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好人,幸福烟台好风景

烟台日报 2014-01-25 17:48 大字

>>>人物:安立盛,不老的雷锋

30箱饽饽送给孤寡老人

“这些饽饽是给你的,一定要过个好年啊。”安立盛提着饽饽,分别送到10位退伍军人、军属及伤残军人的手里。自1月20日起,安立盛所在的通伸街道西炮台社区启动“拥军优属”活动。“我也是一名退伍转业军人,年前,我一定要来给退伍军人拜个早年。”安立盛说。在烟台,提起安立盛这位烟台老好人,60后、70后、80后甚至是90后,恐怕都有所耳闻。1961年,19岁的安立盛曾给自己许下了“学雷锋、到永远,做好事、无止境”的人生诺言。五十年来,为了履行这12个字,安立盛一直在行动,从未停歇。如今,当初风华正茂的小安已经变成年逾古稀的老安,回首那些带着爱和感动的清贫日子,安立盛说,看到人家有困难就会不自觉地帮一把,没帮就内疚,只要我还活着,做好事,不能停。随着年味越来越足,安立盛仍马不停蹄。过年期间,他还特意准备了30箱饽饽,希望让低保户和空巢老人都能在马年“尝”到“年味”。

新年心愿

今年我有三个愿望。一个是今年1月27日,我们将组织10名志愿者,自己掏腰包,去希望工程办公室资助10名烟台地区的困难学生。希望这些微不足道的资助能帮助解决他们学业上的困难。第二个是我的小孙女今年已经8岁了,上小学二年级,我想带着她一起去给困难学生捐款,希望她能拿出自己的压岁钱,去帮助和她同龄的小朋友。让小孙女从小学会关爱他人。第三个愿望是我希望能和我的3000多名中老年志愿者,继续上街清扫垃圾、到公交站亭做清洁工、维持交通秩序,为烟台这座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人物:王海燕,自闭儿的心灵窗户

假期忙着为孩子争“福利”

长镜头

港城中小学已陆续放假,莱山区心生元儿童成长培训学校的门还开着。校长王海燕正在办公室忙着整理汇报一份关于国家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桌子上成堆的资料,已将她“掩盖”。“18日学校就放假了,我得趁着空当,赶紧弄完汇报总结,来年好让孩子们继续享受这份国家福利。”王海燕说。王海燕嘴里所说的“孩子们”有所不同,他们是自闭症和有心理障碍的特殊儿童。

王海燕的儿子1岁时,不幸罹患儿童自闭症。在经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下,她带着一个母亲的责任和对自闭症儿童的悲悯心怀,她开办学校,对自闭症和有心理障碍的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培训教育和康复。8年来,她用巨大的爱心和无私的付出打开了这群“星星的孩子”封闭的心灵窗户,也唤起全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关爱和重视。

如今,学校里已接收康复训练孩子130多名。“当我看到这里年龄最小的孩子已经可以安静的坐下,可以配合老师发音时,我知道,他在一点点进步,而这就是我要的希望。”王海燕说。

新年心愿

儿子最近老嚷嚷着要去看海狮,可能他意识到学校已经放假了吧,所以我一定得抽个时间,陪儿子去看海狮。

其实自闭儿童的内心世界很丰富,他们也有很渴望的事情,如果假期家长能多带着孩子出去走走,这对孩子是个不错的康复机会。希望家长都能抽出一点时间,陪陪孩子,让孩子在马年能有“一鸣惊人”的进步。

另外,我打算在新的一年里开设关于“心理疏导加强”课程,主要针对家长的复杂心理,希望他们能抛弃焦虑,接受现实,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人物:许振珊,港城专职义工

大年初一养老院里陪老人

长镜头

春节前后是许振珊最忙的时候。几乎每天她都会带着义工们奔走在各个养老院、贫困家庭中,给他们送去年货和春节祝福。许振珊说,大年初一还要去养老院陪老人们。

提起许振珊,烟台人绝不陌生。八年的义工生涯,她带着残疾儿子一起赢得了烟台人的尊重。而这些,对于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讲都不重要。下乡帮助孤寡老人是常有的事情,当受助者接过资助物品,他们常常激动得握着许振珊的双手,眼睛湿润了却讲不出话来。“几年前,正是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下,我才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许振珊说。也是从那时起,她和残疾的儿子一起走上义工的道路。“我们的资助或许是有限的,但是会让这些孤寡老人体会到社会没有忘记他们,我们一直在关心他们。”许振珊说。现在的许振珊在义工活动中体会着付出的幸福与快乐。“每天平均三四个活动,多的时候在市区一天能跑20多户人家,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回家。说不累是假的,但是每当看到受到帮助的人幸福的泪水和快乐的笑容,我心里就特别满足,这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候。”许振珊说。

新年心愿

我就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好,希望在我们的帮助下,那些贫困的人、生活遇到困难的人们生活会越来越好。我希望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他们依然能够相信,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大家庭,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生活会越来越美好。2014年,他们幸福就是我的心愿。

另外,我希望我的儿子身体健康,希望我们娘俩身体都好,只要我们身体好才能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人物:刘盛兰,陋室爱心

病床上不忘困难学生

长镜头

在烟台福盛老年公寓养护了几个月,刘盛兰老人回家了。现在,刘盛兰住在招远市轮胎西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离家近了,老人也安心了许多。为让老人安享晚年,中心特地安排了两位护工日夜照顾老人。“他经常跟我说,衣服和棉被还是几十年前制作的纯棉料好。”护工秦春莲说。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并用捡破烂的钱资助困难学生。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如今,已91岁高龄的刘盛兰老人已卧床多日,但改不了每天看报纸的习惯。床头上厚厚的一沓《今晨6点》已经被老人翻得布满褶皱。每当看到贫困失学的孩子,老人都会在报道旁标记下,然后拿出社会各界赠给他的钱,委托他的两个侄子帮忙汇款,小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前段时间,一位好心人过来探望老人,临走留下了一万块钱,老人推辞不了就收下了,但是他一分没花,又全部资助给了学生。”老人的侄子刘建岳说。

新年心愿

我其实没做什么大事,一辈子无儿也无女。最初只想资助一些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没想到这么些年过去,社会看到了、好多人看到了,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人。

我还是要继续帮助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安心完成学业。我是从穷人过来的,我知道他们的生活有多苦,困难的时候,大家都希望别人能帮忙一把,这样既救了别人的急,我也开心。文/YMG记者幕溯摄影/YMG记者栾盛杰

新闻推荐

狠抓学习强化督导, 招远教育实践高起点开局

本报讯(YMG记者高少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招远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狠抓教育实践活动...

招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招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