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雷锋精神,接力传承, 刘盛兰:助人为乐,活得安心

烟台日报 2014-03-04 17:46 大字

今年92岁的刘盛兰老人是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一位普通的农民。多年来,刘盛兰获得荣誉无数,级别也越来越大,2004年刘盛兰荣获“感动烟台”年度人物;2011年,刘盛兰荣获烟台市“道德模范”;2012年荣获“山东好人”;2013年先后荣获中国“消除贫困慈善奖”和“感动中国”人物大奖,是享誉全国的助人为乐模范人物。1996年,刘盛兰无意中从一张废旧报纸上看到:邹城市王村乡东洪洋村13岁的中学生吕亚洲,因家庭发生变故,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家里只剩下瘫痪在床的85岁的曾祖母和60岁的奶奶,面临辍学。经过仔细考虑,老人给吕亚洲写了一封信,一边鼓励他安心上学,一边随信寄去了50元钱。从那以后,老人就一发不可收,他一面从捡来的废旧报纸上获得失学孩子的信息,一面把自己辛辛苦苦捡破烂挣来的钱寄给那些孩子。至今18年来,刘盛兰老人通过拾荒先后资助贫困学生近百名,资助金额达到近10万元。刘盛兰居住的房屋非常简陋,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最值钱的就是一摞摞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报纸和信封,报纸是多年来各级媒体关于他本人的事迹介绍,信封里有厚厚一摞汇款单,50元的、100元的、200元的、甚至1000元的都有,时间从1996年一直延续至今,汇款地址北到黑龙江,南到广西、云南、海南,西到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哪个地方都有。此外还有300多封受捐助学生的来信,开头有叫他爸爸的,但更多的是叫他“刘阿姨”、“刘奶奶”,老人倒是一点也不在乎,说:“称呼不重要,我这个人也不重要,只要对他们有帮助就行。”老人的另一样宝贝是几个放着许多照片的镜框,后来镜框里放不开了,他又把照片贴在一张大白纸上。老人很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里面既有大学生,也有中小学生,是他资助学生的一部分。18年来,他把自己10万多元的积蓄一点点儿寄往了大江南北,前后资助了近百个孩子。别人都认为刘盛兰活得苦,但刘盛兰觉得自己活得很安心。“钱再多也没有什么用,人是无价宝。”这是刘盛兰常挂在嘴边的话。

安立盛:社区里的“小巷总理”

提起安立盛这个名字,在芝罘区可谓家喻户晓,他先后荣获烟台市道德模范、山东省优秀志愿者等各级荣誉称号,登上了中国文明网的“中国好人榜”,社区里熟知他的居民,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巷总理。”如今,他又多了一份荣誉,以他名字命名的芝罘区安立盛志愿者服务大队成立了,在这个新的平台上,安立盛立志把雷锋精神继续发扬光大。现在,退休在家的安立盛,依然在热心地奔忙。他在楼道内制作了一个黑板,办起了社区“黑板报”,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生活知识以及安全小常识,表扬身边的好人好事,促进小区居民争创“文明楼”和“文明家庭”,内容常换常新。每天早晨,安立盛都要把当天的天气预报写到黑板上,长年下来,成了周围过往居民必看的内容。前些年安立盛发现公共走廊和楼梯的卫生情况很差,墙上到处贴满了野广告,他干脆把楼道的卫生包了下来,每天坚持清扫,并自己花钱买来涂料,将一到五楼的墙壁全部粉刷一新。楼内的环境卫生好了,周围的居民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老人还是孩子都主动加入到了清扫卫生、制止乱贴野广告的行列中来,邻里关系更加融洽,不文明现象减少,他们的楼栋成了远近有名的和谐楼栋,被授予区级“文明楼”称号。安立盛没有就此止步,紧接着又开始琢磨如何更好地改善居住环境。他所在的楼栋属于老楼,从一楼到五楼都没有扶手。他自己掏钱买来钢管,亲自动手给每层楼都安装上扶手,老人、小孩上下楼更加方便安全。为了楼道内的照明电费,邻居们曾经产生过一些摩擦和矛盾,安立盛搬来后便直接用自家的电供一至五楼的楼梯照明,每个月他家光电费就高达150多元,但他从来没抱怨过一句,感觉能为街坊邻居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比什么都重要。社区里一些退休老人平常喜欢凑在一起打打扑克、聚在一起说说话,大家热闹热闹。但一到冬天,天气转冷了,活动就没法儿开展。看到这种情况,安立盛利用家中的小棚因陋就简地建了个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室,并自己掏钱买来杂志、书刊、扑克、象棋等娱乐用品,免费供大家阅读、使用,丰富了老人们的业余生活。“现在,我每天坚持做一件好事,活一天就要做一天。”安立盛说,做好事无处不在,每天他都会清扫楼栋,带着社区中老年人健身,帮着放音乐,帮着保洁员清扫卫生、清理野广告,都是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但安立盛觉得做善事不分大小,只要肯做。以他名字命名的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了,安立盛觉得担子更重了,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他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队伍当中来,服务社会、回报人民。“学雷锋到永远,做好事无止境。”这是安立盛不变的生活信条。

