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栖霞白洋河关系到烟台全市近300万人的饮用水,为保护水源地,自2009年起,栖霞市开始治水———, “净化器”,筑牢生态河道

烟台日报 2011-12-08 18:31 大字

栖霞白洋河作为烟台的“母亲河”,每年有近两亿立方米的水流入门楼水库。如何保护水源地不受污染,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10月21日,2011年“烟台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探访白洋河治理工程,了解水源地生态环境改善状况。

10月21日,采访团一行从栖霞臧家庄镇前发卷村出发,沿着白洋河畔下游自东向西前行。所到之处,只见河面波光粼粼,河水清澈见底。

“白洋河能保持住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功不可没。”栖霞市水务局副局长张友堂说,自2009年开始,栖霞市制定白洋河综合治理规划,计划投资1.6亿元,用3-5年的时间对白洋河进行综合治理,打造成生态效益突出的生态水系。“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结束,三期工程也将于年底完工。”张友堂说。

在张友堂的引领下,采访团沿河岸大约行走6公里,来到中桥镇泗水桥。桥头处,一块石碑上刻着“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字样。“这是白洋河治理一期工程最下端,向上游一直到白洋河大桥,全长5公里左右。”张友堂说。

沿着泗水桥向西前行,只见河道两边由花岗岩垒砌的堤坝蜿蜒延伸,河床内沙地平整,河道内橡胶坝、翻板闸、挡沙坝等设施遥望可见。行走大约4公里路程,记者来到白洋河中桥镇水道观村段。河道内,一座150多米长的蓄水挡沙坝横贯河道两岸,河水漫过坝体缓缓流下。

“挡沙坝可以拦住河沙,防止河床下撤,并通过拦蓄河水,让下游常年保持有水,不断流。”张友堂告诉记者,整个白洋河河道共有46座挡沙坝,通过层层拦蓄、道道截流,至少可增加地表水拦蓄能力350万立方米。“拦水挡沙后,大坝的上游就能形成湿地环境,让芦苇、水草等在水中吸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以此来净化水质,形成天然的‘净化器\’。”张友堂说。

白洋河臧家庄大桥段至松山镇路旺翻板闸大桥,是白洋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河流两边的河堤已经用石头砌起。河道内,四五辆挖掘机正清理河道。“治理的河段达到了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了雨季河道移位、旱季河床裸露等问题。”张友堂说,今年底,三期工程将完工,届时,白洋河将被打造成水质清澈、水量充沛的百里生态河道。

如果说白洋河整治工程是水源地的“净化器”,栖霞境内新建的3个污水处理厂则为门楼水库筑起了“防污墙”。栖霞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敏告诉记者,为防止城市污水流入白洋河,栖霞市政府先后投入两亿多元新建了桃村污水处理厂、栖霞市污水处理厂和栖霞第二污水处理厂。目前,栖霞第二污水处理厂已经进入调试阶段,年底将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将达到两万吨。届时,中桥镇、臧家庄镇、松山镇等地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将全部通过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YMG记者高少帅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60岁的手艺人孙文政说,做碗手艺在他家传了百余年,如今面临失传困境。三十年来,孙文政连一个徒弟也没收到———, 胶东“沙大碗”谁来传承?

用惯了精美瓷碗的城市年轻居民,说起沙大碗,陌生一点不奇怪。在栖霞市,有一位60岁的老人,几十年钟情于烧制沙大碗,在经历受人青睐、销售红火,继而无人问津...

栖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栖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