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访市教育局局长刘连基
YMG记者 李京兰 李凤 通讯员徐君豪摄影报道
“十一五”期间,烟台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高位普及,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学校布局调整逐步到位,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手段现代化快速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口素质、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不让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记者:刘局长,您好!免费义务教育无疑是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有人用“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这句顺口溜来反映教育惠民政策。“十一五”期间,烟台在教育投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连基:“十一五”期间,烟台加大教育投入力度。2007年在全省、全国率先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2008年率先全部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这也是我国在免除农业税、特产税之后,又一项重大惠民政策。学生公用经费标准也不断提高,农村小学和农村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达到400元、600元,自2011年起,经费标准还将各提高100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得到落实,资助面持续扩大,资助标准逐步提高,仅2010年全市共发放资助资金11784万元,惠及学生8.35万人,做到了全市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为保障学生安全,提高中小学校舍抗震防灾水平,从2009年开始,烟台市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通过加固、改建、新建等措施,大幅提高中小学校舍防震抗灾能力,把学校打造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群众放心的场所。目前,全市已经投入工程资金13.2亿元,累计开工校舍面积158.1万平方米,今年底,这项工作将基本完工。另外,“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10年,各地各学校加大了对安保设施投入力度,打造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安保体系,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布局更趋合理
记者:教育公平是近年来的一个热词,烟台市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刘连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在过去的五年,烟台市通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来推动教育公平,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加大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十一五”期间共撤销中小学校528所,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布局日趋合理,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优化了教师队伍和教育资源的配置,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的均衡。
二是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十一五”期间,烟台市加大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内部设施配置和硬件建设,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工程、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工程均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市中小学拥有理科实验室达到1638个、理科仪器室达到1104个,实验室及功能教室仪器设备总值达4.73亿元,仅在2010年就为全市中小学配备近160万册图书,小学、初中人均藏书量分别达到22册、25册。在实现“校校通”、开展“消灭无微机学校”和“任课教师人手一机”工作的基础上,2007年起,烟台抢占先机积极推进“班班通”工程,目前全市共有264所学校、6873间教室实现“班班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实现了现代化,使农村和薄弱学校的学生同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加大教师梯次补充力度,向农村重点倾斜,改变了农村教师队伍老化、不适应新课改教学要求的状况。开展结对帮扶、教师交流、资源共享、一体化考核等多种支教工作形式,着力提升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有10万余人次的教师接受了市级以上各种类型的培训,特别是与鲁东大学合作对农村教师开展大规模“顶岗置换”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中小学办学水平逐步趋向均衡,这一成果还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一等奖。
四是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把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作为“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采取“以流入地为主”、“以公
立学校为主”的方法,全面实现农民工子女入学定点学校全覆盖,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工子女“控辍”监控机制。目前,全市义务教育段在校农民工子女11.7万人,基本集中在公办中小学就读,切实保障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记者:近年来,烟台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十分满意。烟台市在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
刘连基:烟台市素质教育起步早,推进力度大。早在1997年,全国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即在烟台市召开。“十一五”期间,烟台市认真分析了全市教育工作形势,理清了教育发展思路,各级教育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不断探索创新,推动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不是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在教材中,体现在课堂上。“十一五”以来,全市中小学按要求开齐开足课程,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期间,全面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加强作业改革力度,倡导布置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做有思维价值的作业。认真落实课后作业审查、备案制度,确保学生作业总量不超标,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在初中推广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中推广“走班制”,探索实践因材施教的有效模式。中考招生“一评二挂”是由招远市首创并在全国推广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十一五”期间,烟台市对此进一步进行了总结、完善和推行,稳步推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将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学校,变学校升学竞争为学校办学水平的竞争。2008年1月,《中国教育报》整版大篇幅报道了10年来烟台市素质教育的经验和做法。从2008年开始,烟台市不断加大规范办学的力度,深入开展常规管理年活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是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工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和途径。烟台市通过创建常规管理示范校、加强常规检查、推广典型经验等措施,推动学校管理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和精细化,2010年命名了70所“烟台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全市40%的学校达到了中小学规范管理评估标准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促进了教育内涵发展,极大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以高考为例,“十一五”期间,在考生数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一本上线数却连年攀升,以占全省6%的考生数考取占全省11%的一本上线人数。这些,不仅群众满意,也引起一些重点大学的关注。2010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山东选择了11所中学作为优秀生源基地授牌,而烟台就占其中的8所。
职业教育给力地方经济教育成为城市闪亮名片
记者:“十一五”期间,烟台市在职业教育方面创新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更加显著,烟台市是如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的?
刘连基:
“十一五”期间,烟台市积极探索实施集团化办学路子,先后组建成立了11个市级职教集团和6个县级职教集团,其中船舶、汽车两个集团被确定为省级职教集团。集团内部实行“订单式”培养,加强师资和实训环节,密切了校企合作,实现了校企共赢,每年为企业培养输送4万余名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职校毕业生基本达到了优质就业,能够获得稳定工作、过上幸福生活。这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得到国家和省的充分肯定,被国家确定为7种模式之一予以推广。
在当前转方式、调结构、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大批素质优良、技能过硬的技能型人才,更加凸显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烟台市切实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办学,不断增强办学活力,改变职业教育办学单一的问题。由只重视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培养再造劳动大军,转向同时搞好在岗职工培训和待业学生、下岗职工及农民工培训,做到既有长班学历教育,又有大量短期技能培训,使职业学校成为在岗职工技能提高、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实现再就业的重要阵地,实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仅在2010年内,全市各类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达10.4万人次。
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记者:“十二五”期间,烟台市在继续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有哪些新的谋划?刘连基:2010年,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召开,为我国、山东省今后十年教育发展制定出宏伟蓝图。目前看,烟台教育在很多方面已达到或提前实现国家2020年发展目标,有些方面处于全省全国的领先水平。为此,今后五年,直至2020年,烟台市教育发展要坚持高点定位,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原则,把烟台市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打造若干亮点,树立教育品牌,到2015年,比全国提前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和人力资源强市。
“十一五”期间,烟台市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已达到98.2%,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44个和47个百分点,提前实现国家2020年达到75%的目标。
今后,各级各部门还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发展教育、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市政府召开落实省政府关于招远市罗山金矿“8·6”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批复会议,传达省政府对事故处理的意见,总结吸取事故教训,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招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招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