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寻求突破,正体现了一种压不垮、打不倒,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顽强精神 冯昌凤:用足迹书写传奇 YMG记者 曲彩云 摄影报道 24日上午,烟台圣世普泉水业有

烟台晚报 2019-12-26 10:29 大字

寒门学子勤工俭学完成学业

1979年,冯昌凤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市一个小山村里。家里实在太穷了,冯昌凤有一个姐姐,当时还没有后来的弟弟。只是养活姐弟两个,对于冯昌凤的父母来说也是举步维艰。姐弟俩的成绩都很好,可是父母只能供一个上学,姐姐当即决定弃学打工,全力支持弟弟上学。但冯昌凤也不愿意父母和姐姐为自己付出太多辛苦,虽然考上了当地一中,可以读高中考大学,但权衡之下,冯昌凤决定放弃读高中,选择了烟台的统招中专,以早早工作给家里减负。“我六七岁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家里条件有限,能提供的尽量提供,不能提供的只能自己创造。”或许,正是父母这句话,在幼小的冯昌凤心里划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以后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都能够隐忍和坚持。

冯昌凤有名的能吃苦和不计较,初一时这个十多岁的孩子就开始住校,一个周父母给他两块钱生活费,剩下的就大撒把,统筹安排都是冯昌凤自己进行,初一寄宿的经历,让冯昌凤得到了良好的自立能力的锻炼,也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食堂的青菜一毛钱一份,冯昌凤不舍得打,“每次都只买馒头,就着家里带去的咸菜。”在宿舍里,小小的冯昌凤从不计较,一个人干六个人的活,满满的奉献精神。打小就知道父母为了供他上学有多不容易,冯昌凤对父母充满感恩,也同情和理解父母,“就光是我初一的学费,父母就借了很多家才能给我交上。”所以,冯昌凤特别珍惜父母给自己的上学机会。“来烟台上学前,父母也曾希望我辍学回家结婚,我们那里的人十六七岁就定亲了,我如果上中专就得十八九才毕业,父母感觉压力很大。”但冯昌凤不想一辈子困在贫穷的山村,他有想法,他渴望外面世界的精彩,渴望通过上学接触外面的世界,渴望通过上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在心里向父母也向自己立下了誓言:发展不好就不回家乡,啥时干好了啥时回家。“说实话当时压力很大,虽然我只有十五岁,但我已经背负着责任和使命,没有任何退路。”但冯昌凤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到烟台上学,只有冯昌凤是一个人到学校报到的,其他人都有家人陪同,只有他自己背着被褥等行李。而且冯昌凤只用父母帮自己交上了第一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那以后,每年假期,冯昌凤都去打工,酒店、超市、工厂……他依靠着勤工俭学完成了后面几年的学业,上学时他还做过营销策划,给学校学习美术的同学提供绘画用品,这也让他赚到了一些学费和生活费。

中专毕业时,冯昌凤凭借自己优秀的学业得到了老师的青睐,虽然1997年已经不包分配了,但老师还是给六个优秀的毕业生争取到了分配的名额,冯昌凤是其中的一个,他被分配回老家的计生办工作。这对于别人来说珍贵的机会,对冯昌凤来说却并没有吸引力。冯昌凤的理想并不是回到家乡,从农村户口变成非农业户口,从吃农村粮变成吃“皇粮”,他的理想远不止于此。虽然对老师有全心全意的感恩,但冯昌凤还是放弃了这个名额,他不甘心,他想拼一把。

为了心中的理想,再苦,冯昌凤也努力坚持

从学校出来,冯昌凤曾经在一个广告公司实习过一个多月。按照规定两个月以后转正,但冯昌凤表现太优秀了,一个月他已经拿到了转正的指标。但冯昌凤又一次放弃了这个在别人看来珍贵的机会,转正第二天就辞职了。“同事说我如果表现好可以被广告公司的上级企业录取,一个月收入就可以从300涨到1000-1200元,这在当时的烟台是非常高的收入,而当时在烟台买一套房子需要七万到九万,我算了一下,一年一万,去掉生活费,得攒15-20年钱。”这不是冯昌凤期望的生活,他不要用这么长的青春岁月来换一套住房,人生难道就是为了一套房子去奋斗吗?他要的更多,他希望父母和姐姐、弟弟有更好的生活,希望自己有更广阔的平台。而这一切,需要钱来撬动。做什么行业赚钱快呢?冯昌凤锁定了业务员这个工作。

