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党支部 奏响“富民强村”小康曲

烟台日报 2018-07-04 10:56 大字

受大山所困的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荒山多、耕地少,群众收入低、生活苦。关键时刻,党支部站出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靠山吃山、依山活山,短短7个月时间,将荒山岭变成了“金疙瘩”,奏响了“富民强村”和谐曲。

衣家村三面环山,基础设施差,山陡路险、常年缺水,“大车进不去、小车错不开”,灌溉难、上山难问题突出,特别是原有水利设施荒废已久,每逢春天村民吃水困难,灌溉用水更无从谈起,2016、2017年连续两年干旱,全村40%的樱桃树被干死,村民收入大幅减少;村子上山路不到半米宽,小推车都得扛上山,运送果品全靠肩挑背扛,好果也颠成了残次果,卖不上好价钱,群众只能“望路兴叹”。当时的村集体一分钱也没有,无力改变现状。

穷则思变。残酷的现实,让村党支部一班人心急如焚,“再不想办法,村就完了!”经过多次讨论,党支部一班人深刻认识到,要想摆脱贫困、走好新时代振兴路,唯有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组织群众重新走集体化道路,衣家村才能绝处逢生、东山再起,党支部才能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为实现这一目标,党支部一班人先拿出半个月的时间,对村情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形成了详细的调研报告,在反复多次研讨的基础上,决定参照贵州省塘约村“村社一体”的做法,由党支部领办成立合作社,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为领办成立合作社,从2017年5月中旬开始,党支部一班人利用农闲时间,进村入户宣传发动,引导群众加入合作社。为打消群众顾虑,村干部、党员率先以土地入股,带动全村57户村民53户自愿入社,当年9月份正式成立“村社一体”的“一点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任理事长,村委会主任任监事长。在创办合作社过程中,党支部始终把“共同富裕”放在首位,为兼顾因年龄和伤残而失去劳动能力的村民,以劳动力入股的同时,还按人头计股,村民无论男女老幼,只要自愿加入合作社,都给予1个原始股,使有劳动能力的“用起来”,劳动能力差的“带起来”,无劳动能力的“保起来”,确保“致富路上不落下一个人”,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村民衣元庆是该村的一名贫困户,村里修路时,安排他上山干活,累计领到工票70多张,约9000元,使他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脱贫,也让他明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衣家村党支部还带领村民整修山路,打深水井,修建平塘、泵房、蓄水池,全村果园均安装微喷设备……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描述当时干活的情景:“我们6名党支部成员和其他几名党员一直靠在工程上,受伤了也不休息,村民都感动了,大家全都自发上山干活。短短一年的艰苦奋斗,换来衣家村的脱胎换骨:可通大巴车的平整山路直通果园,肩挑背扛的辛苦劳作已成为历史;刷卡浇地的智能微喷设备铺到地头,三年一大旱、年年水不足的灌溉难题彻底破解,衣家人从此不必“靠天吃饭”。衣元良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改造水利条件,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产业,探索土地、生产资料等多种形式入股,逐步吸收周边村400余户、1800亩果园加入合作社,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衣家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依靠双手创造出了“山路水源从无到有、群众从散到聚、生活从迷茫到幸福”的“奇迹”,开拓出了群众集体“双增收”的致富路,打造出了乡村振兴的“衣家样板”,激发了周边乃至栖霞更多村庄的发展热情,打消了“等靠要”的懈怠思想,坚定了组织发动群众一起“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YMG记者徐睿通讯员蒋言芳李清哲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执行过上百次侦察任务的史德荣,退伍后带领村民“奔小康” “国家需要,我义不容辞”

“兵,我还没当够,国家需要我,我仍义不容辞。”93岁高龄的建国前老党员史德荣回忆起当初,信念未变。昨日,记者走进栖霞市官道镇...

栖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栖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