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名农村妇女的致富梦想

烟台日报 2011-03-25 19:28 大字

YMG记者林媛通讯员王晓燕

昨日,一走进臧家村,成片的草莓大棚映入眼帘,硕果累累的草莓,引领着臧家村的农户们走上了致富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臧家村的致富带头人———臧建业。站在草莓大棚边,臧建业心头感慨万千:“13年了,将臧家村变成草莓‘海洋\’的梦总算圆了!”

拓宽致富路自己种起试验田

夏甸镇臧家村是招远远近闻名的草莓村,今年40岁的臧建业不仅是臧家村妇代会主任,更是致富带头人。

过去的臧家村,农户有种韭菜的传统,但由于分散种植,费时、费力,收益并不好。从那时起,臧建业就想着为村民们找一条致富的路。

1997年,臧建业到龙口办事,看到当地的大棚草莓,她一下就动了心。回村后,臧建业立即动手开始建草莓棚。看着臧建业忙活,不少村民却议论纷纷,认为臧建业没经验,没技术,是在瞎折腾。

“当时,大家那么说我也理解,但是我总觉得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反季节水果的市场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如果能发展成规模,带领全村人走出一条更宽、更快的致富新路,不比什么都好?”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臧建业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片“试验田”规模扩大。既然大家不接受,她就自己先种,待村民看到效益,自然也会跟着种起来。

苦心培育找到“致富果”

第一年,到了收获季,臧建业草莓棚里的草莓稀稀拉拉长了没几个,实验失败了。但这并没有浇灭臧建业的信心和热情,大棚设施不行,她就先把硬件设施搞上去;技术不懂,她就专门去找专家学技术,在大棚摸索经验。第二、三年,草莓的品质提高了不少,但产量仍不高。

2000年,臧建业下狠心,高价购置了很多有机肥,全部作为底肥施到大棚里。新一批的草莓苗子种植后,臧建业每天扎在大棚里精心伺候。俗话说“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三年的苦心培育,终于让臧建业的草莓迎来了大丰收。

村民听说后,争先恐后走进臧建业的大棚去参观品尝。看着臧建业取得了成功,很多村民动了心,跟着她学起了种草莓。种植的农户多了,村里的草莓很快形成了规模,到了草莓收获期,水果经销商们自己找上门,在地头就能把草莓卖个净光。

走规模之路全村实现致富梦

草莓产业发展起来了,臧建业又在思考新的出路:一年只能种一季草莓,怎样能更好地利用大棚?

为此,2005年,臧建业又走出了家门,寻找新的种植项目。在参观考察时,她发现大棚甜瓜的种植时间非常适合自己村的情况,草莓收获后可以直接种上甜瓜,这样一年能种两季水果,可充分利用大棚,增加收入。和以前一样,臧建业开始在自己的大棚里试种甜瓜,取得成功后,才向村民推广。

草莓、甜瓜技术成熟了,臧建业可没闲着,她又开始考虑起怎样才能减轻大家的劳动负担、节约水资源。经过一番考察后,臧建业先后引进了卷帘机、滴灌等先进技术并在全村推广。为提高甜瓜、草莓的质量,臧建业还带领大伙全面实施了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要求,在农药的施用上,尽量少施或不施,应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农药;在肥料的施用上,以有机肥为主,化肥尽量不施。现在,臧家的草莓基地已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如今的臧家村,现已发展优质大棚300多个,人均纯收入9400元。村里脱贫富裕了,臧建业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一人富不如全家富,全家富不如全村富,只有大家都富裕起来才是真富裕,而这,才是我的最终梦想。”

新闻推荐

招远零售药店签订服务协议

本报讯(YMG记者张晋通讯员李建姜成志)记者昨天获悉,为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康发展,招远市有关部门已与194家药店零售店签订了医疗保险服务协议,以规范医疗服务和...

招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招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