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昨天,我们送别好人孙茂文, 栖霞农民十年捐资百万助学,患病去世留下大爱永流传

今晨6点 2016-10-01 19:56 大字

十年里累计捐款140多万元用于希望工程及村容村貌整治,自己却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吃一点好东西。6月29日,曾荣获2012年度“中国好人候选人”“第三届烟台道德模范”“山东好人每周之星”和2013年度“第四届山东省道德模范”“十佳烟台好人”等称号的栖霞市民孙茂文因胃癌在家中病逝,将大爱留在了人间。

YMG记者滕新书通讯员王强言芳海超倩倩摄影报道

全村出动只为一个普通老人送行

7月2日,得知孙茂文老人要下葬的消息,栖霞市桃村镇前埠村的村民都自发地停下家中的农活,赶到老人家里帮助料理事情,送老人最后一程。老人家里家外挤满了前来送行的村民,一边堆满了花圈。大家伙都说:“多年来,一直被老人感动着,这最后一面说什么也要参加!”前来送别老人的不只是村民。得到消息后,栖霞市委、市政府和栖霞市委宣传部、栖霞团市委、桃村镇党委、政府的相关领导,也都赶到了老人家中,来送别老人。老人生前资助过的桃村中心小学、唐家泊中心小学的相关人员,也都赶到了现场。他们走到老人的遗体前鞠躬致敬,脸上都挂满了泪水,许多人几度哽咽。“老人走了,但他的精神却始终感召着每一个人,我们要把他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传承下去,继续老人未完的事业。”谈起孙茂文,栖霞团市委书记王恒齐深有感触地说。

孙茂文咬紧牙关供出两个研究生

在前埠村,几乎每个人谈起孙茂文老人时都会用“简朴”二字作为开场白。据村民们介绍,孙茂文曾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孙茂文自幼家境困难,成婚后与妻子养着老人,还拉扯着三儿一女,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的,一家人成天不舍得吃舍不得穿。”为了贴补家用,孙茂文两口子开了一块菜园,可种出的菜一家人根本舍不得吃,全都由孙茂文的妻子挑到二三里远的镇上卖了钱。小小的菜园一天也就能割出四五斤韭菜,当时每斤最多卖上八分钱,可就是这点钱却成为他们家重要的零用补贴,许多村民至今能清晰地记得孙茂文妻子每天早上挑菜出村的情景。即使日子如此艰辛,孙茂文却从没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只要孩子能读书,他就一直往上供。“我读书少没本事,一家人可吃了不少苦。到了孩子这一代,可不能因为没文化再受穷了,所以自己再苦再难也得供孩子们上学。”谈起让儿女坚持读书的理由,当初孙茂文说的就是这么简单朴实。孩子们的表现也没有让孙茂文失望,他的四个儿女中最终走出了两位研究生———大儿子孙成钢取得了复旦大学的博士学位,小儿子孙成旗则成为南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孩子一个个考上学,也让孙茂文的日子更加艰苦。孙成旗上大学时需要6000元学费,孩子暑假自己打工、卖破烂挣了3200元,剩下的全家东拼西凑还是差300元,最后还是从我这儿借了点才凑齐。”说起老邻居的不易,村民王玉堂很是感慨。

“抠门”老人十年捐款百万助学

在含辛茹苦地供孩子念完大学后,孙茂文一家的生活也迎来了转机。当学业有成的孩子们一个个在事业上取得建树,特别是有了经济基础以后,便给了孙茂文老人一笔丰厚的养老钱,希望辛劳一生的父母安享晚年。可过惯简朴日子的孙茂文依然省吃俭用,并和老伴商量着怎样用节约下来的钱帮助别人。2006年,孙茂文通过报纸了解到栖霞市官道镇小石头小学地处偏远、办学条件简陋,便独自一人来到学校看了一下。看到孩子们坐在简陋的教室里学习,他深感焦急和痛心。在取得老伴的同意后,他决定从孩子给的养老钱中拿出20万元,捐给学校作为校舍改造资金。第二年,校舍改建完工,学校以老人的名字命名为“栖霞市第一茂文希望小学”,孙茂文也受邀参加落成典礼。当他看到崭新的校舍中依然用着破旧的桌椅板凳、图书室里供孩子阅读的新书寥寥无几时,又当场捐出5000元用于购买新桌凳和图书。“捐出第一笔钱后,亲戚朋友中不少人说他傻。”孙茂文的妻子回忆起丈夫捐资助学的初衷时说,老人面对家人的质疑总是告诉子女,“如果不是因为坚持念书,咱家哪有今天的好日子,所以,现在赚了钱应该多回报社会,帮更多有困难的孩子念书学知识,让他们靠知识摆脱贫困,也多为家乡、为社会做贡献。”没有什么大道理,孙茂文就是用这样朴实的语言和执着的坚持诠释了无私助人的意义,也赢得了家人的同意和支持。后来,孙茂文又主动与栖霞团市委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家乡学校调整和校舍建设情况,又接连四次向栖霞市的三所小学捐款,总计达到80余万元。“老人在世时,每次从上海回老家都要抽空到学校看看,嘱咐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桃村镇中心小学的校长站在孙茂文老人遗像前,泪水涟涟,他说,“这么多年里,他每次都是从两里多外的家中走过来,从来没留在学校里吃过一顿饭。”有一次,这位校长到老人家中汇报校舍改造计划,正赶上孙茂文的儿媳妇为丈夫买了一双名牌皮鞋,结果老两口把儿子和儿媳狠狠批评了一顿,嫌他们乱花这份钱,说这个钱还不如用在资助孩子上学上。

捐资40万元回报家乡

在捐出一百多万元助学的同时,孙茂文也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从2009年开始,他就主动给村里捐钱铺路,修建文体活动室,还买了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供乡亲们农忙时使用。“整个桃村镇,也就两个村有这么齐全的农机设备。”在前埠村村委会的车库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玉涛自豪地说,“以前乡亲们一亩麦子要收一天,现在十几分钟就能忙完。”王玉涛告诉记者,“不仅仅是捐钱,这个老长辈更是村里的热心人,邻里之间有了矛盾,总能见他去调解;村里有人得了大病,他也总想拉着去找他在上海的儿子帮忙看病。”王玉涛说,受孙茂文的影响,他的家人也陆续加入到捐资助学行列中。如今,他的小儿子孙成旗已经在母校栖霞四中设立了“成旗奖学金”,大儿子孙成刚也成立基金会,用于帮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2012年,在第三届烟台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撒贝宁采访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代表孙茂文时,他谦虚而又幽默地说,自己只是做了很普通的小事,与其他获奖的各路“英雄好汉”比起来还差得很远。“人虽离去,精神犹存!他的善行义举诠释着人间的真善美,他是当之无愧的‘布衣慈善家\’!”这句烟台“十佳好人”的推荐词,无疑是对孙茂文善行义举最完美的解释。现在,孙茂文老人走了,但他的故事将永远流传,必将激励着更多人用善行义举去书写各自的人生答卷。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男子猝死路途中, 青壮年谨防“猝死综合征”

本报11月3日讯(YMG记者于明君通讯员于复德)昨日,一男子在去毓璜顶医院接病号返回的途中突发心脏病而猝死。近年来,青壮年猝死现象有增加趋势,而冬季又是猝死的高发...

栖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栖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