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区福利院用爱守护“院民”
YMG记者于禛祎通讯员邢莉摄影报道
在芝罘区福利院里居住着很多老人、儿童、精神残疾的成年人,他们是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有的人一生都未离开过福利院,因为以福利院为家,所以工作人员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院民”。芝罘区福利院自成立以来,已经有90年的历史,几十年来,护理员们一直用一颗大爱之心守护着这些“院民”,其中有辛酸也有欢笑和幸福,近日记者来到福利院,了解护理员们日常工作中的那些事。
繁重的护理工作收获“别样亲情”
日前,记者来到福利院护理二部时,正是特护二班班长蒋利给老人喂完饭的时间,这个楼层共有30个老人,其中只有3人能够生活自理,17人属于特护,还有10人是半自理状态,该楼层一共配备5名护理员,平时轮休看护老人,工作非常繁琐且辛苦。
记者见到蒋利时她刚从一位老人的房间出来,她告诉记者当天轮值夜班,从早晨7点半开始,一直到次日8点半,需要持续工作25个小时。在这期间,蒋利除了中午能够午休2小时外,几乎没有时间可以坐下休息。“我们每天从早晨开始,需要做好晨间护理,给老人洗脸、洗手、洗屁股、换床单,每个老人大概需要十多分钟,如果有口腔护理则需要更长时间,下午还有一次给老人洗脚、洗澡的护理,期间还要进行分餐、喂饭、打扫房间卫生,每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查一次房,看老人是否有突发状况。”蒋利说,白天的工作就是如此,每天周而复始,需要护理员有足够的耐心。
记者了解到,白天的护理员是3人,夜晚只有1人,而夜班的工作同样很繁重。“每天晚上我们也需要间隔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查一次房,给不能自理的老人翻身,给口渴的老人喝水,帮助换尿布、尿裤,处理大小便等,还要应对突发状况。”据蒋利介绍,夜晚查一次房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每天晚上需要重复6到7次,而此期间,她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记者不禁感叹,如此繁重又辛苦的工作,如果没有一个大爱之心很难坚持下来。询问起蒋利做护理员的初衷,她说自己从事十多年外贸统计工作,又创业干个体9年,从没有接触过护理,有一次她跟从事护理员的外甥女来到福利院,看到院里的老人后,她就想到了自己已经过世的父母,这些老人同她的父母一样都是弱势群体。“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就像那句话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们应该得到爱护和帮助,就是这样一个想法,我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毅然决定来到福利院。”蒋利说起做护理的初衷,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来到福利院后,从最基础学起,一年内通过了初级、中级、高级护理师考试,至今她仍在不断学习护理工作,蒋利将这些老人当作亲人,她一脸幸福地告诉记者,现在她已经有了一个老妈、一个干妈。
除了常规护理工作外,护理员们还需要具备一定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去年夏天,院里有一个自理老人半夜突发高血压,鼻口出血,情况紧急,护理员马上联系了家属,家属在外地不能马上赶到,面对紧急情况,蒋利马上拨打120,在没有家属的情况下,自己作为家属陪伴老人去医院抢救,在医院处理完老人事情之后,交接给家属后,又急匆匆到福利院继续本职工作。“在这三年护理工作中,也有很多难处,去年有一个80多岁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患有很严重的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并发症,导致下肢溃烂,病情特别严重,骨头露出来了,气味很难闻,清理伤口的难度很大。当时那个情况,很多护理员看到老人的下肢就直接呕吐了,但我们还是强忍着处理了伤口,从处理伤口后,我两天都没有吃下饭。”蒋利回忆到这件事,至今记忆犹新,现在老人已经过世了,而他们的护理工作也得到了老人家属的认可,家属还特意送来了写有“精心护理、胜似亲人”的锦旗。
在护理二部的走廊上,记者看到了一面荣誉墙,上面挂着很多面锦旗,这些锦旗也是激励护理员们工作的动力,正是因为老人们亲切满意的笑容,和家属的理解感谢,使护理员们感到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全天候片刻不离“守护”精神残疾者
在福利院的护理三部住着一些不同的病人,他们不是不能自理的老人,也不是先天残疾的儿童,他们中多数是成年人,患有精神残疾,多数为公养,已经没有家人,是福利院护理难度系数最高的人,工作人员称他们为“会走的巨婴”。
在护理三部男四班智障班里,记者见到了班长王刚,他已经从事护理工作三年。男四班一共有34人,都为智障患者,其中8人从小在福利院长大。“他们的智力障碍和儿童那边的有些不同,程度非常严重,而且多数没有进行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越来越跟不上,呈现倒退化的趋势。”护理三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不像孩子能够成长和进步,年龄越大,功能越退化,一直到对外界的认知为零。
在工作人员的陪护下,记者在餐厅中见到了这些智障患者,他们与常人的眼神不同,没有表情,也没有言语,只是每个人静静地坐着,相互之间也没有交流。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当中程度较好的只有1人,余下的都对周边的人和物体没有认知力,例如不会表达疼痛,感觉不到冷暖,不知道饥饿和吃撑的区别,也不知道大小便需要上厕所,出门需要穿衣服等等。要想照顾好他们,只能通过护理员们观察他们的眼神、行为来判断他们的需求和身体情况,这需要护理员们时时刻刻关注他们每个人。“我们每天需要帮助他们穿衣服、洗刷、叠被、清理大小便、整理卫生、打饭、分饭、帮助他们吃药、定期让他们上厕所等。”班长王刚说,这里与其他护理工作不同的是,对他们生活上的帮助要做到前面,比如早晨吃鸡蛋,就要帮他们都剥好了才能发下去,否则他们会抓起连皮一起吃掉。在这之前,就有一个人吃鸡腿时,一口咽下去,结果鸡骨头卡在喉咙,上不来下不去,最后费了很多工夫才取出。
就是早晨吃饭的一个细节,护理员们都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更何况每天还要面对这些毫无自理能力的人,帮助他们上厕所,处理他们的大小便。即便是自己的亲人也不一定能这般照顾,这些护理员克服了多少心理障碍,拥有多么无私的大爱之心才能够坚持下去。
