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采风 海阳留格庄歌谣抄

烟台晚报 2021-12-19 07:54 大字

司书景 订辑并供图

11月11日下午,绍平君转来一条孔网卖书信息,是数页毛笔抄写纸。内容是留格庄竹枝词及歌谣。留格庄是烟台海阳的一个村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歌谣”风炽,各省皆有搜集整理本地歌谣之事。这些手抄纸,盖彼时物也。查看价格,已显示售出。店家提供图片仅有9页(见右上图),间有重复,图像虽是模糊,局部又有遮蔽,但仔细辨读犹可识认。今就可识部分,作一抄录,得竹枝词5首,歌谣21首。文字除明显错别字外,如框(筐)、来(癞),于括号内订正,皆从原抄文。标点为后加,不识与被遮蔽字迹,暂阙如,并标以方框。关涉地方名物作一小注。

一、留格庄竹枝词五首

带河襟山映碧溪,居然无事一名区。

僻居高士桃源隐,市近晏婴所求俱。

(批注:万卉孰开六出花 飘来白雪正堪夸 山原囗囗颜如玉 囗囗囗囗羯鼓挝)

小雨如酥霁之初,陌头犁落撼邱墟。

新春最是韭可口,街市明朝黄花鱼。

四月乡村谁言忙,三秋农民正皇皇。

寥寥街市人稀少,孺子妇人亦登场。

钓鱼得鱼字

持竿(携篮)村外行徐徐,

萍藻之间(深处)去钓鱼。

钩饵既抛蹲岸上,

动来(细看)桴子喜何如(动来无)。

(上括号内是修改前文字,批注:无字在七虞出韵)

照蟹得秋字

西风稻熟垂油油,肥美无觞在中秋。

持炬提灯水边去,归来佐酒乐朋俦。

竹枝词原为巴渝民歌,由唐人刘禹锡发其凡,后经历代诗人之鼓吹,遂演变成一种专咏乡土风俗人情的诗体。竹枝七言四句,俚俗而浅白,绝少用典。可以说,有强烈的地方趣味,以民谣式的诙谐状写家乡风物之美,是竹枝的正宗。

此5首竹枝词,中有圈点和批注,应是学生的作文纸。竹枝写碧溪清居之幽,写春韭鱼鲜之美,写田家农事之忙,写桴动垂钓之乐,写月夜捉蟹之趣,皆是不离方物的一番写实。这些习作,虽然在艺术上并不见得高明,可毕竟沾着些泥土,使人颇能感受到当时生活的气息。

二、歌谣二十一首

1918年2月1日,《北京大学日刊》第六十一号,刊登蔡元培校长拟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的启事,由此掀起了学界搜集、研究歌谣的风潮。时山东省教育厅所属民众教育馆曾于1930年、1933年先后编辑出版歌谣集。这些歌谣抄纸,写有国民学校四五年级,即初小高小的学生姓名,正是当时山东省进行民间歌谣搜集活动的一个例证。

现今一般将民谣、儿歌统称为歌谣。大抵分为六大类,情歌、生活歌、滑稽歌、叙事歌、仪式歌、儿歌。按此,将此处21首歌谣,分为情歌一首,生活歌6首,儿歌14首。

情歌一首

1

苞米开花胡子搭撒,小姐爱我我爱她。

小姐爱我年纪小,我爱小姐一枝花。

(我所记得[的]歌谣 五年级 金芝秋)

旧时男女,多经媒妁之言定亲,相见尤难,此写男子想像未婚妻模样所流露的快乐之情。海阳行村也有歌谣,所言更是直接具体:“山里山,洼里洼,我到南洼去放马。一甩鞭子马跑了,一跑跑到丈母家,丈母丈人都看见,就没看见一枝花。一阵风,一阵沙,吹开门帘看见她,粉红的胭脂脸上搽,墨黑的头发红绠扎。”(相春艳搜集整理)

生活歌六首

2

酸枣树,叶儿小,对门有个懒大嫂。

勤吃饭,懒刷锅,抱囗囗囗囗囗囗,

看看米汤锅。唤狗舔,舔不净,

棒棒打狗臀(腚)。

(金芝秋)

