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庵夼是龙口市的一个小山村因庵庙得名因山水秀美闻名村

烟台日报 2010-10-29 20:28 大字

庵夼是龙口市的一个小山村,因庵庙得名,因山水秀美闻名。

村里一百多户人家,三百多口人,多为史王两姓。由于村里的族谱“文革”被毁,因而村建何年、人来何方,至今无法考究,听老人们讲,建村至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庵夼三面环山,只有一个出口通往山外。全村大小几十个山头,个个都有响亮的名字,而每一个名字又都能形象的体现山的特点,足见村人的聪明和智慧。例如:以方位命名的有东涧、南瓮、西北坡、北洼;以特殊标志命名的有大孤石涧、小孤石涧、大平台、小平台、孤堆涧、黄金坡;以地形命名的有蛇口、洗脸盆、吊脚石崖顶;以物产命名的有柳树涧、瓜蒌涧、貔虎洞;以排序命名的有一道岔、二道岔、落尾涧;以古遗迹命名的有瓦窑、姑庵、葬茔后,等等。

山里流传着许多故事,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对大自然的崇拜,也为小山村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比如说,曾有一村童,为给亲人治病,不畏艰险到深山采药,不料被一个巨型葫芦挡住了去路,村童几经辗转无法逾越,急得哭了起来。这时,忽然划过一道亮光,眼前出现了一位银发白须的老者。老人问过缘由后,举手将葫芦劈成两半,转身不知去向,村童如愿满意而归。如今,在村东方向矗立着两座山峰,分别称作大瓢、小瓢,据说就是当年留下的物证。

传说毕竟有些虚幻,而现实中,庵夼的山确实非同寻常。

这里曾是老革命根据地。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即有胶东的革命者在此秘密宣传、发动革命,至1941年春,黄县第二行政公署(简称二行署)开始正式驻进庵夼,在此领导和指挥辖区内的抗日斗争。庵夼的村民,较早受到革命思想影响,许多青年纷纷参军抗战,先后有六人壮烈牺牲,多人负伤。著名的抗日英雄史兴成、威震敌胆的武工队长史兴恩就是其中的代表。解放战争时期,小山村同时有三十多名青壮年参加支前,是名副其实的支前模范村。

改革开放后,小山村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到外地求学、工作,而他们的父辈们则依然留在山里。这些上点年纪的人,不舍得离开养育过自己的大山,他们眷恋那些山,深深地爱着那些山。人们无偿地、自觉自愿地精心护佑着那片山林,不让它受到任何砍伐、山火、虫害的侵袭。

山里不仅林木葱郁,花岗岩资源也非常丰富,令许多采矿者垂涎。但为了保护生态不受破坏,从干部到村民达成一个共识:宁舍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就在周边一些村庄因采矿而使环境、水源遭受严重破坏的时候,庵夼的山依然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的、绿色的美,难怪人们称赞这里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山里人爱山、护山,大山也给了人们丰厚的回报。且不说那环绕村庄的4000多亩山峦,林木茂盛,郁郁葱葱,宛如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也不说房前屋后、坡上坡下那500多亩果园,一年三季瓜果飘香,实实在在丰裕了村民的果篮、钱袋;单是那清澈甘甜的山泉水,就让那些光顾过的外地人羡慕不已。大山不曾受过任何污染,且生长着各种药材,从这里流淌出的涓涓泉水,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一年四季,上山劳作的人直接饮用山泉水,从没有人闹肚子。吸吮着山泉长出的水果和蔬菜,总是那么香甜可口、沁人脾胃。而今,小山村已经成为令人羡慕的长寿村,全村80岁以上老人就有30多位。

近几年,厌倦了城市喧嚣的人们,眼光开始盯上了静谧、自然而又热情好客的小山村。一年四季,特别是节假日,人们成群结队,开着大车小车,浩浩荡荡涌向山里。或采摘山菜,或欣赏杏花、桃花、梨花,或登高赏景,或采蘑菇、采药材,或水库垂钓。到了秋季,漫山遍野熟透了的水果,黄澄澄、红彤彤,保证让你尝个够,经常让游人流连忘返。每当夕阳西下,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赶山”果实,一路说笑、一路歌声,下得山来。人们相信,这是一条彩虹之路,她炫彩了人们的生活,更炫亮了人们的心。

□史兴雨

新闻推荐

烟台市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成效明显, 门诊药费降14.1%

本报10月30日讯(YMG记者明君)记者在今日举行的“卫生健康进社区”大型广场活动上获悉,烟台市在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开发区、龙口市、招远市、莱州市等7个县...

龙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龙口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