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捐出一天收入,干部群众义务出工一天,一起建设美丽乡村———, “回报社会24小时”扮靓乡村
本报讯(YMG记者李仁通讯员王杨肖志君杨斐摄影报道)“以前一下雨,没法出门,根本就没有路,全是些泥,现在好了。”看着正在修建的村路,莱州市柞村镇姚疃村书记姜召亮咧开了大嘴。姚疃村是一个靠转移支付勉强运转的经济薄弱村,也是该镇为数不多的没有硬化村内道路的村庄。然而一听要修路,这个只有130多户村民的小村庄,126户为修路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了修好村路,村里多次召开村内党员和村代表会,商量让村内党员干部带头,为修路捐款集资,以此来动员、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加入到捐款的队伍中,这一号召,得到了全村的响应,其中老家姚疃村的上海企业家胡智斌捐款10万元。“我们家里条件不好,捐的钱不多,但我们心意在,修路的时候,有需要帮忙的,我们家一定尽全力去干,真希望,我们有一天能走在修好的新路上。”村民们你争我赶,竞相参与。在村民的捐助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村里700米主道,已经开始动工,预计4月底就可以完工。
这是莱州市柞村镇“回报社会二十四小时行动”推进过程中的一个镜头。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存在这样一个矛盾: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生态环境改善需要大资金,但相当一部分村庄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资金问题成为一大制约因素。
针对这一现状,柞村镇镇研究制定了政府投入为主导,村庄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来,发起“回报社会二十四小时”行动,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号召企业家、党员带头回报社会、示范带动。
啥是“回报社会二十四小时”行动?该行动旨在号召广大企业家捐出一天的收入或者无偿提供设备一天,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捐出一天的收入或出义务工一天,用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回报社会二十四小时”行动中,一个个感人的画面不断涌现。老家高山村的北京企业家翟宝东捐款50万元,用于村庄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中朱旺村村委主任毛学广及卞志成、毛学成、姜召春、任召昌等5名党员群众捐款20万元,用于硬化道路;党员侯学升及企业家曲华民、杨守峰、魏振涛每人出资35万元,共计140万元,用于尚家山村道路硬化;南庙党员带头捐款,其中党员吴春江捐款3万元,带动全部村民捐款,硬化道路;增福庄7名党员干部捐款近2万元,带动120户群众纷纷捐款,消水村企业家姜晨光、魏振涛、周希华、温旭智、王振涛、徐钰栋6人无偿提供设备,清理河道800米……
据不完全统计,自“回报社会二十四小时”行动2014年3月份实施以来,先后有23名企业家无偿捐款312万元,支持16个村庄的生态文明建设,带动12个村庄,近800名党员群众捐资近50万元,出义务工400多人次,在全社会形成了“集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关心公益,回报社会”的浓厚氛围。
姚疃村在硬化村内道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小男YMG记者李仁)乍暖还寒时,又到了停暖的季节,停暖后室内气温突然降低可能导致慢性疾病的加重,有既往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由于气温...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