3

摘蒜薹葖,提蒜薹,

一等小妹还不来,二等小妹来到了。

小妹说,俺跟那大门走,

那(儿)的狗子刺刺(龇龇)牙,

俺跟那墙头跳,棘子刮了裙子甲(角)。

小妹,小妹来到了,

哥哥说,小妹炕头坐,

嫂子说,炕头留着蒸饽饽。

哥哥说,小妹炕帮坐,

嫂子说,炕帮留给我坐的。

哥哥说,小妹椅子坐,

嫂子说,椅子留着客坐的。

哥哥说,你去借瓢米,

嫂子说,囗囗囗囗囗囗囗。

哥哥说,你去借瓢面,

嫂子说,辈辈世世换不断。

小妹说,俺也不吃那(儿)的米,

俺也不吃那(儿)的面,俺得走。

嫂子送到锅台甲(角),妈妈送到大门外,爹爹送到十字口,哥哥送到菊花街。

右手採左手,戴(待)问问。

小妹多会来?小妹妹说,爹不死,娘不在,披麻戴孝外甥来。

(五年级 于芝师)

旧家庭,姑嫂因在一起生活不免会生龃龉。此写归宁遭到冷遇的怨恨。

4

石榴开花点点红,师傅骑马我骑龙。

师傅骑马金桥过,我骑青龙水上行。

(金芝秋)

学徒期师傅要求最严苛,所谓严师出高徒,只是徒弟苦不堪言。此歌谣表达的显然是一种早日出徒的渴望。

5

楸树开花一口钟,就怕老天刮大风。

一场大风扬长去,留下枝叶好过冬。

(金芝秋)

此即兴抒情谣。俗谚,“十月二十五,就怕大风鼓”。时值小雪前后,如大风直刮,则冬日多会出现严寒天气。旧时农人缺柴少炭,面对天寒地冻的境况,常常生发苦叹。

6

高豆秸,矮豆秸,踏着豆秸望秀才。

秀才戴的红缨帽,姐姐戴的满头花,

嘎嗒嘎嗒走娘家。娘家做的什么囗?

囗囗囗囗囗囗囗,咱俩喝的(得)小脸红通通(彤彤)。

你拍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个九月九。

你拉弓,我射箭,咱两(俩)唱个十月圆。

嫂子拿铁耙,哥哥去汤茶,

小妹说,俺也不喝您的茶,

俺也不喝您的酒,俺得走。

(牛芝解)

此谣讽喻,类第3首。

7

小槐树,向南街,对面有个懒大嫂。

起来看看,日头还很早,

一睡睡到晌午下。

老的小的要吃饭,

张大嫂,李大娘,都上俺家来帮忙。

炒两个碟子,熬了一个碗。

拿起饭挑去送饭,

男的说,

人家送饭都来了,

俺家送饭的才出来。

抓起饭挑就要打,

他女的说,

你不要打,你不要打,

添上一锅水,抱上一抱柴,

三岁的顽童不下怀。

(金芝秋)

儿歌十四首

8

草蔴子秸,烧热炕,爷爷拍板,奶奶唱。

奶奶唱得真好笑,爷爷拍得(瞎胡闹)。

(我所记得歌谣 五年级 金芝秋)

儿歌分两级,母戏母歌,儿戏儿歌。此母戏儿,戏耍谣,以奶奶爷爷为笑谑对象。

9

小小虫,流河岸,洗白手,插花鞋,

插了花鞋,阁(搁)那(哪)里?

阁(搁)了公公床头上。

公公看见欢喜喜,婆婆看见就要娶。

多会(儿)?腊八。

谁抬轿?蚂蚱。谁打鼓?一对叔。

谁吹笛?一对侄。谁掣床?王大娘。

谁点灯?小蜜蜂,一点一嗤稜。

谁擀饼?老豆虫,一擀一顾踊。

(金芝秋)

此体物之歌,童话谣,滑稽趁韵。

10

小老头,烧火打拳头。

拾个萝卜头,可嗤可嗤,吃到黄昏头。

(四年级 吴坤夷)

此滑稽趁韵谣。

11

老母鸡,啯啯哒,爱吃老黄瓜,

老黄瓜没有种,爱吃香油饼,

香油饼不香,爱吃面汤,

面汤不烂,爱吃鸡蛋,鸡蛋有皮,爱吃羊蹄,

羊蹄有毛,爱吃鲜桃,鲜桃有味,爱吃老龟,

老龟告状,告到和尚,和尚念经,念到山僧,

山僧扒瓜,扒到来(癞)蛤蟆,

蛤蟆凫水,凫到老鬼,老鬼把门,把到二人,

二人射箭,射到老园,老园放炮,放到大道,大道冒烟,冒到西天。

(四年级 吴坤夷)

