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插柳,荡秋千,蒸面燕,吃鸡蛋 烟台清明民俗别有风味

烟台日报 2018-04-05 08:15 大字

清明节,开启天地新生、万物复萌之季。这一天,烟台人不仅焚香扫墓,缅怀先人,还有吃鸡蛋、蒸面燕、荡秋千、插柳等丰富多样的风俗活动。清明之时,春回大地。烟台人常常在这一天携一家老小在山乡野间游乐,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烟台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清明燕,端午蛋,正月十五捏豆面”。胶东临海,四季分明,清明时节南飞的燕子纷纷回到故人的屋檐下寻找老窝。清明节这一天,胶东的大人和孩子都会发面捏“燕子”欢迎归来的燕子。巧手主妇做出的面燕精巧剔透,活灵活现,从燕的姿态乃至燕的尾巴都很讲究,而且要蒸上好几锅,不仅自家人吃,还要送亲朋好友。“俺家每年清明节都做面燕,清明节燕子从南方回来了,落在农家的粮囤上,会给农家带来丰收。”芝罘区世回尧街道倪成福老人说。做面燕时,首先把面团捏成鸟的身形,然后用剪刀剪出两个象征性的翅膀来,还要用剪刀剪出尖尖的嘴,再用手一撮,燕子的尾羽出来了,再用剪刀剪出羽毛。把面燕放到锅里蒸熟后,在面燕的身体上画上好看的花纹儿,点上鲜亮的眼睛,面燕就做好了。

另外,烟台人在清明早晨还有吃鸡蛋的习俗。“鸡”、“吉”字谐音,鸡又报晓司晨,清明节早晨吃鸡蛋,有图吉利、祈愿健康的意思。“五谷粥”需在清明节前夕将麦子或高粱米脱皮,将其与少量玉米粒、黄豆、花生米、大枣、杏仁等放入盆里煮8-10个小时,之后下锅添水,文火煮到粘稠就好。一家老小围坐吃面燕、鸡蛋,祈盼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生病时,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秋千最早叫“千秋”,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秋千之戏在唐代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在今天,公园和游乐场里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对于寄托哀思的人来说,扫墓可以说是最好的表达形式,为已故的亲朋好友祈求另一种平安和幸福,以得到心灵上的慰藉。扫墓,老烟台习称上坟,按照龙口当地过清明的旧俗,自清明日的前四天起,依次为新、旧、百、寒、清五天。其中“新”指新亡者墓祭日,“旧”指祖墓祭日,“百”即“五百日”,“寒”即寒食节,“清”即清明节,五天之内均可上坟,故有“上新坟”、“上旧坟”、“上百日坟”、“上寒食坟”和“上清明坟”之说。然而,用今天的眼光看,清明节是文化的传承,但烧纸是一种严重危害山林安全的陋习。

据烟台民俗专家安家正介绍,清明前一天是“寒食”,两节仅差一天,后来有人把寒食并入清明节。在古代,寒食节是禁止烟火的。“古代,清明节祭祀主要是压纸为主,烧纸的并不多,即便是烧纸,也会先把坟地周围杂草收拾精光避免引起火灾。”安家正说。“祭祖防火,我们的先祖早就想到了,并给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诸如诗句‘清明压纸换单衣,月日挂纸穿棉衣\’所描述的一样。”古人倡导的压纸、挂纸祭奠祖先,就是为了教会后人杜绝山林火灾。安家正认为,祭祀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讲究文明祭祀,不妨多买鲜花代替其他会污染环境的祭祀品。YMG记者钟嘉琳

新闻推荐

江修颖:让阅读成为习惯

智慧班主任YMG记者孙长波通讯员董善翔摄影报道狐狸对小王子说:“是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所以她才在你的生命里变得珍贵。我的孩子们,我也愿意为你们花费时间。”莱山区实验小学...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