根扁担、一辆推车,再看看现在的服务网络,这工作环境根本不敢想象。”市供销社副书记姜增道经历过供销社的辉煌,也见证过它的没落,“目前,供销社的触角已经覆盖到全市大部分乡镇、村庄,初步建成了一张服务农村、农民的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网络。”
农民购买农资更放心
苹果销售结束,栖霞市西城镇马疃村果农张立伦正忙着买化肥,跟往年类似,他的首选便是供销社的西城镇烟农测土施肥配送中心。“一袋比市面成品肥便宜20元左右,而且效果好,避免了浪费。”张立伦说,最为关键的是,在农资市场混乱的情况下,供销社的牌子硬,用着更放心。在该配送中心,有一台大型智能终端配肥机,直接连接电脑,可以根据每个地块的土壤,进行针对性、专业性的配肥,避免用多了浪费、用少了吃不饱的情况。“只要果农有需求,我们会到每个地块取土壤,然后回来经过化验,再将参数输入配肥机,像裁缝一样,进行‘量体裁衣\’。”烟农太阳连锁公司副总经理豆永康介绍,配肥机的存在,让中心成为工厂,减少了中间环节,实现了点对点服务,满足个性化施肥需求。“这个中心作为栖霞市的‘1号店”,是在我们政府的推动下成立的。”西城镇党委书记徐海勇介绍,地方政府以服务百姓为宗旨,但是这种宗旨的具体落脚点,要体现在实体上。为此,该市下发文件明确规定,以供销社的销售为主体,把放心农资的主渠道通过高起点、高标准建立起来。
该配送中心只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乡镇驻点,在栖霞市桃村镇这里还有一处占地320亩的“大本营”。“农资和日用品仓库全在这里。农资储藏库共有4个,每个面积在5300—5500个平方米不等。”在高标准建起的钢结构仓库中,豆永康自豪地说,这里的每个仓库都安装有烟雾感应设备和温度感应设备,每年农资总的吞吐量是10万吨。“这里就是我们的测土配肥实验室,所有的数据都从这儿出去。”在该配送中心的测土配肥实验室,技术人员苏秋红指着地上200多个土样说,“这是实验室承接的烟台测土配方打捆服务项目,土样来自莱山区、开发区、芝罘区和高新区四地。”
像桃村镇这样的大型区域配送中心,供销社已建成5处,另外县域配送中心有81处、直营店47个,专营店34个。烟台的农民,都觉得“供销社又回来了”,而且比以前干得更好、更让人放心。这不,有农民又提出了新要求,希望供销社可以新上几台粮食烘干机,这样农民的粮食就算来不及卖也不怕发霉了。
供销社为农民当“保姆”
时代在变,农村在变,供销社也在变,但惟一没变的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使命。
在招远市供销社,一本本方案正在制定,资金互助章程逐渐成型。“作为山东省供销社综合改革的试点县,我们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经营活动中‘小额、分散\’的资金需求,促进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招远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民信用互助社将秉承社员制、封闭性原则,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不对外投资、不以盈利为目的,入社退社自愿,风险自担,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计划,到2015年底,招远市将设立农民信用互助社联合社5家,农民信用互助社10家,其中2014年设立4家。“现在随着农业服务规模化的展开,我们都需要大批资金支持,但到银行贷款手续太繁琐、要求太苛刻。现在如果能实行这种互助方式,完全可以缓解燃眉之急,解决发展瓶颈之难。”招远市穗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杨金山听闻消息高兴地说。
规模化服务是农村土地经营的大方向。当前,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从村庄走向城市,烟台市农村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老龄化”问题,“土地流转”这一时代产物也应运而生。为此,市供销社将进一步完善“保姆式”“菜单式”等土地托管服务方式,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
“土地流转只给农民流转金,而土地托管的模式,更加灵活、适用。”姜增道介绍,保姆式即供销社保证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不管赚多少钱、收多少粮,最后都交给农民。菜单式即供销社为农民提供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要求种什么就种什么,最后统一收集、销售,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保证利益。
土地托管,让供销社找到了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方式,相比原来简单的供和销,这一举措实现了与农民的深度联合,让农民自由“流动”,真正具有“合作”色彩。按照计划,到2015年底,市供销社对果蔬等各类经济作物和农作物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的规模要达到20万亩,其中全托管面积达到2万亩。YMG记者姜乾通讯员姜琪龙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建YMG记者姜乾摄影报道)冬日里,烟台这座城市不太冷,一位位平凡的市民、一个个普通的家庭撑起了城市的温度。这其中,在招远市城南...
招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招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