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年前,他是一位拥有两条省内长途客运线的个体老板;而今,他到一个五百亩山村庄园当起了“农场主”———, “农场主”的破与立

烟台日报 2012-03-12 18:26 大字

从拥有两条省内长途客运线的个体老板,到一个五百亩山村庄园的“农场主”,三年前,孙希栋的人生进行了一次急转弯。

孙希栋告诉记者,五百亩庄园是他由商返农的首次试水,也是他对集约化、规模化庄园式种植模式的一次探索,期间所经历的“破”与“立”,正是他心境的转变。

孙希栋的五百亩农场位于莱州市程郭镇西武官村。农场里,除了机棚和几间宿舍外,全部是农田,连片成陌,蔚为壮观。在这总面积530亩的农田里,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与葡萄、桃、苹果、梨等经济作物间作并种,但这样的种植结构,却并非是他的本意。

按照孙希栋最初对庄园种植结构的规划,他准备在这530亩农田里,全部搞传统作物种植,因为这样做风险小、收入稳定、便于管理。“如果这530亩农田全部种植玉米、小麦,那么,每年仅国家给予的各种补贴,就可拿到5万多元;同时,传统作物种植风险小,受市场供求影响不大。”孙希栋说,最让他心动的一个优势是,从理论上讲,规模化种植单一作物便于管理、节工省力。

由于西武官村地处丘陵地带,五百亩连片后就有了高低梯层,孙希栋最初关于农机进田,不间断作业的想法破灭。同时,由于连片土地地力并不均衡,导致很多土地只适合种玉米、小麦,很多地块又只适合种苹果、葡萄。

最后孙希栋只能推翻原来想当然的规划,破而后立、因地制宜,对530亩农田进行了传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间作并种,根据地力和水浇条件,适合种啥就种啥。

“由于改变了种植结构,对于这五百亩庄园来说,三年内都是投资期。”孙希栋说,如果单纯种传统作物,他的投资当年即可收回,但经济作物普遍都有较长的生长周期,一般三年后才能进入丰产期。

截至目前,孙希栋累计在这五百亩土地上投入了上百万元,尽管没有见到效益,但他对集约化、规模化的庄园式种植模式依然充满信心。“明年进入回报期,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有望在两年内收回全部成本并获利。”

“比散户种植节约一半劳动力;对于收购商来说,规模种植便于装车,能够降低运输成本,利于销售;规模化种植还便于统一管理。”孙希栋告诉记者,他的庄园里常年聘有一位专业农技师,专门负责各种作物种植栽培的管理指导和技术支持,全部按照技术标准和绿色标准进行种植管理,“场内种植的60亩‘金手指\’葡萄,由于采用了绿色食品种植和管理标准,尽管尚未进入丰产期,但目前每斤售价已高达十多元,比市场普通葡萄贵三分之一,且仍然供不应求。”

YMG记者姜乾通讯员朱晓兵李夏王士成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大姜今年还种不种?

今年,在生姜大量保有前提下,种植户还种不种大姜?对此,有的姜农表示:大姜窖存太多,市场价格难以提升,今年改种其他作物。但也有的姜农表示:大姜该种还要种,毕...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