冯昌凤的第一份业务员工作,基本工资300,但有提成。放弃了1000元的收入,冯昌凤的压力很大。“还好我身体素质好,连续拿过三年的登山长跑冠军,所以每一天都骑自行车大街小巷串,一天骑八十公里,自行车骑坏了六辆。”当时冯昌凤给自己规定的目标是每天见十个客户,并不是一定要从见客户中拿到订单得到回报,而是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克服内向的自己胆怯、害怕的心理。最累的一天,冯昌凤早晨五点骑车出发,八点半到了牟平,下午又骑到了福山,晚上再骑到幸福……每天都身心疲惫,经常回到宿舍,烧上水准备泡面的他沉沉睡去,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晨,面还没吃。为了心中的理想,再苦,冯昌凤也努力坚持,但勤奋并没有换来丰硕的成果,前三个月冯昌凤没有任何业绩,冯昌凤还是思索,为什么自己如此勤奋的付出,却换不来业绩,能力不行?工作方式不对?方向不对?。听说客户单位的陈伟斌师傅业务能力很厉害,他就打听着找到陈师傅,虚心请教。“特别感谢陈师傅,他看着我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心里很同情我。我要请他吃饭,他只肯去食堂,一顿饭只花了二十多块钱,他把他的经验全部传授给了我。”

只是辛勤付出不一定有用,还得用脑

很快,冯昌凤就接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笔订单,光提成就挣了一万多,“我仿佛从地上到了天上。”“汹涌而来”的财富,让冯昌凤瞬间自信心爆棚。“只是辛勤付出不一定有用,还得用脑。”这以后,冯昌凤的业绩每年都以30—50%的比例增长。

冯昌凤开始带团队,自己所在学校的学生开始慕名前来投奔他,但冯昌凤也栽在了自己的学弟那里。“有个学弟一直铺展不开业务,一着急就放弃了,放弃了不要紧,还耍小聪明带货跑了。”公司报警后,冯昌凤本着给学弟一个机会的善心,请民警给他一些时间,他会劝学弟将货送回来。他不停地给学弟的传呼机发送信息,晓以利害,最终学弟将带走的货送了回来。经过这件事,冯昌凤反省了自己的管理疏漏,他从内心觉得愧对单位,于是辞职。

千里马总是会被伯乐发现,冯昌凤刚辞职,就有单位慕名来邀请他加盟。但冯昌凤从此前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也总结了经验,他决定不附属于任何公司,而是选择和企业合作,这是2001年,冯昌凤作为独立核算合伙人,和一家公司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合作。随着冯昌凤业务量的加大,合作公司开始提高管理费,冯昌凤遂开始自己创业。富有感恩心的冯昌凤特别感恩最初的合作公司给予了自己起步的机会,“他们可以赊货给我,等我销售出去了再和他们结算,这对当年刚起步的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虽然此前冯昌凤收入不低,但他将七成的收入都寄回了老家,只给自己留下了三成,而开始创业前,他刚在烟台置办了自己的第一处房子。而合作公司给予冯昌凤的巨大信任,也可以说是对他人品和业务能力的双重肯定。

冯昌凤的“傻”,在业内是出了名的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好运自然会时时照拂。冯昌凤开疆拓土,业务范围越来越宽泛,前景越来越美好。2010年,冯昌凤在赴韩国考察时,听闻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环保运动。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肯定会采取举措治理环境污染,走生态环保之路。于是着手推动公司转型环保科技产业。利用过硬的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冯昌凤成功研发出环保监测技术产品。产品研究成功后,冯昌凤主动上门,前往多家企业宣传推销,可迎接他的却是别人的冷嘲热讽,有的老板干脆表示:“没事装这个干嘛?”还有的直接把冯昌凤定义为“大忽悠”。