王刚已经在这里陪伴了他们三年的时间,因为他们的智力程度会不断退化,工作难度也在一天天加大。在记者采访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叫小刚的智障残疾人,他是去年从儿童福利院转过来的,刚来的时候,由于换了新环境不熟悉,晚上睡眠质量不高,而且睡惯有两侧挡板的床,如今换了没有挡板的床很不适应,晚上睡觉从床上摔下来,把胳膊摔骨折了。“我们当时发现他摔下来后,马上送到医院,他虽然对周围事物没有认知能力,但是对陌生的环境会产生抵触情绪,刚到医院的时候,不配合治疗,不断吵闹,影响医院正常秩序,只有我在的时候他才会安静一些。”王刚说。记者在小刚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在看王刚班长时不一样的神情,看到其他人都是淡淡的,只有在看到王刚时,他的眼神会凝聚。
在护理三部,像小刚一样患有精神残疾的共有200多人,为了帮助这些精神残疾人稳定病情,福利院引用了工娱治疗法,就是针对精神疾病稳定期病人,通过鼓励、指导病人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文体活动,达到恢复病人社会功能的治疗方法。护理三部与福利针厂联系,给精神疾病稳定期病人提供糊纸盒的工作,通过开展工娱疗活动,提高了院民的动手能力,极大促进了院民社会功能的恢复,也获得了社会各层的高度认可。
康教中心为特殊儿童提供成长乐园
在福利院里,还有一个受人关注的群体就是儿童,他们或先天患病,或被遗弃,或父母双亡成为孤儿,他们童年虽然很不幸,但是却能在福利院得到很好的照顾。为了让他们的精神状况更好,福利院开设了儿童康复教育中心,起初只是为了帮助福利院的儿童改善心理问题,现在为了帮助更多的特殊儿童,康教中心也面向社会。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康教中心,功能教室30余间,设有评估室、个别化训练室、语言训练室、感统统合室、社交游戏室、音乐室、精细室、认知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等,配有听觉统合训练仪、可视音乐治疗仪、生物刺激反馈仪等先进康复设备。目前,已为300多名残疾儿童及家长提供康复、培训等服务,儿童康复效果显著,社会认可度和家长满意度高。
记者了解到,康教中心在重视发展传统的应用行为分析等方法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融合和人性化服务的新康复模式。例如在烟台率先开展融合教育,是由福利院与枫林常青藤幼儿园合作,安排具备一定能力要求的儿童进入幼儿园随班就读,并派专职教师全程跟踪与介入,通过儿童在自然社会环境下表现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引导,实现残疾儿童融入社会的最终目的。同时,推广普特融合的理念和方法,构建机构、家庭、学校、社区的全方位保障体系,引导社会树立文明和谐、互相关怀的新风尚。
在康教中心个训教室里,记者见到了孙浩老师,他已经在这里从事了11年的自闭症儿童教学。“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自闭症,知道自闭症的孩子不说话、不看人,实际上就是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没有认知,他不知道主体和行为客体,我们尽力要改变的就是吸引他的眼神,首先要让他的眼睛看到其他人,突破人际交往的障碍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孩子做游戏,把干预治疗融入到游戏中去。”孙浩老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已经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并且有了新的拓展。而在接下来的上课时间里,记者在一旁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孙老师,与记者交谈时他是一位学术型的学者侃侃而谈,但在与孩子上课互动时,他完全能够站在孩子的视角,与孩子一样纯真好玩,也许就是孩童的角度,才能够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从而改变孩子的自闭症。
孙浩还向记者介绍,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干预时间要求很长,每周在25个小时到45个小时之间,这个时间长度只有家长才能够做到,为此他周末时间常为家长做培训,教给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我曾经教过一个小女孩,她的妈妈在得知孩子有自闭症后,就专门学习、参加培训,从家庭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去干预孩子,与老师双重配合,就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完全能够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现在小女孩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孙浩说,这是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现在他进行教学时,也会给孩子和家长一起制定目标,给家长留家庭作业,让家长、老师、孩子一起努力去改变自闭儿童。
据了解,康复工作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对家长的业务指导和精神关怀也同样重要。福利院为了更好帮助特殊儿童的家庭,定期开展社区家庭服务。针对家长普遍存在的心态急躁、甚至抑郁等突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人文建设举措:由个训老师作为家长的业务顾问,除了每天沟通儿童的康复情况外,还特别留意家长的心态变化,以分享身边成功的康复案例等方式鼓励家长树立信心,勇敢面对;开展运动会、联谊游戏等亲子活动,增强家庭互动,促进情感交流;主动联系当地社区、残联等部门,帮助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办理康复救助项目。
新闻推荐
YMG记者孙长波通讯员董善翔摄影报道田璐,莱山区实验小学五年级七班英语老师兼班主任。面对学生们对英语畏难打怵的现状,田璐十年来潜心研究教学,主张巧用自然拼读,让学生爱上绘本阅读,大大...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