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接二连三”冲刺农业现代化, 烟台市农业与二产工业对接,往三产服务业延伸取得新突破

烟台日报 2016-08-25 12:41 大字

本报讯(YMG记者姜乾通讯员曹永勋)烟台市农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现了从“初级”到“中级”的跨越,目前步入现代化“后半程”。昨天,市农业局传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6%;全市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基地达到110处,农民增收实现多元化突破。这两个数据,标志着烟台市农业与二产工业对接、往三产服务业延伸取得新突破,传统农业整体离现代农业的距离更近一步。

连接二产龙头企业实现开门红

昨天,在全市规模最大的土地流转庄园———莱州市朱桥镇张裕万亩葡萄基地内,上百名当地村民按时上班,近万亩葡萄园开始松土、种植,将在未来几年构建一处集高端葡萄产出、休闲旅游观光、产业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基地。

“该基地由张裕公司出资建设、收购产出,31个农机合作社负责日常管理,15个村庄的上千农民转为产业工人进行精细作业。”朱桥镇副镇长孙经国说,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运作,破除了技术、资金的发展障碍,壮大了企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是繁荣农村经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市是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较早的地区,“产业化”是烟台市现代农业最显著的特征。多年来,烟台市农业推进“连接工业”工程,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40多家。今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

发展高效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流通环节也是打造农业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抓手。在因地制宜构建起粮食、果品、水产、畜牧、种业五大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烟台市用规模促进产业形成,用销售拉动农民增收。根据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农产品出口额达6.9亿美元,同比增长5%左右。其中苹果出口量超过15万吨,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承接三产百万人次到农业基地旅游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推进,“生态农业”在烟台市悄然兴起。昨天上午9时,福山区门楼镇诸留王村不宽的道路上,停靠着几十辆私家车。这些都是前来该村进行草莓采摘游的“城里人”。“早上7点,就有车辆陆续赶来,一天能接待上百位游客。”在村口与游客交谈的诸留王村支部书记赵顺良介绍,当前草莓采摘门票25元一位,在里面可以随便吃,带走价格另计。“以前靠种植收入,一个草莓大棚年收入2.5万元左右,现在开展草莓采摘节省了人工费,一年还能多收入1.5万元。”站在自家大棚入口,果农邹德林严把“过门关”,在他身后绿油油的大棚内,10多位游客,手提挎篮,正低头寻觅中意的果实。福山的“大樱桃采摘节”、牟平的“杏花观赏节”……依托丰富的水果资源和多样的自然资源,近年来,烟台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立足点,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成了一批以“观田园美景,摘鲜嫩瓜果”为主题的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基地。许多祖祖辈辈与土地为伴的烟台农民惊喜地发现,自己身边的山头、田野不仅能“种出钱”,还可以“玩出钱”。“当前,全市农业休闲观光模式,主要分复合经营型、特色资源型、休闲采摘型、科技示范型、认领体验型等五大类型。”市农业局生态农业科科长李振更说,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基地达到110处。其中,牟平区和烟台农博园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和示范点,招远九曲蒋家和蓬莱马家沟成为全国最有魅力乡村,蓬莱马家沟、莱阳濯村、栖霞国路夼成为全国美丽乡村,三星级以上经营主体达到36个。理念一转天地宽。生态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极大推动了“三产”联动发展,成为农村持续繁荣、农民多元增收的突破点和着力点。2013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观光基地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40万人次,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烟台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新闻推荐

腹泻病研究填补国家空白

近年来,莱州市疾控中心注重借助项目锤炼疾控队伍的战斗力。该中心承担的项目有艾滋病全球基金项目、霍乱国家监测点项目、艾滋病中央转移支付项目、艾滋病基金...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