冯昌凤的“忽悠”帽子,随着中央对环保工作的日益重视很快摘掉。其中,国家出台的一个文件规定,所有企业不办理环保许可手续,不完善排污、治污手段,禁止开工,已经开工的要关停。早一天装上环保设备,就可能早一天恢复生产,企业的需求井喷。2014年,冯昌凤成立山东圣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办公室门口都排着长长的采购设备队伍,更为戏剧化的是,当初断定冯昌凤是“大忽悠”的企业老板,也亲自提着现金上门。“环保风暴”给冯昌凤的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也带来了巨大诱惑。有的客户为了赶抢进度、伪造数据,甚至请客、贿赂、威胁冯昌凤和他的工作人员。面对诱惑,冯昌凤不为所动,与所有公司员工签订自律承诺书,承诺对设备监测数据负责、杜绝弄虚作假行为。“环保检测企业,一头连着排污企业,一头连着环保主管部门,中间靠的是良心。我们要提供最真实的数据,对客户负责、对执法部门负责、对社会负责。”冯昌凤不允许自己的良心作假,他屏蔽掉了一半的“不良业务”。

冯昌凤的“傻”,在业内是出了名的。他不仅为了长远、共赢,筛选客户,选择性合作,甚至为了对得起别人的信任,甘愿赔钱干活。栖霞某污水处理厂是圣文科技在烟台的第一个合作伙伴。前期施工中,冯昌凤按照成本价,给污水厂安装上设备。后期维护中,冯昌凤安排两位同事常驻企业负责维修服务。仔细一算,员工工资费用要远超每年的服务费用。对此,有人建议上涨服务费,可冯昌凤并未批准。他心里有另一本账:一是要对得起最初对方的信任,这非常珍贵;二是包括企业员工在内,烟台市区很多居民都喝着栖霞的水,人人有责任和义务为保护水源做贡献,圣文环保这家污染源在线监测服务商也不例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冯昌凤看来,社会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良心是最好的责任心。企业家也是社会的一员,不能光看经济效益,更要看重社会效益。哪怕将来有一天这个行业没有了市场,他不得不放弃环保饭碗,转行发展,但只要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他也心甘情愿。

希望有更多人因为有他而生活更加美好

冯昌凤的感恩,不止体现在他对父母、姐姐、弟弟的照顾上,还体现在他的社会责任上。当自己有了能力,冯昌凤希望有更多人因为有他而生活更加美好。冯昌凤经常跟慈善机构到SOS儿童村看望孩子。2016年,老家安徽的同学来烟,跟冯昌凤说起家乡儿童的困难,他动了恻隐之心,专程驱车800多公里,赶到宿州市永安镇看望了5个孤儿,并跟他们建立了长期联系,每年资助每人5000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同年,冯昌凤被推选为烟台济宁商会会长,他抱着“扶危济困、共渡难关”的质朴情感,发起成立了“济宁慈善基金”,2年时间累积捐款捐物12万余元。2017年,冯昌凤参加公益活动———积水行动,了解到烟台是一座缺水城市,他开始参加保护水资源公益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大家知道烟台缺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节约和爱惜水资源。因为经常参加会议,冯昌凤敏锐地意识到,两个小时的会议用水500ml没问题,但一个小时以内的会议如果也配备500ml的饮用水,会议结束后,会场内就会到处散落着还剩下半瓶甚至大半瓶的饮用水,何不在时间短的会议中启用容量更小的水呢?为了让大家喝上健康环保的水,为了让大家都能珍惜和爱惜水资源,也为了帮助更多人,冯昌凤于2017年众筹800万元创建圣世普泉水厂,全体股东签署协议书,纯利润50%给水厂,30%捐给济宁商会,20%捐给慈善基金。在他的水厂里,他创新研发了350ml的小瓶水,以尽量多地节约水资源。2018年寿光发生洪灾,冯昌凤向灾区捐献矿泉水360箱,价值2万元。2019年烟台大旱,他捐助一千多箱瓶装水和500多桶大桶水……

不忘初心,唯酬夙愿,冯昌凤始终认为,人这一辈子,除了赚钱,还要有一份责任心。他愿用“尽本分、讲诚信、守承诺”的人生信念,照亮人生路,温暖身边人。

新闻推荐

这支服务队真“解渴” 省乡村振兴驻栖霞亭口服务队兴修水利缓解旱情

“这支省里来的服务队真‘解渴’!。”在栖霞市亭口镇,不少老百姓这样感叹到。亭口镇地处胶东屋脊,地无三亩平,三年两旱情。...

栖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栖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