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她们在岗位上奉献智慧和能量
隋文华———
为民撑起司法天平
1987年大学毕业后,隋文华走进了芝罘区法院,走向了人们仰慕的审判台,扎根在民事审判一线,一干就是26年。
自2006年以来,隋文华年均审结案件400多起,调撤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无论是结案数量还是调撤率均位于全市法院系统前列,并取得了“无超审限案件、无错案、无申诉案件、无发回重审案件”的好成绩。
维护世间公平正义,关心弱势群体疾苦,是隋文华坚持的底线。有一对老夫妻,儿子遭遇车祸身亡后,与儿媳为分割赔偿金发生争执而走进法院。审理中得知,当初因两位老人不同意这门婚事,老两口与儿媳多年不和。一方是失去儿子的老人,一方是失去丈夫的妻子,单纯的判决只能使双方的关系雪上加霜。为化解他们的矛盾,隋文华先从做儿媳的工作开始,又与她的公婆谈心,几经努力后,双方当事人终于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多年来,对工作、对事业,隋文华都问心无愧,对家庭照顾不周和疾病的疼痛她也可以忍受,而最不能让她释怀的却是人情之痛。面对这些不解和埋怨,隋文华微笑坚持着。因为她深知:亵渎法律,会让自己一辈子抬不起头。
YMG记者常萌通讯员张俭凯摄影报道
杨克玲———
侠骨柔情书写人生
在芝罘区检察院有这样一位女检察官身上,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海水是女性的柔情,火焰是女性的意志,她用24年的执着和忠诚,验证了“海水和火焰能共融”这一命题。她,就是芝罘区检察院控申科科长杨克玲。
杨克玲刚到控申科工作不久,老上访户刘某来到了她的办公室。婚姻的不幸,留给刘某身体和精神上双重摧残,她多次赴省进京上访。
因为精神受到刺激,只要一提前夫的名字,刘某的情绪便无法控制。为了平复她的情绪,杨克玲和同事来到她租住的地方,和她拉家常,讲道理,每次总不忘给她带上点新鲜水果。当发现刘某的内衣破烂不堪时,杨克玲掏钱为其买来了一套加厚的保暖内衣。拿着崭新的保暖内衣,上访10多年的刘某哭了,她说:“你是个好人,我听你的。”案件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2009年秋,因某企业原下岗职工福利待遇等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杨克玲抱病7次辗转济宁、德州、日照等地展开调查。此时,一向身体健康的爱人却忽然因为心脏病住进了医院,需要立即做心脏搭桥手术。一边是一百多名群众,一边是相伴了20多年的爱人,杨克玲内心非常矛盾,最后还是狠了狠心把丈夫托付给母亲照料,继续赶路。
如今,时常有群众专程到院里找杨克玲拉呱,也有时候,在大街上,会遇到以前的上访群众,他们会走上来向她致谢,杨克玲说,每每这个时候,再苦再累都觉得值了。
YMG记者常萌通讯员张俭凯摄影报道
蒋晓玲———
“风光背后,全靠坚持”
13年前,32岁的蒋晓玲从烟台轴瓦厂离岗回家。“离岗其实就是下岗。那时候,一下子‘铁饭碗\’没有了,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蒋晓玲回忆说。下岗不久,村里正在找人承包村办液化气站。这是一个负债累累、设备落后陈旧的液化气站,要承包还得承担该站原有3名工人的工资。当时,许多人都不敢接这个烂摊子,但蒋晓玲却迎难而上,亲戚朋友都来劝她,可她却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值得搏一搏。要发展,必须自立自强。”
2006年,机械制造行业如雨后春笋遍布沙河镇,看准商机的蒋晓玲离家10多里,“潜伏”到了一家有名的制造厂打工。到了工厂就埋头苦干,一直忙到深夜。回到家,又自学商贸英语、公关策略、企业管理等知识,2007年,莱州市威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鞭炮轰鸣声中尘埃落定。公司成立了,但对蒋晓玲来说,创业的艰辛不仅是每天夜以继日十几个小时的劳作,更为困难的是企业的管理。从一名下岗女工“摇身一变”成为管理几十人的经理,有太多不懂的东西,“唯有学习才能改变这种局面,我坚持到外资企业去学习考察,看人家如何管理企业。”蒋晓玲告诉记者。几年来,公司从原来的供应油缸配件,到自行研制驱动桥、变矩器系列,规模越做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响。但她始终恪守着诚信经营的准则,2009年,公司被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授予了“质量贡献奖”。
