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八旬弟媳照顾九旬失明大伯哥, 共同生活六十四载,不离不弃见真情

烟台日报 2013-05-21 18:03 大字

莱州市驿道镇张家庄村83岁的刘志亭和今年97岁的张德俊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两人没有血缘关系,也不是夫妇。64年来,对于身患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大伯哥张德俊,刘志亭老人不离不弃,演绎了一曲人间大爱。

■八旬老太照顾失明老翁

昨日上午,83岁弟媳刘志亭正在屋

里包包子,97岁大伯哥张德俊则坐在屋外

晒太阳,“两口”之家,其乐融融。

“64年来就这么一块吃饭,就这么照顾他。”刘志亭告诉记者,张德俊先天残疾,双目失明,并且有脑血栓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这个手不能动,吃饭我给他放在桌子上,他就这么吃!”刘志亭说,张德俊老人自己吃个包子还行,夹菜比较困难,需要人帮忙。刘志亭有四个孩子,一个闺女三个儿子,都在农村务农,生活压力比较大。4个子女给两位老人供应柴火、口粮,早晚过来帮着干一些老人干不了的活。做饭、洗涮这些活还都得刘志亭老人来做。刘志亭老人的儿女们想把两位老人接回家去住,但倔强的刘志亭老人怕给儿女们添麻烦,一直不肯。

■共同生活64载,不离不弃见真情

张德俊从小因天花留下残疾,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刘志亭19岁时,嫁到了张家。之前,她就知道张家的情况,但她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困难或阻碍。

起初,是刘志亭和婆婆一起照顾大伯哥。随着婆婆年龄的增加,照顾大伯哥的事就基本全靠她一个人了。上世纪50年代公婆相继去世,1982年,丈夫也去世了,照料残疾在身的张德俊老人这副担子就完全落在刘志亭一个人的肩上,她一直不离不弃。后来,张德俊又得了脑血栓,留下后遗症,走路都困难,拉屎拉尿,都是刘志亭伺候。“都是家庭的一份子,不能扔下他不管。”刘志亭说,自打一开始,她就打定了这个主意。刘志亭说,随着年龄的增大,她也感到累,但即便再累她也不能不管大哥。“我现在也80多岁了,有时候身体不好受什么的,要是我自己的话,就不做饭了,凑合吃口,但看到躺在床上的大哥就不忍心,就硬撑着下地做饭。我们吃什么他吃什么,要是赶集买两个粽子,他一个我一个。”刘志亭说。

刘志亭常对儿女们说:“如果我不在了,你们一定要照顾好大伯父,他是我们的亲人。”

■受刘志亭影响,村中孝老爱亲蔚然成风

“我这个大娘说句实在话,从结婚到现在,把婆婆公公伺候走后,又照顾起双目失明的大伯哥,一直到现在97岁了,村里人见了都特别的感动。”说起刘志亭,张家庄书记张希贞赞不绝口。

从来不喊累的刘志亭,每天都按时按点给大伯哥做饭,扶他出去晒晒太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志亭老人就这样照顾着比她年长14岁的大伯哥张德俊,村里的人也曾劝她把张德俊老人送到敬老院,但刘志亭却一直不肯。“我照顾他这么些年了,有我吃的就有他吃的,我如果离开人世了,还有儿女们啊。”刘志亭说。97岁的张德俊老人无儿无女,村里帮他申请了低保。

刘志亭64年如一日伺候着大伯哥,她的吃苦耐劳和朴实善良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受刘志亭老人的影响,如今在张家庄村,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蔚然成风。YMG记者李鑫通讯员王杨雪梅摄影报道

▲刘志亭老人在照顾97岁的大伯哥。

新闻推荐

文峰路街道, 转变方式求创新提升群众满意度

本报讯(通讯员马立平)今年以来,莱州市文峰路街道积极转变决策方式、监督方式、调解方式,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使各项重点工作和重大决策符合文峰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