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激活蓝色“生态方”, ———看莱州海洋渔业如何转型升级(上)

烟台日报 2016-10-01 16:43 大字

探访莱州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两个感受比较深刻:一个是生态化,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一个是海洋渔业科技创新,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实现海洋的精耕细作。

用海离不开护海,这是科学有效、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题中之义。生态化养殖,可持续发展,眼下已经成为沿海城市发展海洋渔业的共识。

但生态化究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又该怎么走?

“莱州位于烟台的西大门,地处‘蓝黄\’两大战略的叠加区,海域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莱州市委书记李明说,正是拥有如此大的海域面积,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课题就显得尤为迫切,莱州市的做法就是坚持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科学养殖,修复海洋生态。

诚如此言,莱州的实践既亮眼,更足借鉴:建设海洋牧场,先牧后场,以蓝色“生态方”再造海洋生物“海底家园”。

10月20日,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面朝大海,莱州湾畔长大的董事长于波,对传统渔业模式对海洋生态的破坏,感触颇深。“渔民出海返回时因渔获日益减少沮丧的表情,看着心里就着急。”于波说,从一个以制盐为主的工业企业涉足海洋渔业,大海让于波的企业成长,看到海瘦了,鱼少了,于波觉得应为大海做点事情。“没有别的办法,就是把原本属于大海的东西重新还给大海。”于波说,国务院提出的“海洋牧场”规划和山东省提出的“海上粮仓”建设给了他们新思路。何为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是一个新型的增养殖渔业系统,通俗点说就是,在某一海域内,再造一个适应水产资源生态的人工生息场。“海洋牧场建设是由掠夺性开发海洋资源的传统渔业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渔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于波说,“说白了就是给海洋生物重新人工打造一个生态均衡的海底家园。”

在海洋牧场的基础上,于波提出先场后牧的概念,即先搭建生态海洋牧场,构建人工藻场,进行水生生物资源的增殖放流,慢慢恢复莱州湾的生物资源,维持并修复莱州湾生态环境,其次才是进行捕获生产。

在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码头边堆放着用于打造海底牧场的人工鱼礁,分为沉船礁、石块礁、牡蛎礁、人工鱼礁等不同种类,那种四四方方的人工鱼礁,被形象地称之为“生态方”,就是靠着这样一块块的“生态方”,蓝色海洋修复了莱州湾10万多亩的海域面积,总投资10多亿元,为海洋生物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海洋牧场。

不仅如此,在增殖放流方面,蓝色海洋大力增殖本地化品种,采取立体生态混养的模式,将养殖区域分为上中下三层,依据生物链的关系,合理混养,分区、间作、间养,使“一亩海变成三亩海”,提高了单位水体产出。

在蓝色海洋全新的生态修复理念指导下,莱州湾生态海洋牧场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几年努力,我们目标生物除海参之外的伴生品逐渐丰富,生态修复成效初现,海洋的‘自我造血\’功能逐渐恢复了,”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阚仁涛说,“所有产品都是在海区自然生长,不投放任何人工饵料、药物,所有上市的参龄均为4年以上,(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赠品电饭锅不能用经销商重换新饭锅

本报讯(YMG记者徐睿通讯员张京亮)消费者许女士买液晶电视获赠一个电饭锅,谁知仅过了三天电饭锅就坏了。商场以电饭锅系赠品为由,拒绝承担“三包”义务。经...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