王弄箫:让白发和红领巾一起飘扬

“虽然我人退休了,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退休,热爱红领巾教育事业的心不能退休。”今年81岁高龄的王弄箫,1951年走上小学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岗位,1991年从烟台市青少年宫副主任岗位退休后,又志愿义务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至今已在红领巾教育园地上耕耘了60多年。她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等荣誉称号,6次作为先进代表进京开会,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退休22年来,她先后义务担任过4所小学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先后为19所小学做辅导报告,讲课讲话一共一百四十多场次。她坚持用受伤颤抖写字不便的手为学校少先队组织设计和编写了30多个大型主题队会和教育活动的程序、活动思路及串联词。2009年到2011年,她应邀在2所小学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听王奶奶讲故事”栏目讲主题教育故事。每次讲课前,她都仔细揣摩儿童的心理特点,讲稿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因为年老体弱,她曾8次住院治病,其中6次手术治疗,女儿常年有病,也需要她来照顾。但退休后,她先后向灾区人民、希望工程、西部地区贫困学生和市区小学捐款、捐书和文化用品总价值9万余元。“作为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今后一定要当好志愿辅导员,把一生献给红领巾教育事业,让白发和红领巾一起飘扬!”王弄箫深情地说。

孙丁财: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47岁的孙丁财,是一名五星级慈善义工,他虽是一位普通农民,也没有太多财富,却将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矢志不渝。看望老人和SOS儿童村孩子、照顾贫困危重病人、参与城市环保……2007年加入义工队伍以来,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串联起孙丁财的奉献之旅,他的身影更是被无数港城人熟知。作为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山东省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山东省十大慈善之星、烟台市慈善总会百名杰出慈善志愿者及五星级慈善志愿者,孙丁财该拿的荣誉都拿到了。有人开始怀疑,头顶诸多荣誉光环的他,还会像以前一样用心做慈善吗?“做慈善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孙丁财斩钉截铁地回答。“我的生活很简单,能吃饱饭,有衣服穿,就满足了。”下一步,他的目标是通过实际行动让更多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一家三口,夫妻俩都是五星级慈善义工,儿子也加入了义工队伍,这就是孙丁财家。然而,发动全家人一起做慈善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就遭到妻子和儿子的反对。“家里的钱大部分都用来做好事了,儿子买房都是贷的款。”孙丁财妻子林美萍一度对慈善事业有些抱怨,但跟着孙丁财参加了几次义工活动后,林美萍的想法变了。孙丁财对慈善事业的用心,一度让儿子非常不理解。“我休假回家的时候,几乎每天都看不到爸爸。”孙丁财的儿子孙承旭说,每天晚上回来开始筹备第二天的活动,坐在电脑前一忙就是夜里11点钟,早上家人还没起床,爸爸就开车出去忙活动了。“做个志愿者,至于忙成这样吗?”面对儿子的不解,孙丁财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带着儿子一起参与活动,通过活动让儿子增加对志愿者的了解,儿子的观念慢慢转变了,逐渐接受并喜欢上了慈善事业。2010年春节前,孙丁财走访了解到低保户于树珍70多岁的妻子因患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家庭比较困难的情况后,立刻拿出600元钱让他们过春节用……“孙丁财已经把做慈善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鲍寿庆如是评价。

雷锋,以最平凡的行动,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大干不难,小干不易。”孙丁财一直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发自内心地帮助别人,用心做好事,用无私的爱温暖他人。不仅如此。现在,孙丁财利用互联网这一最迅速有效的传播媒体,宣传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经常在论坛发帖子。在外出旅游、网友聚会之时,孙丁财也不忘和朋友们介绍志愿者,宣传志愿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做好事,一辈子!这不仅是孙丁财的人生追求,更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体现。

许振珊:做义工要从我做起

许振珊经常向大家介绍、宣传慈善事业和慈善义工,经她宣传,自愿报名参加志愿者、义工的就有3400多人。在宣传义工工作的同时,许振珊更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种义务服务活动。许振珊说,每当自己戴上义工标志卡,就感到有种责任,只要有时间,无论是自己组织的还是项目组组织的活动,都会积极参加。包括清理野广告,募捐、义演,到SOS儿童村看望孩子并和十一号家庭结成对子,到社区到乡镇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医院慰问演出服务等等。做义工至今,许振珊走访了烟台市多个社区的200多名老人,结对孤寡、孤残、空巢老人和失独老人17人,常年服务100名孤老,8年里先后送走23名辞世老人,并又补充了20名进来。从2007年至2014年的春节,坚持8年陪94岁的孤寡老人吕淑珍、91岁的王源芝、76岁的苏克勤、残疾老人王同喜、盲人赵文才、失独老人王传筠一起过年,坚持8年从腊月三十日到正月初十每天中午和义工一起到烟台北岛老年公寓给特护老人喂饭,唱歌娱乐和陪聊。同时还要给在烟台山医院住院化疗的牟平区患白血病女孩周晋芳做饭、送饭。一做就是三年,如今周晋芳病愈上班两年了。就这样在忙碌中度过了8年的春节。她说,当看到每位老人那高兴的样子,看到小芳那灿烂的笑容,心中就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欣慰。“做义工要从我做起,要从身边做起,从最需要帮助的人做起。”这也是许振珊一直坚持的原则。

YMG记者全百惠通讯员刘永顺刘宪营侯永进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地头抽烟引发山火村民被罚1500元

本报讯(通讯员孙鹏科YMG记者姜乾)在森林防火戒严期,栖霞市森林公安局对非法野外用火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其中,2月22日对栖霞市官道镇王某涉嫌非...

招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招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