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董老的书法之路, 戴恩嵩

烟台日报 2012-02-17 18:28 大字

董有震先生,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道教圣地大基山下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是我的老乡,长我十岁,待人谦和,不管他担任什么领导职务,在我的心目中他一直是一位和霭可亲的兄长。每当提起他,我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做出的那些贡献,会想到他在书法艺术领域苦苦追求的一路飞歌。

1945年,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年仅17岁的董有震在西海中学只上了一年学,就根据当时的革命需要,走上了教育岗位,1952年调莱阳专署做文教工作,1958年在烟台地委、市委宣传部一干就是30年,任烟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直到从宣传部副部长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仍然为创建烟台新闻中心和《华夏酒报》而奔波、操劳……这些都没刻上他的名字,但人们却永远记着他。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他深知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那点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工作需要,于是,从他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立志学习,学习,再学习。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直到今天,85岁高龄的董有震先生,仍在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

董老的大半生都从事宣传文化工作。这些工作的本身,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力和文字水平。说起他的书法造诣来,自然应该提到他在工作实践中长期同承载着我国丰厚文化底蕴的方块汉字打交道,这不仅使他赢得了“胶东一枝笔”的美誉,更重要的是为他以后走上书法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董有震先生真正走进书法圣境,得益于他在烟台市文联工作过两年多的这段时光。那时候,适逢改革开放初期,全国许多书法名家纷纷来烟台献艺。他和许多书法家有了接触,欧阳中石、沈鹏、韩美林、王学仲、张森、陈大羽、武中奇等名家他都有所交往,原中宣部副部长、书法家、诗人翟泰丰,著名戏剧理论研究家、书法家马少波,新华社原社长、书法家穆青等,既是他的良师益友,也在书法上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还有山东省著名书法家魏启后、邹振亚,烟台市书法家宁兰智、柳志光等,在和这些名家的交往中,使董有震先生渐渐产生了一种用毛笔表达心志情怀的强烈愿望。在各路名家的指导下,他从头做起,开始临帖。

说起临帖来,他在小学读书时就临过柳公权的《玄秘塔》,那时临帖,是为了掌握用笔用墨的技巧和方法,把字写得工整、娟秀、俊美。而现在的临帖,成了他用一笔一划来表达对汉字意蕴深入理解的途径和手段。先是临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凝神静气,一心一意,起伏顿挫,刚劲不挠,直到惟妙惟肖,不差分毫,那种出于天然的雄秀之气也深深地震撼了他。接下来,孙过庭的《书谱》、颜真卿的《勤礼碑》、米芾的《方圆庵记》、王铎的《草书诗卷》、何绍基的行草书以及《张迁碑》等,都在他的笔下走过不知多少遍,他临帖下的那份苦功,真的令人感佩不已。

临帖是每位书家的必由之路。然而,仅仅局限于在碑帖中漫游,还不能说是进入自我创作的自由状态。彻底地、毫无留恋之情地从“习惯书写”和“老干体”的藩篱中挣脱出来,走出一条自己的书艺之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为之,而董老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踏实,很执着。董老有话:“临别人的帖,写自己的字。”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如何使临帖所悟所得成为书法创作的推动力,要经过一个艰难甚至是痛苦的脱胎换骨的嬗变过程。今天我们赏读他的书法作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既有传统的书写意韵,又是只此一家的独特之风。

我非常喜欢他的行草书:中锋及侧锋的交替使用,线条浑厚而有力,外柔内刚,断连交错,顺势而下,自然天成,突破了明末清初行草书“飘带式”的俗套。在结构上,利用斜正的顾盼、照应,求得章法的平衡和谐,疏密相当,开合有致,使文字较多的书作没有压抑之感。通过他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联想到他的胸襟,他的气度,他为人坦荡无私的高风亮节。请看他自撰的《晚年生活诗》:

“晚家芝罘南山涧,远眺北海碧接天。屋后雪松迎风舞,窗前花香鸟声啭。胜日朝市寻芳馔,红果绿叶任挑选。去时步行三五里,归来负荷乘车还。即兴书房勤补拙,循古融今不知倦。日斜老友憩园聚,神游五洲乐无限。星转斗移难随愿,不觉已至八四关。适逢国运正昌隆,当身盛世忘暮年。”

他把这首诗用行草书写成四联屏,字里行间透示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每笔每划流露出他那坦荡的胸怀和博大的气度。每当赏读他的这些作品,就会感到,如闲云野鹤,如清江远流,纯朴、高洁、恬淡、自然……

在时下浮躁书风的影响下,有些书家甚至在全国获大奖的作者,其书法作品错别字屡见不鲜。缘何如此?盖因书家对古典诗文没有读懂,抄书抄错了。对此,董老常常感慨不已而引以为戒。他熟读了很多古代经典诗词,并对有些名篇能够流利地背诵,这对他的书法创作无疑提供了雄厚的根基;但他在书写参展作品时,很少抄录现成的诗词古句。用他的话说:“笔墨当随时代,我们的书写应当注重时代气息,总不能老是做抄书匠吧!”在我们烟台市,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纪念性书法展,他在提供参展作品时,总是自己作诗、撰联,对书文的字句反复斟酌,仔细推敲,一丝不苟,从不马虎。为了诗联中的一两个字,他忘记自己是80多岁的老人,常常步行数里之遥,去和书朋文友进行切磋、研讨,直到满意为止。所以,读遍他的书法作品,很难找到一个错别字。

董老在书法之路上的执着追求,走过了“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的艰苦历程,常常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而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书法艺术水平不断提高,他的身心也不断进入了新境界。

通过数十年艰苦努力,董有震先生的书法水平不断迈向新的高峰,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他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烟台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书法作品除了参加烟台市的所有重大主题书法展览以外,1999年10月,他的作品入选中国老年书法精品展,并获“跨世纪中国优秀老年书画家”称号;2001年12月,其书法作品被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收藏,并载于《中国书画收藏宝典》;2003年12月,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风景这边独好”全国书法大赛中获一等奖;2008年3月,获奥林匹克之旅书画艺术展示活动银奖。

书法不仅给董有震带来了很多荣誉,也给他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多益处。在临帖或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他全身心投入,常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80多岁的老人,精神矍烁,思维清晰,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健步如飞。他说:“是因为爱上了书法艺术,我才有这样的好身体啊!”

谨以此文,祝福董老健康长寿,书法艺术之树长青。

新闻推荐

今年,许多农民工不再外出务工,而是在自家门口投资农机合伙入社———, 农机合作社里的“迎亲会”

昨天中午,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从莱州市文峰路街道宋家村传了出来。咋回事?原来是莱州市鑫源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召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迎亲会”。...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