YMG记者魏文杰通讯员姜旭东摄影报道
董维芸———
“扫地也要扫出个样子来”
15年前的3月份,莱山新区刚成立不久,董维芸听说区里正在招聘道路保洁员,刚进入不惑之年的她欣然报名,从此,便与街道清扫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事情并不像想象得那样简单。都说万事开头难,在巡回保洁的最初那几天,她的手臂酸痛得抬不起来,下班后双腿更是灌了铅样的沉重,找到稳定工作的最初兴奋慢慢被疲惫的身体感受所取代。但既然已经选择了,也只有坚持下去。
鉴于她的勤恳、责任心强,处里把她调到清泉路。清泉路是莱山区商贸中心地带,属一条经营性马路,人流量大,各种店铺也很多。该路段长期有个体商贩留下的各种垃圾或废弃物,她总是一直不吭声地把它扫掉。一天,她正在清扫马路,一位中年妇女贪图方便把满满一大桶的饭店垃圾顺手往街面上一倒,顿时菜汤,油渍、煤灰把刚扫净的路面又弄脏了,她马上返回那里把垃圾扫掉,又提了一桶水,把地面冲洗干净。然后,她直接走到那家店铺前,找到店家说:“师傅,麻烦您下次把垃圾装进垃圾袋,放在门口,我会定时上门来收的,这样弄得一塌糊涂,也影响您的生意,不是吗?”
十多个年头里,她已记不清到底拉走了多少垃圾,走了多少路,磨坏了多少双鞋子,但在她的心中,始终有这样一句话———工作总要有人干,既然干了,就得干好,扫地也要扫出个样子来!
YMG记者魏文杰通讯员张俊海摄影报道
刘晶———
服务没有休止符
她是一个普通的烟台姑娘,大学毕业后就被安排在出入境接待大厅负责境外人员的接待受理工作。13年来,她对自己一直高标准、严要求。工作期间,她先后查获6名公安部在控的不准入境外国人,保持着受理申请万件无差错的全省最高记录。她在业余时间利用自己的外语专长编写制作了5万余字中、英、韩三种文字的签证系列指南,并在全省推广使用。她就是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分局公民出境管理大队大队长刘晶。
工作中她总是吃苦在前,完全没有女人的娇弱,多年来她坚持开展“登门服务”,深入走访外资企业。仅2009年一年,她为申请人急事急办千余件次,登门服务近百次。某天,韩国客商金先生急匆匆赶来办理签证,他远在韩国的哥哥不幸突然病逝,他必须当日赶回韩国料理后事。按照正常程序,办理此类业务需要5个工作日,为了赶时间,她当天便为金先生办好了回国签证。
“我的服务永远没有休止符”,这就是刘晶一直恪守的诺言。正是这样,一个手势,一杯热水,传递着理解与温馨;一张笑脸化解了无数矛盾。她用最简单、最真诚的沟通方式,架起了中外人员之间的心桥。
YMG记者李泉江
通讯员王琳摄影报道
高楠———
化作春泥洒芬芳
在蓬莱有这样一位基层的村妇委会主任,她坚强、独立,为全村百姓付出了半生。龙年的大年初六,56岁的高楠,牵挂着她未尽的计生事业,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生命如花,瞬间凋零,然而那一缕暖人心扉的芬芳,却在这飘满雪花的冬日,一点点弥漫在百姓的记忆里。他们总觉得,高楠还没有走,那匆匆的脚步,还奔走在村里的大街小巷,那灿烂的笑脸、爽朗的笑声,还会像往常那样出现在自家的院子里。
“高楠这样的好人,我们这辈子就见过她一个,谁料她却走得这么早……”3月3日,记者到栾家口村采访时,提及高楠,受她开导而重归于好的王桂华和周爱英泣不成声。
栾家口村是一个人口大村,无论是计生工作还是日常管理,都错综复杂。为此,村干部很头疼,而村里谁也不愿去干这操心费力还不讨好的活儿。高楠却爽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放心吧,我喜欢与村民打交道,看到大家和睦、舒心,我就特别开心。”就这样,高楠在村妇女主任岗位上,一干就是22年。
去年的腊月份,高楠突然头疼欲裂,检查结果令人吸了一口冷气,高楠右肺中叶的癌细胞转移到了脑部。第二天,高楠又要往村委会跑:“年初六要在镇上演出的节目还没排好呢,我得去看看排得怎么样了!”说着,她又要往外走,这时,一阵剧烈的头痛再次袭来,在医院中度过了艰难的7天8夜,高楠停止了呼吸,带着她未能完成的工作,遗憾地离开了人间。
