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住在农村,过着农耕生活,但家里没有一个农民,他们被周围人称为“边缘农民”———, “边缘农民”的国庆节
王英香住在农村,过着跟普通农民一样的农耕生活,但家里已经没有一个农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农转非”热潮中,王英香谋了一个城镇户口。而在“农民”身份越来越有含金量的今天,她们一家已经成为周围人眼中的“边缘农民”。
10月1日上午,记者驱车3小时,来到莱州市金城镇小西庄村王英香的家中,与这个“边缘农民”家庭一起,共度国庆。
蹲守电视“找”儿子
王英香前几天刚感染风寒,身体还没完全好,但“十一”这天,精神却非常高涨。就在昨天,硕士毕业、在北京某合资公司任职的女儿,从千里之外回家探亲,“半年多没见了,嘴上说不想,其实哪个能不想?”
女儿很孝顺,从北京给老两口捎回很多礼物,回家刚放下行李,就帮他们洗衣做饭。老两口既安慰又感慨,连夸女儿懂事。
老两口还有个儿子,今年21岁,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书。“十一”期间,儿子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北京看国庆升旗。10月1日一大早,老两口就起床打开电视,守着央视频道看升旗直播,希望能从电视上看到儿子,最终没能如愿。
“边缘农民”心存失落
王英香的丈夫孟广荣是金矿工人,每月工资3500多元,尚未退休。王英香目前已退休,每月退休工资1300多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在农村已经算是小康。
然而他们依然住在农村的老屋里,过着与普通农民一样的生活。村庄里,老两口依然有土地,不过并不属于自己。“是俺大哥留下的地。”孟广荣说,他大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去了东北,在哈尔滨娶妻生子,但户口未迁走,因此在村里还能分到地。
大哥的地一直由老两口代种。“现在的农村政策确实好,种地一分钱不用缴,每年还能享受到国家的良种补贴。”孟广荣有些感慨地告诉记者,“农民身份”之所以越来越吃香,主要是因为国家对农村的扶持政策力度越来越大,农民享受的待遇也越来越好。
孟广荣惋惜的是,在失去农民身份后,他们无法享受“新农合”带来的农村医疗待遇。尽管他们现在都有医疗保险,但因为走的是企业标准,因此“跟‘新农合\’比,还是有差距。”除此之外,他们并没有感到再有什么不同,“跟村里的乡亲一样上坡下地,一样烧火做饭,一样走街坊、串门子。边缘化?没觉得。”王英香说。
国庆节成了“团圆节”
由于家里经济状况相对宽裕,他们对于土地并没有刻意经营,只是种了些传统作物。“现在2亩地里全种的玉米。”孟广荣告诉记者,平原地区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人工作业很少了。现在做一个农民其实很舒服,因为国家的各种优惠减免政策,使得土地的种植成本接近于零,所以都舍得投入,很少有人再去泥里土里顶着太阳“掰苞米”了。
正聊着,王英香家门外传来了汽车喇叭声,她住在城里的三个姐姐,带着儿孙们回乡下来看她们了。
“农村有干不完的庄稼活,哪有什么节日,只要孩子回家、亲戚来访,咱就是过节。”孟广荣咧嘴笑着说。国庆节那天,莱州市金城镇小西庄村这个“边缘农民”的农家小院里,一片喜庆。
YMG记者姜乾通讯员晓兵丁鹏运锋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YMG记者姜乾通讯员朱晓兵王松凤姜爱萍摄影报道十年前,“三峡移民”的烙印曾深深刻在他们心中。十年过去了,在生活习惯、种植方式、地...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