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情系万家进基层 美丽乡村惹人醉

烟台日报 2012-10-10 18:18 大字

“基层干部要潜心做基础性工作”。眼下蓬莱,一场声势浩大的“情系万家进基层”活动全面展开。活动以“深入基层转作风,服务群众当先锋”为主题,以“市级领导全面带头、机关干部全面参与、村庄帮扶全面覆盖、承诺事项全面落实、干群关系全面深化、基层发展全面推进”为目标,采取领导干部蹲点、部门单位包村、机关干部联户、“第一书记”驻村等形式,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走进农村一线、走进群众家中、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增进与群众的联系和感情,把党对基层和群众的关怀送进千家万户。

潜心基层同吃同住同劳动

蓬莱潮水二村的文化大院里,村民自带小马扎围坐在一起,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原来,市里派驻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孙国栋正在给群众讲惠民政策。“进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只有真心实意贴近群众,才能得到群众认可。”蓬莱市委书记张代令说。

近年来,虽然交通工具发达了,但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疏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但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少了、沟通困难了。针对这些现象,今年初,蓬莱市启动实施了“情系万家进基层”活动,组织全市1.1万名干部走进农村一线,走进群众家中,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察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24名市级领导分别确定一个重点帮扶村和一个“蓬莱美丽乡村”重点创建村作为联系点;全市140个部门单位本着“党群部门包难村、经济部门包穷村、农科部门包专业村”原则,按照“六帮”、“三扶持”的要求,实施对口帮扶;机关干部在部门单位帮扶的村中确定一户群众进行结对帮扶。同时,该市还从市镇两级选派123名中层干部或后备干部,到相对薄弱的村担任“第一书记”,全程参与村庄建设……一时间,街头巷尾、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处处都能看到机关干部奔忙的身影,全市所有577个行政村实现包帮全覆盖,干部进基层活动成了“民心工程”。

不仅如此,该市还结合走访调研工作,专门印发了进基层知识手册、驻村日记本、民情联系卡等,让广大干部在驻村期间,把上级出台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法律法规向群众讲清讲明,把全市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工作部署以及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困难讲深讲透,把承诺践诺、结对联户、群众反响等情况全程写实性记录,进而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理解支持,达成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合力。活动开展以来,已联系走访群众1.1万户,发放民情联系卡1.5万张。

【放大镜】接地气才能增底气,动真情方能知实情。只有“心”入基层,成为农家的一员,才听得到群众的心里话、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从而为“配强班子”、“选准路子”、“打牢底子”、“建好村子”打下良好基础。

真帮实扶破解农村难题

“进基层的过程是部门转变作风、转变形象的过程,更是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决农村长期存在的公共性问题的过程。”市住建局局长王志臣说到。作为木兰沟村和西扬头村的对口帮扶部门,该局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成立了义务服务队,先后组织机关干部320多人次、大小车辆50多台,对村内多年堆积的垃圾区进行了综合整治,并投资40万元,对木兰沟村进行全方位美化,对困扰西扬头村群众出行难的1500平米土路,进行了硬化,大大改善了村庄环境,得到群众交口称赞。

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拉长农村短板。蓬莱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快推进人居环境功能化改造。对城郊村、园区村、镇驻地村、土地综合整治村等重点村庄,以合村并点、集中连片开发为主要形式,一步到位建成新型农村社区。对达到市级星级标准的规划保留村,在提升村庄整治成效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亮点、放大优势,注重挖掘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体现原始风貌,彰显个性魅力,努力使村容村貌达到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怡人……言必行,行必果。短短几个月,基层农村出现了一系列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据了解,该市对24个重点创建村累计提出创建项目112个,计划投入1.6亿元,现已启动建设项目94个,完成投入6139万元;各包村部门共启动帮扶项目342个,累计投入资金及物资折款960多万元,硬化村路8.4万平方米,整修办公场所3100平方米,铺设自来水管道9200多米。

“俺们村的变化离不开驻村干部的功劳啊!他们结合俺们村地处葡萄酒产业带的优势,规划实施了绿化美化、民居改建等创建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木兰沟村支书宫恩利谈及村庄变化欣喜地说。

【放大镜】干部进基层不能蜻蜓点水,更不能高高在上,必须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不仅要在提升乡村功能上“用力”,还要在破解发展难题上“用功”,让农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以实事造福于民,以实绩取信于民。

