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自造踨姓独一支

烟台晚报 2010-11-25 08:06 大字

村名与姓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知村便知姓,早些时,纯一色的单姓村还真不少,现在也不鲜见。但有些村与姓氏毫无瓜葛。比如栖霞城南38里处有个“炉上村”(今属杨础镇),老百姓口头都这么叫。可我前去采访,村碑上却写着“鹭翔村”,问村民方知,过去确实叫“炉上”,因为很早以前有个姓蒋的在此建炉打铁,明代末期姓徐的来此安家落户,便取村名叫“炉上”。后来蒋氏不存,1920年,村里以徐砚田为首的文化人商议改个好听的名字,便取“炉上”的谐音,改叫“鹭翔”,既优美,又形象,但口头上仍习惯叫“炉上”。

有意思的是,近日读文章,得知在蓬莱城南38里处也有一个“炉上”村(今属小门家镇),碑文上写道:“据传踨(zōng)、国二姓在此以铸钟、打铁为生,宝号‘踨国炉’,故名炉上。”

如今的炉上村,已早无国姓,但踨姓尚存。并且这个罕见的姓氏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据踨姓老人讲,他们的祖先原本不姓踨,在朝中曾做高官,拿厚禄,华宅荣府,妻妾成群,共生有11个儿子,可谓兴隆发达的名门望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忽有一日,始祖触怒了朝廷,被判满门抄斩之罪,有10个儿子被杀,惟有一个幸免于难,逃出京城,埋名造姓,颠沛流离,半路结识了一个姓国的铁匠师傅。两人跋山涉水,来到这个千里之外的登州(今蓬莱)城南38里处一块无主土地上安家落户,并建烘炉,以打铁为生,周围人称“踨国炉”,简称“炉上”,后来吴、姜、迟、荆等姓相继前来安家落户,“炉上”便习惯地变成村名。如今国姓早已不存,踨姓这个自造的姓氏,竟奇迹般地延续了香火,但至今只有3户。因为这个姓氏出之于自造,所以《百家姓》里寻不到,其它“姓典”也不见,工具书里对此字只解释为:古同“踨”,没有做姓氏的词条,说不好,全国只有这一支踨姓人。张荣起

新闻推荐

户口丢失十五年 热心民警帮找回

本报讯(通讯员李永斌刘涛YMG记者刘新国)一位尚健在的七旬老人,户口竟然在户籍数据中“丢失”了15年,这一离奇事件发生在蓬莱市大辛店魏家村。昨天,记者从蓬莱市大...

蓬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自造踨姓独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