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数万亩农田兴起保护性耕作, 两万种田老把式成“甩手掌柜”
本报4月10日讯(YMG记者张晋通讯员陈菲菲)眼下正是麦田管理的季节,记者今天在招远采访时发现,由于采用保护性耕种新方法,不少种田的老把式,今年一下子变成了“甩手掌柜”。
往年这个时候,招远市吕格庄村农民路振庆,隔三差五要到田地里去划锄浇水,如今他却把地一“扔”,三天两头往城里贩卖土特产。“俺可不是犯懒,你到地里一看就明白了。”路振庆笑着说。
原来,路振庆的农田采用了保护性耕作,这种耕作方式的特点就是少耕或者免耕,用秸秆覆盖地表,为农作物提供绿色肥料,既省工又省力。“去年刚开始‘免耕\’的时候,我心里也没底,不料一年下来,一亩保护性耕地就能多收上百斤花生,这还不算节约的成本和功夫钱。”
在路振庆的示范带动下,吕格庄村周边500多亩耕地都推行起保护性耕作,昔日忙着翻地、锄草、打垄的乡亲们一个个都做起了“甩手掌柜”,全村半数以上的劳力正利用节约出的时间搞副业创收。
“吕格庄村农民们犁耙的‘甩手\’,缘于抓住了科技的‘把手\’。”招远市农机局技术员曲永波一语中的。在招远,4万多公顷耕地大都为熟耕土地,经过多年的翻耕已形成坚硬的犁底层,吸水和储水能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促进粮食增收,提升防涝和抗旱系数成为招远农业面临的一道难题。近年来,招远市请来农业专家给土壤“把脉”,最终锁定了保护性耕作的方式,即把耕作物秸秆和根茬原地还田,促进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年年递增,这样不仅令粮食年年增收,土地也越种越肥。由于保护性耕作可以使土地化硬为软,因此土壤的含水能力大大提升,采取保护性耕作的小麦地在今春的干旱中所受影响很小。这种做法减少了耕作环节,使农业劳动事半功倍,对解放农村劳动力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减负”后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开辟新的财源。
保护性耕作,既减轻了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提高了农田对干旱等极端气象的适应能力,促进粮食丰产丰收,农民们纷纷采用。目前,保护性耕作在招远遍地开花,从2009年最初的几十亩试验田发展到如今的数万亩,有两万多名农民尝到了这项新技术的甜头。
新闻推荐
本报4月18日讯(通讯员李栋YMG记者张晋)近日,一家外资企业打算投资1600万元在招远建设金银饰品加工厂,但招远市招商局通过网上查询发现,该企业法人曾在2009年金融危...
招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招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