YMG记者李泉江通讯员马兆华摄影报道
曲凡玲——
“村里变好,俺心里甜”
牟平区高陵镇东夼村这几天挺忙活,村民们正在村南的空地忙着立围墙、填场地,“这里不久将建成400平方米的文化娱乐广场,届时将成为集办公室场所、文化娱乐、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设施,群众娱乐健身有了自己的场地了。”东夼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曲凡玲自豪地说。
“好天一身土、坏天一身泥”,这是高陵镇东夼村过去的写照。那时候东夼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牲畜、家禽满街跑,垃圾、土石、粪土、柴草到处可见,村民以种植粮食为业,经济收入低。2003年,41岁曲凡玲当选东夼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个老娘们,能支撑起这个乱摊子吗?”部分村民持怀疑态度。
曲凡玲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村集体没有经济收入,曲凡玲采取“内捐+外筹”的方式,号召党员干部带头捐款,争取上级政策支持,解决了资金问题。
2009年,经村两委讨论,筹资硬化村里剩下的1000米道路,可是还剩下200米时没钱了。严冬即将到来,工程不能半途而废,曲凡玲毅然垫付了2万块钱,村民深受感动,最终村路按原计划硬化了。
在曲凡玲的带领下,东夼村的街道整洁了,村风文明了,村民的收入年年递增,组建的秧歌队逢年过节给大家增添了不少乐趣,投资10万元的文化娱乐广场不久也将投入使用,昔日的落后村变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YMG记者宫铭源通讯员栾旭波曲阳摄影报道
肖海妮———
“我不放心岛上的乡亲们”
担任卫生院院长的六年来,“八小时内多工作,八小时外多奉献”已成为她的自觉行动。2010年,她带领一支仅有14人的医疗队伍,就接诊了1万余次,成功救治急危重症病人100余人次,无偿提供医疗救治的费用达10000余元。她就是长岛县大钦岛乡卫生院院长———肖海妮。
2006年,肖海妮被任命为大钦岛卫生院院长。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医疗设施不配套等原因造成乡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有限,渔民群众“看病难”一直困扰全乡。肖海妮上任后,成立了“应急医疗小分队”,设立了24小时接诊电话,保证全天候第一时间出诊。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和上级支持,为乡卫生院升级更换了X光机、B超机等医疗设备,完善了内科、外科等专业科室配置,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体系。
虽说是大钦岛卫生院院长,但对她而说更是一名一线工作人员,肖海妮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温暖着岛上的每位乡民。她的手机总是保持24小时的畅通,即使是深夜有病人求诊,她都也是毫无怨言地第一时间赶到病人身边。
如今,肖海妮的儿子今年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但是她陪伴照顾孩子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到三五年。每每想起家人,肖海妮就会充满了歉意和愧疚。但她总说:“谁不思念父母、丈夫和儿女啊,可我就是放不下卫生院的大事小情,放心不下大钦岛的乡亲们。”
YMG记者魏文杰通讯员石其鹏李琨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三年前,他是一位拥有两条省内长途客运线的个体老板;而今,他到一个五百亩山村庄园当起了“农场主”———, “农场主”的破与立
从拥有两条省内长途客运线的个体老板,到一个五百亩山村庄园的“农场主”,三年前,孙希栋的人生进行了一次急转弯。孙希栋告诉记者,五百亩庄园是他由...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