产业助富激活发展活力

“美丽乡村”创建,产业是关键。“全村6000亩山岚和耕地,如今已经全部列入开发规划,除了发展生态农业,还积极打造乡村旅游,马家沟村是示范村,理应带好头。”村党支部书记马继业说。如今,村里注册了“马家沟旅游公司”,吸引城里人来此垂钓、采摘、休闲、养生,注册的“马家沟八大碗”农家特色餐饮品牌远近闻名,村子也正在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从昔日“藏在深闺无人识”的闭塞小村,到如今“一步一景美如画”的创建典型,马家沟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得益于蓬莱旅游、葡萄和葡萄酒两大优势产业向农村的转移和延伸。“我们不仅要改善村容村貌,更要打造产业链条,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市委书记张代令说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之美,缘于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也正是蓬莱美丽乡村创建的独到之处。创建过程中该市没有只局限于“外表光鲜”,而是进而做到“兜更有钱”。本着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普及绿色、无公害有机等农产品生产技术,扶持培育“能示范、能增收、出精品”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形成品牌效应。完善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引导群众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对具备潜力条件的,特别是重点创建村,依托当地优美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把休闲农业、乡村游作为发展重点,加强规划引导和专业指导,扶持发展一批档次高、带动强、服务设施完善配套的农家乐、民俗游等乡村旅游项目,推进农产品向休闲商品、农业园向休闲景区、产业村向旅游风情村转变,将重点创建村培植成精品旅游点、休闲度假村,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新成立农业合作社5家,发展“农家乐”1200余户,培植赏花节、采摘节、民俗文化节等乡村游项目23个,吸引“乡村游”游客100万人次,创造综合效益2亿多元。

【放大镜】忙要帮到点子上。干部下基层,不能局限给钱给物,而是要整合城乡资源要素,实现优势互补,因村制宜地寻求发展之路,培育新的农村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农民参与创建美更经营美

“你家的菜熟了,快来收菜。”QQ 游戏“开心农场”风靡一时,这种虚拟游戏如今已成现实。在蓬莱三包家村,原本百亩荒山被白色栅栏分割围成若干个约60平方米的方形菜园,菜园之间,灰砖铺成的休闲通道充满了田园风情;附近水塘内的水经灌溉设备引入园中,增添了耕种的乡村气息……百余名村民正在躬身摘秧除草,不时传来阵阵笑声。“现在城里人都时兴绿色、健康的东西,建设‘开心农场\’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村党支部书记包乐银告诉记者。

包家岭农闲园是该村创建“美丽乡村”的重点项目,去年村里按照“总体规划、自主经营”的思路,以土地流转的形式调整了200亩荒地,由村集体统一建设以农耕体验为主的农业休闲园,通过对外出租的形式,让城里人到乡下来种菜。一期开发的200亩荒山分成近2000块小型菜园,每块年租种费用在800块钱左右,每亩收益达16000元,效益非常可观。

丰厚的利益回报,唤起了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创建的积极性,而类似“开心农场”的这种创意,正是蓬莱情系万家进基层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初衷。“三包家村有大量闲置土地,具备发展生态农业、主打绿色蔬菜品牌的条件,而且与君顶酒庄只有一路之隔,可依靠君顶酒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游客来体验田园生活,不愁没有客源。”南王街道副书记杨建军说到。

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也就有了可持续性,有了生命力。蓬莱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对24个示范村实施目标管理、项目带动,按照项目申报优先、资金拨付优先原则,引导重大项目向24个示范村倾斜覆盖。市级层面筹措4.5亿元,启动实施平山河及黄水河东支流生态修复、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等重点项目。镇村层面,引导24个示范村筛选确定112个重点项目,真正使“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体现在规划中,落实到项目上。

“一个村就是一个大项目,通过对示范村实行项目化管理,争取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激发保护他们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全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蓬莱市市长孙业宝说。

【放大镜】建设新农村,必须走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发展路子。只有引导教育群众把要给他们做的工作变成自己要做的工作,才能改变以往政府“一厢情愿”、单纯“给”的弊端,发挥农民参与创建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农民的主体能量,让农民亲身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张绍贤骆功信高林

新闻推荐

培育优质产区打造特色葡园集聚精品酒庄, 仙境美酒醉享“东方品质”

阳光、沙砾、大海,造就了亚洲唯一一个“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产区”。优质产区、特色葡园、精品酒庄,崛起了国内唯一一座“中国葡萄酒名城”。从小到大、...

蓬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莱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