此体物巧语谣。

12

月妈妈,本姓张,骑着驴,拐着框(筐)。

买点药,擦擦疮, 好了吗?还是这个样。

(四年级 吴坤夷)

此体物童话谣。莱州有谣说:“月妈妈,本姓张,骑着驴,挎着筐,专给小孩看口疮。”

13

光光花,大喇叭,街蹓子,在马地下。

东西街上,南北走,听见街上来咬狗,

拾起狗来打石头,石头倒把狗来咬一口。

(四年级 吴坤夷)

此滑稽反语谣,各地常见。

14

扁竹草,红根根,我给老娘纫针针,

老娘给我饽饽吃,俺给舅母看孩子。

舅母给俺官粉擦(搽,下同),

一擦擦到十七八。这个女给谁家,

给南园老曹家。十八个猪十八个羊,

十八个驴骡排成行,打开窗,亮堂堂,

打门进来人,打开箱,红缎子小鞋十八双,

打开匣,红段(缎)子铺盖十八打。

(五年级 于芝师)

此人事之歌,歌少女未来的希望。

15

月儿堂堂,照见过廊。

过廊满,加笔管,笔管通,加相公,

相公矬,加宝塔,宝塔尖,尖上天,

天又高,好舞刀,刀又快,好切菜,

菜又生,好点灯,灯又亮,好烧香,

香又多,好过节,过年又过节,

饽饽开的(得)都大了。

(金芝秋)

此巧语谣。以顶针修辞格,贯通语气,环环相扣,饶有趣味。饽饽,胶东大馒头之谓,蒸后因发酵过大,往往裂开,乡人称之为“笑”,又叫“开花饽饽”,吉兆也。

16

大豆秸,小豆秸,踏着豆秸望秀才。

秀才戴着红缨帽,姐姐戴着满头花。

吱吱扭扭走婆家,婆家做的糯米酒。

你一钟(盅),我一钟(盅),

喝的(得)脸红通通(彤彤),

你一壶,我一壶,喝的(得)脸赛红布。

(金芝秋)

此人事生活之歌。极写走婆家的快乐,大概也是少女时期的梦。糯米,海阳称粳米或江米,此地曾为产稻区,故有糯米酒之酿。

17

瓜子仁,开南门,小兄弟,搬姊妹。

天儿短,道儿远,梳油头,盘龙?,

戴金花,捎牡丹。

(牛芝解)

此人事之歌。泰安歌谣,“割罢麦,打罢场,搬了闺女来歇凉。”由兄弟来搬姊妹回娘家,此番快乐是当事人最有体味的。

18

小金孩,骑金马,金马不走,金鞭打,

娘家不是穷人家。吃海参,捎(烧)鲍鱼,还有一碗江瑶柱。

(牛芝解)

此人事之歌。旧家庭之矛盾,多由财惹,婆家生怕媳妇惠及娘家,故有媳妇之告白。江瑶柱,一种贝类海珍。以“金马”和名贵海味,反衬娘家之富贵。

19

山鸦鹊,玻璃肚,我跟哥哥去拾豆。

一拾拾了两袄袖,爹一把,娘一把,

这把送给老(姥,下同)娘家。

老娘门口一堆砖,吊得秋千高塞天。

秋千底下一堆灰,开的花儿有香味。

左手採花囗囗囗,右手囗囗个小秀才,

秀才带的荷包两面绣,金线绣着九条龙,

九条龙不算多,一对鸳鸯一对鹅,

一对毛驴吃青草,一对兔儿上山坡。

(牛芝解)

此儿戏儿歌,叙事谣,庭院即兴语。

20

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扎戏台。

人家的姐姐都来了,我的姐姐还不来。

说着说着来到了,骑的驴子,打的伞,

抱的孩子,捥(绾)的?。

(牛芝解)

此人事生活之歌。“拉大锯,扯大锯,姥娘门口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这熟悉的歌谣说的正是这画面。

21

打锣了,锣面了,叫小孩吃面了。

谁擀的?王老三。谁烧火?秃老婆。

谁打水?小蚂蚱。谁打油?葫芦头。

(牛芝解)

此哄侍谣。小儿喂食每心不在焉,母亲歌此,说“张大口”,其闻歌,则会配合竭力张嘴。

新闻推荐

“爱心饺子馆”17年无偿帮助近百人 《爱在烟台》讲述饺子“包”出的暖心故事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张洁刘昭洋摄影报道)在芝罘区文化宫南街有一家出了名的饺子馆,大家知道它,不仅是认可水饺的味道,更是认...

莱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